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私是个人身体和私生活的秘密。隐私权则是以隐私为调整对象的法权形式,它包括个人身体的自由权和私生活的秘密权,以及当这些权利受到侵犯时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与其它法权形式一样,一方面隐私权的内容,形式及其调查方法受不断发展着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反作用于社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新彦  石睿 《法律科学》2010,28(2):157-168
空间隐私权是围绕隐私空间保护而形成的人格性权利,其所针对的是对隐私空间的不法侵入而非隐私信息的不法传播。在知识经济时代,公民隐私空间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之挑战。我国侵权责任法已经出台,其中确立了隐私权的法律地位,但对空间隐私权却只字未提。因此有必要对空间隐私权的法律定位、侵权类型、责任构成进行研究,在借鉴外国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我国的空间隐私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人身权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私权是我国公民应享有的人身权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隐私权缺乏认识。在立法上,隐私权没有作为独立的一种人身权利明确规定;实践中,对公民隐私权的司法保护也不够。所以,有必要对我国公民应当享有的隐私权进行探讨。(一)隐私权的概念关于隐私权的概念,尚未见一个完整且统一的说法,这可以从国内外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法律辞典中略见一斑。《牛津法律大辞典》将隐私权解释为:“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关于人的私生活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4.
我国2004年颁布的居民身份证法为第二代身份证的推行提供了充分的权利基础,但是其立法条文过于原则、模糊以及身份证在作为身份证明、使用安全和侵权救济等方面存在制度缺失。因而为完善我国身份证立法,文章提出了界定身份证的性质,提高身份证的权威性,保障公民信息隐私权、修改权,增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责任和公民的救济程序,将侵犯居民的身份证信息隐私权和人身计划权纳入到我国行政诉受案范围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浅析微博对隐私权的侵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客因其内容少,传播广,发布快,数量多,现场性以及跟随功能等特点,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了微博客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后,进而分析责任主体以及责任承担,文中认为此类侵权不应完全适用《侵权责任法》之规定,尤其是连带责任的规定。在对国外立法例进行分析后,本文结合国情,提出一些法律建议,以期找到微博发展与权利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隐私和隐私权逐渐为整个社会所关注。然而,在现阶段,侵犯隐私权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有关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依然不够健全,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存在侵权的定性模糊、侵权人责任承担的方式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加强我国隐私权的保护,尤其是民事立法上的保护,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隐私权的定义、构成要素、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就隐私权保护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4年颁布的居民身份证法为第二代身份证的推行提供了充分的权利基础,但是其立法条文过于原则、模糊以及身份证在作为身份证明、使用安全和侵权救济等方面存在制度缺失。因而为完善我国身份证立法,文章提出了界定身份证的性质,提高身份证的权威性,保障公民信息隐私权、修改权,增加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侵权责任和公民的救济程序,将侵犯居民的身份证信息隐私权和人身计划权纳入到我国行政诉受案范围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隐私权,也称私生活秘密权,是指公民个人活动自由和控制个人生活秘密,排除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隐私权作为法学概念,最先由美国法理学家沃伦和布兰代斯于1890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论文《关于私生活的权利》中提出。他们提出隐私权的概念和设想,认为是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可以用来保护公民个人的秘密免受大众化的新闻事业、摄影、记者或者其它现代设备拥有者录取景象或音响,或者将录音录像重播等行为的侵犯。到本世纪中期,这一理论被许多国家接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七十年代美国就制定了与保护隐私权有…  相似文献   

9.
婚内隐私权是隐私权的一项特殊权利类型,具有其不同于隐私权的特殊性,而现有法律规定对此项权利并未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为此,本文在分析现有法律规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婚姻法保护为主,民法和刑法保护相结合,司法上在一定情形下让个人隐私权让步于配偶知情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患者隐私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隐私权是与医疗行为密切相关的患者个人的秘密。是排斥非法侵犯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在实践中确定医方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是其诊疗行为是否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与其生命健康权、第三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等权益的保护之间发生冲突时,必然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制度层面上对患者隐私权采取系统的方法进行保护,对防范和减少此类医疗纠纷的发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过于宽泛或狭窄的等同范围,或者伤及专利权人,或者损及公众利益,而司法实践中欲精准判断又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状态.本文以变劣发明构成等同侵权与否切入,围绕等同侵权两个核心术语进行回溯讨论,揭示了等同侵权判定史上司法政策的变迁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司法自由裁量权在模糊的权利边界上仍预置着太大的张力时,我们应当正视我国科技术发展水平和专利授权现状、关注主要发达国家适用等同侵权的保守趋向、考虑专利创新的程度和行业特点,裁判思路上要强调权利文本的社会告知功能、严格解释权利保护范围,以实现模仿自由和权利垄断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患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民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非常普遍,作为特殊群体—患者的隐私权被侵犯的情况非常严重,但相应的保护措施极其匮乏,法律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为切实保护患者隐私权进而保障人权,必须明确患者隐私、隐私权的内涵、范围,掌握侵权的各种表现形式,并从医方和法律上进行保护,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广泛兴起人格运动和民主运动,隐私权就是此时确认的一种新的人格权。近年来,隐私权越来越被关注和重视。而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现象也日趋增多,公民的隐私权应该怎么保护即成为一个重要论题。本文从法律的角度,界定了隐私权的概念、内容,明确了判定侵害隐私权行为的标准,划分了具体的侵犯隐私权行为的类型,提出我国法律应为公民隐私权提供以宪法为指导、民法为基础的全方位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北方法学》2018,(3):118-128
企业承担人权责任的基础与国家不同,因此,在以国家人权保障标准去制约企业的过程中,应注意企业人权责任边界的存在。从权利角度看,企业并非能对所有人权进行侵犯,在人权规范、侵权实例以及司法裁判中都存在企业人权责任的权利边界。从权利产生的义务来看,企业也无需在尊重、保护和实现三个层次承担责任。企业承担保护和实现义务是有条件的,国家始终是人权保障的第一主体。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合作,历时3年多,完成了"媒体侵权和媒体权利保护的司法界限研究"课题的研究,其核心成果《中国媒体侵权责任案件法律适用指引》是研究机构与司法机关合作,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研究成果,着重解决的是在媒体侵权责任的认定中,如何平衡好媒体权利保护与侵权责任承担的司法界限,提出了具体、详实的司法操作规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指引"的性质是私域软法。私域软法在私法领域中,具有补充硬法立法不足、引导硬法发展、为民事主体提供行为规范以及为司法提供司法规范等重要功能,应当引起私法研究的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隐私权存在与否的判定问题是隐私侵权责任承担的关键所在。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67年Katz v.United States案中确立的"合理的隐私期待"标准,在世界多个国家的适用已被证明是比较可行的隐私权的判定方法。我国隐私权司法实践在吸收、借鉴"合理的隐私期待"标准时应明确"私人事实"、"法律规定"、"社会习俗"和"利益平衡"四种隐私期待的客观判断要素,实现判决结果的一致性,及对他人隐私利益最大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生活》2014,(12):11
正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对隐私权的保护,将其确认为人格权,以严格的法律有效地加以保护。法国在民法典中明确规定"任何人有权使个人生活不受侵犯"、"法官在不影响赔偿所受损害的情况下,得规定一切措施,诸如对有争议的财产保管、扣押以及专为防止或停止侵犯个人私生活的其他措施。在紧急情况下,法官得紧急下令采取以上措施"。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宣称在宪法中存在一般隐私权的事;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直接认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版权法中明确将作品的众多利用方式,例如复制、传播和改编等等,列举为版权人的专有权利范围,任何人未经版权人授权且没有法律豁免,对版权作品实施了专有权利范围内的行为,就会构成直接侵犯版权。但是,版权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有些当事人虽然没有亲自从事复制、传播或改编等直接侵权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与直接侵权行为或者直接侵权人的关系,也应当对直接侵权行为承担一定法律责任,这就是侵犯版权的间接责任或者称为问接侵权。根据国际版权界主流观点,间接责任主要包括辅助侵权和转承责任两种形式:辅助侵权是指当事人在知道或有理由知道直  相似文献   

19.
关于隐私权法律定位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隐私权问题是我们并不陌生的问题,多年来理论界对之有过十分有益的探讨,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因更加关注精神权益方面的维护,因此隐私权必然成为权利主体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笔者认为,由于我们在理论上对隐私权的认识不尽统一,尚存不清晰与模糊之处,同时在法律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商榷的判例,因此对隐私权进行相应的法律定位,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例如时下有学者认为,隐私权就是公民保守私生活秘密及个人信息秘密不受侵犯的权利,未经权利人同意而进行刺探、公开、散布即构成侵权;①有学者认为,公开及散布权利人真…  相似文献   

20.
网络隐私权作为传统隐私权的一种延伸,对传统的隐私权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隐私权侵权的构成要件较之传统的隐私权侵权构成要件有其新的特点。网络隐私权侵权的责任形态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三个方面,我国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并不全面,需要进一步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