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思考与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与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作出中国化概括;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理标准给予中国化阐释;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体系进行中国化构建。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揭示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理论价值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地位。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荣辱观是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邓小平荣辱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立足于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为荣,邓小平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立足于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荣,邓小平大力倡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以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为荣,邓小平始终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要求和活的灵魂。邓小平荣辱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经验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了新的阐释 ,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实是”。邓小平首次深刻提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同时 ,邓小平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与发展作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和遵循“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因为理论的精髓是理论活的灵魂,是理论最重 要的精神实质。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既是他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又是核心 内容。本文简要地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精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历程及其主要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艰辛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最终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透过历史呈现邓小平的理论探索与亲身实践,有助于完善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最坚定,最科学,理解好这一点,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他的伟大人生和由他创立的伟大理论。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就要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信仰,就要积极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是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的哲学创新,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不是在研究哲学问题中作出的,而是在应用哲学原理与实践的过程中作出的。邓小平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启示在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成功应用的前提;与现实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所在;“不搞争论”,在实践中探索是应用的保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实际是应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尚未实现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是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个性特色及其原创性的研究目前还欠“火候”。而邓小平哲学思想或中国经验的研究目前存在的一个通病,是没有真正站在基础哲学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前沿而限于传统马哲教科书框架,或处于“经验研究”层面。邓小平哲学或中国经验的研究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过程应该实现互动。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以民族的发展为基础和根本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 ,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邓小平理论把民族化与世界化统一起来 ,是中国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所以,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马克思主义这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邓小平着力强调了如下几点。第一,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他指出:“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应该准确地完整地理解它的科学体系。”“我们坚持的和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一国两制"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探索解决中国统一的新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是 邓小平在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正确处理一个国家统一问题的创造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它不仅赋予现实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国际大背景下,领导中国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新的国情和实践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基本理论特征,是以消化吸收毛泽东的两份历史遗产作为历史起点,以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为逻辑出发点,实现了由革命逻辑向建设逻辑的转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突破性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建构,邓小平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理论飞跃,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新和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突破常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新境界,其实践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和要求。研究邓小平的实践观,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课题。一邓小平实践观的丰富内涵和理论框架邓小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呈现出的"惊人的相似"性,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般经验和规律:掌握"中国化"的武器,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吃透"中国化"的对象;紧紧依靠实践,构筑"中国化"的桥梁;实现"中国化"的关键,在于形成符合国情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本土化和民族化。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本土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民族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中国文化相结合,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阐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纵观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每一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有创新和发展,而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代表,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得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立足于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成功地实现了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继承、丰富与超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准确把握离不开对时代主题的深刻感知;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科学解释学原则及其检验标准也蕴涵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当前,客观而系统地分析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时代特色及其科学内涵,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指出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发展坚实的物质条件是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可靠基础,形成了邓小平伦理观,从而不仅改变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的理论基奠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灵魂。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了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本问题,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废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终身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全新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