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春英 《党的文献》2008,4(1):58-62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之时,中国共产党对新中国经济模式进行了五次重要的理论探索.这五次探索具有鲜明的连续性、批判性和预见性.这种探索是在中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经历由宏观到具体的认识过程,由思想理论到方针政策再到法律规定的发展和深化的阶段.它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从鸦片战争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10年间中国形象的变迁有深刻论述.回顾历史,他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形象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了”的历史巨变,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家形象最伟大的变化.立足现实,他认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形象变了,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象建设.展望未来,他认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形象会发生“大变化”.在论述中国形象的变迁中,邓小平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3.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新文化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毛泽东对中国新文化的探索和贡献,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而且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探索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发展理论是对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的哲学反思,中国当代发展理论呈现出一系列有规律的嬗变:发展内涵从一维到多维的多维化演进,发展主体从单极到多极的多极主体化演进,发展目标从单面到多面的多面视角化演进.研究这一系列演变逻辑,对于我们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内容.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到邓小平率先打破农村单一集体经济模式进行农村改革和农村建设、江泽民提出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路子,再到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系统思想.构成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战略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被介绍到中国,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与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学说就有了零星的接触.1902年,马克思作为"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被介绍到中国.但是,只是到了俄国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才作为一种科学在中国传播开来,并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十月革命前、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的情况加以比较,有助于我们认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一、传播的内容、深度不同.十月革命前,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只是做为欧洲社会主义学说的一个派别被宣传和介绍的.在这些介绍中,许多认识是模糊、错误的,有的甚至采取了一种敌视和批判的态度.如中国第一本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大同学》,向中国人民着力推荐的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宗教蒙昧主义.  相似文献   

7.
天使已堕落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先生曾在<中国史序论>中写到:中国的历史进程,总共分为三个阶段,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从大禹治水夏商周到秦始皇统-中国,再从秦汉到大明帝国时期中国成为东亚宗主国之强盛体系,之后从清朝鸦片战争到民国初期中国融人世界格局,这三大时段,纵观中国汽车发展史,可以发现,与梁先生的历史阶段论呈相反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非传统安全的研究如果从上世纪80年代末算起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时间.期间伴随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历程,非传统安全走过了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零散到系统,从理论到实践,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对,从学术探讨到进入国家安全战略的不平凡经历,经过了初步认知、逐步成熟、理性应对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非传统安全理论体系和应对体系,开启了非传统安全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记者:吴教授您好.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到今天,已经在探索中走过了30年.这30年当中,中国的经济发展走过弯路,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您怎么看待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指导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十分关注中国就业问题,理性分析了传统就业理论,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思想,主张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就业问题,从农村到城市、从教育到计划生育再到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探索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和框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长海 《学习论坛》2008,24(6):5-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具有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科学地解答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历史地位,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方向.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从整体着眼,突出中国特色,体现科学原则与学科建设的统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目标指向,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从概念到理论再到规律层层递进地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大众文学,跟赵树理的名字是密不可分的.人们说到赵树理,自然会想到中国文学的大众化;说到大众化,又自然会想到赵树理.赵树理的文学作品一向以民族化、大众化著称,这是赵树理长期坚持文学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长期坚持创作反映人民、反映人民时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新中国将迎来她的第60个生日.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60年来,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早期的读书生活,是他的早期理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大致包括如下:学习传统的中国文化典籍.从文学到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认真加以研究,形成了他的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学习传统中国哲学.特别是学习先秦儒家、道家哲学、宋明理学、近代哲学,使他对中国哲学的传统有深刻的了解,为他后来批  相似文献   

15.
辛岩 《党史文汇》2006,(1):12-14
2006年是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50周年. 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私有制社会到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的转变.这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6.
杨柏 《当代贵州》2009,(17):62-62
历时8年,中国-东盟经贸部长(10+1)会议,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成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表明从物质与服务贸易自由化到投资自由化,中国-东盟"10+1"模式进展到了在框架内"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体制"的制度安排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只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后,中国人民获得了新的科学的理论,才使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进入到理性的阶段.李大钊为实现这个转变,在思想理论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十月革命后,他从经济的和阶级的根源上,开始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并科学总结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历史经验,提出对帝国主义要不怕威吓、不抱幻想,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就能够战而胜之.这些理性认识富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林 《新视野》2013,(1):11-15
近些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成绩,但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和全局着眼,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对过去五年民主法治建设成就做出了评价,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主法治建设目标.未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当努力实现四个基本转变,即从法治到社会主义宪政的转变、从法律体系构建到法治体系建设的转变、从注重立法到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转变、从法治的表面“维稳”向深层次解决社会公平正义和权力腐败问题的转变.全社会应当尽快把对中国法治状况的认识和评价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部署上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事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从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到对外开放的必然性、必要性,从对外开放的范围到对外开放的方式,从对外开放的内容到对外开放的原则等,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都进行了系统阐发,作出了卓越建树.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中国,与此同时,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对于与中国情况相似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与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过程中思考和推进现代化,也是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和借鉴,因此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主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必要的载体系统,其中活动载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全面发现、明确活动载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效构建、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内容由深奥到通俗、由抽象到具体、由枯燥到生动、由乏味到趣味、由被少数人认识和理解到被大众认同、顺应和内化,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