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国家的全面小康。“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总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钥匙,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增收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稳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全局的主动权。“三农”问...  相似文献   

3.
一、“三农”问题的症结“三农”问题的要害在于传统农业。传统的农业有“农”无“业”,不是现代的产业,必然没有竞争力,也就形成不了农民增收的机制。“三农”问题概括地说就是“人往哪去,钱从哪来”的问题。只有“人”和“钱”稳定结合,农民才能挣到钱、持续挣钱,这才叫真正的就业。事实证明,没有现代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就业不会持续稳定,也不能增加收入。这才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培育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入手。这是当务之急。这样的产业包括两方面:一是现代农业产业,二是现代非农产业。农民在这两…  相似文献   

4.
有人这样说过:“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这话掷地有声,意蕴无穷。能不能解决好农民问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当前扩大内需,启动经济的宏观政策能否见效,关键也取决于能否增加农民收入和有效开拓农村市场。“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瓶颈制约,仅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和想对策是很不够的,还应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多层面分析,用大视野全方位审读农民问题。一、歧视农民的社会意识必须改变解放以来,…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是我党最早自觉认识“三农”问题重要性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成为我党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性地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光辉典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重温毛泽东的“三农”思想,对我们探索解决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三农”问题的新思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大视野审读农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人这样说过 :“读不懂农民 ,就读不懂中国。”这话意蕴无穷。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 ,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当前“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瓶颈”制约 ,仅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和想对策是很不够的 ,还应通过对社会关系的多层面分析 ,用大视野全方位审读农民问题。一、歧视农民的社会意识必须改变解放以来 ,我国农民的社会地位虽然逐步有所改善 ,但其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理论和法律地位上讲 ,农民是全体社会成员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构成部分 ,与工、兵、学、商、干享有同样的权利 ,并不低人一等。但是 ,…  相似文献   

7.
鉴于“三农”问题重要,更鉴于“三农”问题众说纷纭,作者认为仅靠“优农扶贫”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在小生产农业体制下“让农民富裕起来”,会影响整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业集体化”是比小生产农业更落后的生产方式,不能再重复小农经济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封建主义,正是中国“三农”问题症结所在和长期没法解决的根源因此“三农”问题的出路是:进行农业生产体制改革,从传统小生产农业转变为以深度分工协作为特征的社会化大生产农业;消化农民阶级,即随着城市化,农民进城以及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农民阶级逐渐消亡,代之以占人口5%左右的农业工人,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城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路径。但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地域广阔、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而言,只靠城镇化很难解决“三农”问题。不要说七八亿农村人口城镇化“化”不了,就是十三四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不能靠城镇化来解决。所以,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重点还是应该放在农村,关键还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9.
殷理田 《前进》2002,(8):28-29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那么,在中国已经加入WTO,农业面临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怎样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逐步解决“三农”问题呢?笔者认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1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 农村稳,天下稳。”中国的问题首先是“三农”问题, 中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是农民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19,(5):6-8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一书最近在全国发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没有地方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农业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也就没有了稳固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从我们常州市的实践看,要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率先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牢固树立“以农民为本”的理念,切实关注农民、“解放”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农民、致富农民,由此把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关注农民抓根本。我市城镇化水平只有56%,其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败。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实现农村产业化是主线,在这一过程中带动农村人口、环境、生活方式及社区治理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征地问题值得关注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根本途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相应地也是农地非农化和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的过程,而农民将从中获得全新的市民化的生活。但现实情况是,在相当多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并没有给社会和农民带来预想的结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由于集体土地征用价格偏低,农民就业得不到合理安置,“三农”问题显得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集体土地征用进程中,农民至少失去了2万亿元应得的土地权益,而…  相似文献   

16.
温卓文 《人大论坛》2008,(12):25-25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相互连结在一起的。因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道重大难题。在农业社会里,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源,解决好了“三农”问题,也就比较好地解决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问题。因此,许多贤能的封建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进行过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但始终没能很好地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也一直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并未工业化的农业大国来说,“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三农”问题不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没有真正解决,而“三农”问题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十一五”期间六大任务之首,强调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否解决“三农”问题确实关乎我国全面小康的实现,关乎我国现代化的实现。2004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是41.2%,即是说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在农村,农民是比较大的群体,也是收入比较低的群体,尽管改革开放后农民的收入有明显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2004年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是3000元,而城市居民收入则达9400元。建设社…  相似文献   

19.
郑莹 《理论月刊》2004,(10):23-25
邓小平“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对解决目前严重存在着的“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指 导意义,应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 村和农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农民增收问题:政策设计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农民、农业和农村 )问题一直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新一届政府审时度势 ,将增加农民收入列为 1 0项重要任务之首 ,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列为今年财政预算的头项内容。可以说“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中心议题。如何从根本上破解“三农”这一难题 ,本栏目邀请了部分专家学者分别从农民增收、反哺农业和政权建设等角度 ,提出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孙学玉教授认为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利益问题。建议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 ,建立土地产权交易制度 ;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 ;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 ,调整国民收入格局 ;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实现农民非农化 ,等等。乌东峰研究员认为现在已到了全面反哺农业的时候。要从财政、信贷、国债发行、社保体系、土地征用和机构改革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让“希望的田野”充满生机和活力。贺雪峰教授、董磊明讲师从乡镇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 ,提出了根据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同特点灵活设置乡镇组织的建议。主张在农业型乡镇设立乡公所 ,在工业型乡镇设立镇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