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约在10年前,西方一家通讯社有个调查,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两部书,一部是《圣经》,一部是《列宁全集》。不管我们现在对这些“经典”的评价如何,但今天,道德滑坡是否与经典的失落有关呢?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哲学研究专家郭齐勇解释说: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其实是指一个民族用以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道德资源。它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文本意义上的,如《圣经》、《论语》等道德权威文章;一层是生命人格意义上的,如耶稣和孔子,他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民族道德的示范。经典的失落,就是道德资源的失落。郭齐勇教授说,世界上的每一种文化,比如  相似文献   

2.
伍荣华 《学理论》2010,(25):177-178
许多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从《圣经》里接受了丰富的遗产。欧美伟大的文学著作充满了圣经的使用和暗示。正如西方学者所言:《圣经》的思想、观念、人物和用语是文学界里通行的"货币"。在当今文学界遭遇信仰危机、创作面临思想缺血的时代,对《圣经》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圣经》与西方文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圣经》不仅是基督教教义,还是西方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源泉。《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母题的原因在于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晨光文学丛书》、《良友文库》、《一角丛书》……一部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化高楼”,出自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大家之手,而他们又与一个名字紧紧相连:赵家璧——一位将一堆  相似文献   

5.
汤婧 《学理论》2012,(28):150-15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论语》中的君子人格被视为儒家理想人格。本文以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为切入点,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论语》,进一步了解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养成和理想追求,由修身而化成天下,对现代人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健全自己的人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要研究阿拉伯文化而不通晓《古兰经》,犹如想研究西方文化而不知道《圣经》一样,那是研究不好的。因为《古兰经》既是阿拉伯语文中第一部重要的典籍,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的重要经典。《古兰经》对伊斯兰教的建立、发展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思想、文化、社会生活都有重大影响,历来为西方宗教学术研究者重视。 正因为这样,我国伊斯兰教的著名学者马坚翻译的((古兰经))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被认为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古兰经))随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末清初,就有“古兰经))的短章中译。  相似文献   

7.
17世纪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白日昇与四川奉教文人徐若翰合译的《圣经·新约》是目前可见最早的汉语《圣经》译本,该译本的存在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天主教传教士在18世纪初就有过将《圣经》系统汉译的尝试,而且对18、19世纪及其后更久的基督宗教《圣经》汉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考察中文《圣经》“白徐译本”存世的四种珍贵版本,可以探索白、徐二人翻译中文《圣经》的背景和方法,追溯“白徐译本”福音单列本和福音会编本两类版本的西文源本.  相似文献   

8.
黄群 《理论导刊》2004,(6):63-64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一部千古不朽的文学、史学巨著,同时是一部体现了司马迁文献观和文献学方法论的巨大成就的文献学巨著,从《史记》一书的文献征集、考辨、体例、目录等方面可以看出司马迁对我国文献学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9.
黄来明 《学理论》2008,(24):52-54
浪漫主义杰作《西游记》是吴承恩创作的经典神魔小说,但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和理论家基于《西游记》为历代儿童所喜爱的事实,力主《西游记》为童话作品(或准童话作品),或认为《西游记》具有童话特质和童话价值。本文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从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童年经验着手,结合《西游记》的具体内涵,从童话学视角探讨和论证《西游记》的隐含读者中必然包含着儿童。  相似文献   

10.
刘迪 《学理论》2014,(3):146-147
针对《格列佛游记》和《猫城记》两个不同的文学文本进行比较分析,在情节设置、叙事手段等方面发现两部小说的诸多相同点,从而看出英国小说《格列佛游记》对于老舍《猫城记》创作的影响。在这一比较的过程中,也发现老舍在小说中熔铸的新的元素,而这些不同之处也使《猫城记》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国富论》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没有任何一部著作比它更好地标志着现代自由资本主义的发端。斯密在该书中以他非常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比喻,创立了一个完整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6)
通过列举说明在《圣经·创世纪》中历代主要人物的存活年龄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的文本叙述,试图以《圣经》原文为依据分析,总结出人物生存年龄变化的结点、原因、要表达的倾向等内容,推测《圣经》在写作时表达的关系、感情倾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青年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根据青年干部特点和成长规律,在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党总支的指导下,第十期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了重读红色经典活动。青干班采取集体诵读、个人精读、专家导读、撰写体会和座谈交流等形式,重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经典原著,在重读中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14.
刘四发 《学理论》2011,(17):203-204
马礼逊于1819年首次将《圣经》全部译成了中文,对后世的圣经汉译产生了重大影响。对马氏《圣经》汉译本中文表达的评价不一,有学者给予较高评价,亦有人给予广泛质疑。  相似文献   

15.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关注的重点侧重于教材中节选自各种题材或体裁的文本内容,较少涉及英美文学作品本身。而文学经典因其涵盖的丰富内容,在学生语言技能的构建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应当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结合应用学习者自我决定论和合作学习策略,阐释了教师可以在《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重构文学经典的助学地位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2月,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在天津大剧院上演《福金编舞芭蕾集锦》。将《仙女们》《火鸟》和《天方夜谭》三部风格迥异的经典舞剧奉献给观众,并以此缅怀芭蕾大师米哈伊尔·福金(1880—1942)。《仙女们》是芭蕾史上第一部无情节芭蕾舞,开创了现代芭蕾的先河。在这部完全没有剧情的舞剧中,艺术家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全剧共包括四段独舞、一段双人舞和两段群舞。开幕时仙女们组成一幅优雅  相似文献   

17.
“陈述百年,概括万事”的《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不仅文学成就卓然,而且是一座内蕴丰富的思想宝库。毛主席曾说过:“学谋略,读《三国》。”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角度看,《三国演义》同样能带来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浅论诗及其审美特征卢洪涛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这种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最为源远流长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诚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从西周到宋,我们这大半部文学史,实质上只是一部诗史。”因而,要了解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了解诗。一、诗是什么?对于...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29)
《红尘》是霍达继《穆斯林葬礼》之后的又一部优秀中篇小说。与《穆葬》不同的是,《红尘》隐去了史诗性和民族性的特质,将视角切换在北京的一个胡同里,表现了大杂院内几个小人物平凡而琐屑的人生故事。小说《红尘》蕴藉着作家细腻的情感,渗透了她对于人性透辟的认识。霍达以自己独特的话语方式描摹了人生百态,演绎着世间的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4,(6):6-7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