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学理论》2013,(32)
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有利于当事人了解案件事实,有利于人民法院归纳争议焦点,有利于实现诉讼公正,但如果对于证据交换制度的立法不完善,会使其法律效力受到很大的影响,应建立健全好符合国情的证据交换制度。对策如下:引入强制开示制度;设立调查令制;深化证据失权制;强化强制答辩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5,(32)
证据开示制度作为对抗式庭审模式的配套制度之一,在实现控诉方与辩护方之间的资源平衡、防止审判的拖延和无序、确保诉讼的高效快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案卷移送制度、证据开示主体的角度,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的困境进行研究,改革庭前案卷移送制度;明确证据开示的主体;明确证据开示的地点;明确违法开示义务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毕晓宇 《学理论》2013,(8):134-135,194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民事证据收集制度进行了重大的改革。通过梳理日本民事证据收集制度的改革背景、内容并对其评价,从中得出对我国证据收集制度改革的启示如下:完善开庭前准备程序;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包括明确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手续;促使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王萍 《学理论》2010,(27):174-175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disclosure of evidence)是指掌握证据材料的控辩双方在法院庭审之前按照一定的规则或命令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本方掌握的证据材料让对方先予知悉的制度,即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作为一种搜集证据的方法,是审判前在控诉方与辩护方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换。将着重分析中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必要性,并提出在中国建立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5.
证据开示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如何使之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生根、生长并发挥效用,是一个值得各方参与探讨的问题。从对我国刑事证据开示的现状进行评价入手,在分析论证在我国引进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后我们发现,结合我国刑事诉讼实际,吸收和借鉴英关法系国家先进做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证据开示制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证据的内容主要有民事证据的收集与保全;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责任等.加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民事诉讼证据的内容主要有民事证据的收集与保全;民事证据的审查与判断;民事诉讼证据的举证责任等.加强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苏林 《理论探索》2015,(2):119-123
提升科学证据在刑事审判中的运用水平要求做到:严格审查科学证据的证据能力,既要从关联性和合法性方面加以审查判断,还要注重审查鉴定"科学性"对证据能力的影响;严格审查科学证据的证明力,应坚持鉴定意见等科学证据并没有优先于普通证据的证明力、司法裁判者最终是否采信鉴定意见应当在判决书中说明理由的原则;确立科学证据的质证制度,包括确立科学证据的言词辩论原则,推行科学证据的庭前开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对科学证据的交叉询问制度;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包括明晰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条件,明确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完善对鉴定人的人身安全保护制度和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健全专家辅助人制度,包括明确限定专家辅助人的资格,明确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和意见性质,明确规定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和诉讼责任。  相似文献   

9.
由于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在弥补辩护方调查取证能力的不足,杜绝了控辩双方在法庭审理中凭借"突然袭击"来获得胜诉,防止人为拖延诉讼,实现程序价值的最大化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学界对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学者们对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联邦民事诉讼规则>对证据开示的时闻、地点、范围、方法、特权、不开示的制裁方法、法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法律后果、具体操作等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证据开示体系.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开示规定应结合审判实际,借鉴美国证据开示法律规定的经验,从各个方面予以完善,并注意法官释明权的适时行使.  相似文献   

11.
刑事无罪证据开示是美国刑事诉讼体系中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1977年United States v. Phillips Petroleum Co.例判,佛罗里达州高级法院确立了检察官无罪证据开示义务,成为美国刑事诉讼历史上一个里程碑案件。然而,1992年United States v. Williams案,联邦最高法院又推翻了Phillips Petroleum Co.判例以来所有的无罪证据开示原则。发展历程可谓跌宕起伏。此后,司法实践证明Williams判例对美国刑事诉讼本身、辩诉交易制度、司法救济途径,均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引起了美国法学界检讨与反思。2002年,由美国政策咨询委员会在整合过去三十年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修改建议,要求重新确立检察官刑事无罪证据开示义务,并将证据限于"重要无罪证据",实现保护被告人人权与诉讼经济、效率之间的平衡,完成了制度回归。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对于刑事诉讼意义重大,它不仅有利于强化辩护权,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也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在介绍确立这一制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3.
滕呀利 《学理论》2010,(25):148-149
刑事证据开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控辩双方在开庭审判前或审判过程中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相互披露各自掌握、控制的诉讼证据以及有关资料的活动。对审查起诉阶段该制度的构建必须遵循依法、全面、双向的公开原则,详化具体的规则,完善后续救济途径和法律制裁,达到实用、高效、公正的证据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无论在证据观念、证据立法以及证据运用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种不完善的证据制度已经给我国的行政审判实践带来危害。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行政诉讼证据观念;借鉴域外有益的实践经验,加强、加快我国行政诉讼证据理论的研究;参照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之道,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证据规则,乃是完善我国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审查批捕排除、审查起诉排除和法庭审理排除三种程序模式。由于三者皆依附于实体审查程序而存在,受到实体审理的影响而缺乏独立性,亦被称为"附随型"程序模式。为凸显程序性裁判的独立价值,避免事实审理者受非法证据信息的影响,实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设立初衷,应建立以庭前审查排除为主的"独立型"程序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完善非法证据庭前排除程序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辛加平 《学理论》2009,(14):79-82
本文通过对我国法律关于刑事证据展示内容的规定进行评析,指出其存在的缺陷,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并为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展示制度进行了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审判制度以证据适时提出为主要原则.我国应当顺应这一潮流,认清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弊大于利的现实,对当事人的举证实效作以必要的修改与限制一是建立证据庭前交换制度;二是补充举证,但对其提出时间及次数加以硬性限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的立法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可行的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实现日臻完善的重要措施。我国《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证明标准、证明方式等规制,标志着我国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制度初步建立,也必将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和证据制度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然而,该规定关于刑事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规定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进一步审视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民事诉讼领域对诉讼价值的平衡以及当事人权利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我国现阶段,关于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的立法仍不够完善,学术界关于该项规则是否应当建立以及如何适应等观点也大相径庭,因此明确了在我国确立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现阶段该项规则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完善建议,从而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20.
臧晓圆 《学理论》2014,(9):77-78
针对我国的反腐现状,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着重分析反腐败案件的证据制度,指出我国反腐证据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根据证据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关的完善对策。以整个证据制度作为视角,从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扩大证据的来源以及丰富证据具体规则的运用上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