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中国税收负担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宏观税负是指从总体上来看的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水平,一般通过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体现.GDP包括全部的产品和服务,因此,GDP税收负担率反映全部产品和服务负担税收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1994~2007年——基于OECD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界定的宏观税负概念,在强调宏观税负的税收属性基础上,将调整后的我国宏观税负的数据与24个OECD国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宏观税负目前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但增长趋势明显,税负差距逐步缩小。政府收入制度缺乏规范性和我国社会保障收入水平较低可能是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宏观税负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税收增速快于GDP增速,因此分析税收超速增长可以为宏观税负提升提供有力解释。如果我国经济持毛、高速憎长,而税收政策没有重大调整。短期内我国宏观税负仍会提高。  相似文献   

3.
国防公共产品的提供起源于政府"父爱主义"的强制性。由于国防的特殊性,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公民对国防的需求偏好都无法准确确定;即使能够确定,那么按照消费者意志决定的国防供给水平也将有异于国家安全所需的必要水平;政府高层作为国防的决策者,具有"代替"公民进行决策的能力。国防的强制性特征决定了我国在国防供给上要以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增强税收服务意识 提高税收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的局限性尤其体现在对征纳关系的认识方面,税收执法管理中征纳关系的紧张和难以达到理想的征收效率,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税收服务意识。 其实,政府之所以有权向纳税人征税,其中很重要的理由,是因为政府为纳税人提供了社会公共产品;而纳税人之所以有义务向政府纳税,是因为纳税人消费了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因此,税收实际上也是纳税人购买政府公共产品的一种支付。基于这一事实,在税收征纳关系的处理上,政府有责任、有义务把它纳入公共管理服务系统。为此,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需要建立以新型公共管理思想为指导的一种税…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税收?税收就是政府向百姓收钱。百姓为什么要交钱给政府?因为政府向百姓提供了公共服务。政府是向百姓提供公共产品的机构,税收是百姓掏钱向政府购买公共产品,这是目前国际社会对税收本质的一致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电子治理视野中的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国家能力既是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又是政治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国家能力与政治发展是一种正比的互动关系。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在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向公民提供服务,公民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对政府提出批评建议,参与政府的公共决策,参与对社会事务的管理。电子治理模式的出现,为公民平等的参与公共管理提供了平台。人们只需坐在计算机前便可以和政府实行对话,政府可以根据公民的要求及时地做出反…  相似文献   

7.
在公共选择理论下,政府行为取决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或者说,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要不断地满足公民的权利吁求的。公众对公安机关直接强制行政行为的反感,促使公安机关转变执法观念,摆正位置,开发和运用多种具有行政指导、行政契约等非强制性的行政方式和服务措施,既达到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推行治安管理的目的,又为群众所接受。这是公安行政执法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公共预算涉及广泛的公共利益,是政府行政活动的重要部分之一。因此,作为"政府对公众的公共偏好进行有目标选择的结果"的公共预算,公民的参与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因为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和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财产"。(洛克:《政府论》)一般来说,人民代表对政府财政预算行使审批权,是公众对政府活动进行约束和限制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途径。然而,公民的直接参与,却是对这一监督方式的补充和后备保证。建国以来,中国政府的公共  相似文献   

9.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政府职能正常发挥的经济基础,也是调节分配、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宪法对此也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我们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中,却发现有不少人,包括一些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普通公民以及少数领导干部,对依法纳税还存在种种模糊的、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纳税是一种单方面的奉献和义务,因此可纳可不纳;想纳就纳,不想纳就不纳;经济宽松时就纳,经济困难时就不纳。纳税确实是纳税人对国家的奉献和义务,但纳税人同时也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服务。从国家安  相似文献   

10.
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实体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服务,利用财政资金或政府借款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建设工程及服务的行为。这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早已建立和完善,并作为国际通行的科学规范的政府公共支出管理制度逐步...  相似文献   

11.
世界经验表明.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主要有制度设计、监督管理和财政扶持三种方式。在财政扶持方面,政府一般采用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两种方式给予扶持。财政补贴指国家财政拨款给养老保险项目,直接承担养老保险的部分缴费以及管理费用,一般适用于强制性公共养老保险计划;税收优惠指国家通过税收减免。对自愿性的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计划提供参保优惠条件促其发展。因此,本文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财税政策建议主要分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前沿》2010,(23):166-169
大众时代的来临与公众的"喧嚣"使政府治理面临危机。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在确认公众需求的过程中,忽视了公民谋求言说和行动的公共需求以及基于精英逻辑的制度性拒绝。因此,在充分认知公民需求多样性和根本性的基础上,政府变革的关键在于从公民的向度推进政府的"服务"型变革。  相似文献   

13.
行政流程再造是政府根据电子政务运作的内在机理为原则,对传统的以行政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流程进行再造,转变成以公众(广义的公众,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等)服务需求和输入各种公共信息为起点,到政府创造出对公众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借助网络进行政务活动。政府再造后的行政流程以公众满意为目标,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公众,以事务为中心;二是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  相似文献   

14.
马瑜 《人民论坛》2010,(5):54-55
公共产品的服务与发展是政府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其理论探索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为其市场化的道路提供了指导作用和宏观建设的外部环境。而政府角色在这其中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以上理论对我国公共产品市场化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朱门添  杜欣怡 《求索》2013,(1):26-28
本文通过对我国省级税负和税收竞争的相关性建立计量模型,利用我国1995-2010年的宏观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基准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标准化权重的空间滞后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省级税负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很大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呈增长趋势。地方政府为了扩大征税来源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出现地区之间的税收竞争,新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边际税负呈递减趋势;(2)一省的税收优惠政策会影响到其他省份地方政府的政策行为,这是各省税收博弈的结果;(3)我国目前的省级税收竞争非常激烈,但这种竞争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直接税率竞争。为此,应明确中央和地方税收权限;充分发挥区域竞争优势,提高地方竞争地位;加强税收协调,建立区域税收合作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战初 《当代广西》2008,(21):37-38
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指按照公众的意愿和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公民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建设依法、有效、透明、负责和公正的政府,其根本的目标是公众满足。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程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共文化服务是由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事业、旅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性的社会利益分配,而公众认同是公共政策付诸实践的前提和条件,是公共政策社会价值考量的重要依据。构建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积极互动关系,关键在于实现公共政策过程的程序化;实现公共管理手段的非强制性,即淡化公共管理的命令色彩;赋予那些长期被动地执行政策的低层管理者以参与决策权;实行行政信息公开化,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公众参与决策。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政府将新技术的运用作为政府改革的重心,将电子政府的发展作为提升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意大利政府提出“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府目标,实现政府对公众的无缝服务传递,保证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2000年6月发布信息化社会行动计划,主要包括电子政府、电  相似文献   

20.
李猷民 《求索》2007,(8):18-20
本文对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各地区宏观税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30省区1994-2004年的面板数据,检验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对外开放程度、税收优惠政策等因素对地区宏观税负的影响。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水平提高是我国省级宏观税负水平提高的最大影响因素,而FDI则在短期内对宏观税负水平起负面作用。相对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宏观税负的影响比较有限。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