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对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科学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了性别、民族、生源、专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大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科学素养水平存在显著差别,同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也影响着大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农村儿童辍学一直是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免费政策的实施对儿童辍学的影响并不明显。利用来自西部3省9县儿童和家长的数据,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年龄越大,辍学的可能性就越大;少数民族相对汉族儿童更容易辍学。母亲受教育年限、兄弟姐妹个数、学习用品数量对儿童辍学的影响较为明显,其中学业成绩是影响儿童辍学最为主要的因素,家庭经济可能是影响儿童辍学的重要潜在变量,上学距离对儿童辍学的影响并不明显,过早寄宿会增加儿童辍学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父母外出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六种机制,并结合"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探讨了这六种机制的性别差异。通过对"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学年)基线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只有母亲单独外出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农村家庭,母亲扮演着比父亲更加重要的育儿角色。父母同时外出的儿童也受到母亲外出的负面影响,但祖父母的及时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母亲养育角色的缺失。综上所述,强化父亲的育儿责任并促进两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平衡对提升农村家庭的育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父母外出务工后祖父母对孙子女的照顾功能也需要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4.
母亲,不但肩负繁衍人类的使命,而且也把握着人类的命运,因此,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与母亲们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提高母亲素质理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话题。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全国的文盲比例是23.7%,而女性文盲比例占47%。在目前乡村失学儿童中,女童失学率高达70%。这些女童将来长大成人,很难逃脱低素质的婚姻,很可能再去组建数以百万计的低素质的家庭。在我国每一个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母亲充任家庭教师角色。专家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母亲的素质对孩子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而且,母亲受教育程度与孩子的犯罪率呈反比…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年和2015年数据,分析青年自身及其父辈受教育程度对中国青年同居观念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青年的同居观念在2005-2015年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性且较为保守;青年自身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提高其对同居行为的接受度;父辈的受教育程度具有间接影响,表现为父辈小学教育程度对青年同居观念的正效应通过影响子代青年的受教育程度实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因子女性别存在差异;青年自身及其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均受到同居观念外在环境的调节,在同居观念较为开放的环境中,受教育程度对提升青年接受同居的正向影响更弱。  相似文献   

6.
张亚男 《学理论》2012,(2):43-4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及个别访谈法对陕西南部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以及MTH总分个量表得分上,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都有较明显的差异;小学留守四、五、六年级儿童的对人焦虑以及冲动倾向在三个年级上差异显著;恐怖倾向上男女差异显著;留守儿童的不同家庭背景下(母亲外出,父亲外出或者父母均外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过敏倾向上的得分差异明显。由此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且在年级、性别和留守类型上得分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川省调查数据研究家庭结构对个体子女性别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对子女的性别偏好已不再局限于"男孩偏好",需增加"双性偏好"视角的观察;除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个体因素以外,子女构成和家庭结构因素对个体子女性别偏好也表现出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有关微观心理变量及其效应有助于更深入把握家庭结构对个体子女性别偏好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底层群体,乞丐的受教育状况比起其基本生活状况更易被忽视,西藏地区乞丐的受教育状况则更少受到关注。立足于实地调查,从乞丐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两个角度出发,对西藏拉萨市区乞丐的受教育状况进行了初步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大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调查"(JSNET2009)数据,本文重点研究了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城市居民的教育机会获得状况变迁,以及教育对职业获得与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与个体属性特征对教育机会获得具有持续性的正向影响,其中父代教育水平、性别与地域因素的时代影响效应最为显著;教育对向上职业流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其时代效应存在差异,中等或大专学历对进入精英职业影响的时代效应逐渐减弱,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影响效应则日趋增强;最后,教育水平对精英阶层自身地位的稳固及其阶层间的内部流动具有重要作用,优质教育获得已经成为精英阶层实现社会地位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家庭权力的性别分布是性别平等状况的一个重要表征.女性的家庭权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夫妻相对资源是影响女性家庭权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湖南省数据的分析,发现夫妻相对受教育程度、夫妻相对收入和夫妻相对职业阶层等相对资源因素对女性家庭权力的不同方面均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29)
品性行为在个人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是为人处世的基础。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性格、学习习惯、道德行为等品性行为构建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同时还应当认识到,个人品行受多重因素影响,不能绝对地看待母亲在子女品行教育中的作用,我们应当正确把握母亲在子女品行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困境家庭儿童健康问题研究"调查数据,探讨家庭关怀度对困境家庭儿童受欺凌风险的影响以及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与非困境家庭儿童相比,困境家庭儿童拥有更低的家庭关怀度,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更差,受欺凌的风险更高;高家庭关怀度可降低其受欺凌的风险;家庭关怀度对困境儿童受欺凌风险的影响部分通过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中介起作用,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显著大于生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建议提升困境儿童家庭关怀度,改善其身心健康状况,以减少困境家庭儿童受欺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本文考察了全国9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娱乐、发展状况以及流动人口在儿童教育等方面的政策需求。调查表明,与原来在老家相比,流动儿童来到城市后的受教育条件有所提高,流动儿童的亲子交流有所增加;但是与城市户籍儿童相比,其受教育、娱乐等状况还有一定的差距。流动人口有关儿童权利的知识和观念还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14.
对1043名中小学生进行图片测验,分析儿童政治认知的现状与特征。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警察、媒体和教科书中经常出现的政治领袖是儿童政治认知的初始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政治认知开始从权威人物转向制度,但我国儿童的领袖意象在其政治认知中始终存在;儿童的政治认知与其认知水平有很大关联,到了七年级和八年级时,他们对政治系统的一些基本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对制度运作规则的了解不及对政治知识的了解;儿童的政治认知也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针对儿童政治认知的现状与特征,学校的政治教育和大众宣传要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儿童逐步形成正确和正面的政治认知。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4)
社会性别意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对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过程,对各种性别角色、性别期待、性别评价和性别特征的认知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儿童阶段是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是个体形成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观念会对个体成年后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儿童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并分析影响因素,对有针对性地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倡导平等的社会性别观念,对实现实质意义上性别平等意义重大。从社会性别评价、期待,社会性别角色分工领域对黑龙江省儿童的社会性别观念进行全面梳理,全面介绍他们的社会性别意识状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数据,探讨班级同辈群体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社会遵从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教育期望随班级平均教育期望的升高而提高;在社会比较效应的影响下,青少年的教育期望随班级平均学业成绩的升高而降低;同辈群体能力构成的异质性水平对青少年教育期望具有正向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学业成绩会调节相关影响因素的强度;学生成绩越好,受遵从效应的正影响越大;成绩越差,受比较效应的负影响越大,受异质性水平的正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7.
家庭教育投资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直接原因,家庭对不同性别子女投资的差异是造成教育性别差异的重要机制。以往针对教育投资的研究主要探讨家庭间的投资差异,对家庭内部不同性别子女间的差异缺乏关注。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多子女家庭中教育投资的性别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不同家庭之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显著向男孩倾斜,而非农业户口家庭的教育资源分配则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中的女孩反而获得更多的教育投资;农业户口家庭之间的教育投资性别差异存在异质性,对男孩的教育投资倾斜主要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性别观念更传统的家庭中。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性别观念平等化,由家庭产生的子女教育投资的性别差异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预算标准法,以夏县农村地区儿童抚养成本为研究内容,详细测算了在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下,生活在不同家庭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儿童抚养成本。本研究还就所测算的儿童抚养成本与夏县农村地区主要社会救助项目进行了比较,发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相当于温饱线,五保救助标准比低保标准略高,但是也仅仅覆盖了衣食成本。  相似文献   

19.
侦查讯问人员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受暗示性特点制定合理的暗示讯问策略.国内关于犯罪嫌疑人受暗示性的研究不多.本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运用EPQ人格测试软件和重量暗示工具,对150名犯罪嫌疑人进行暗示实验,研究犯罪嫌疑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对其受暗示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犯罪嫌疑人受暗示性的强弱受其年龄、性别、性格和情绪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宏观经济研究2021年第4期王美艳:《中国劳动争议的基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综合利用宏观数据与中国城市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劳动力提起劳动争议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劳动力提起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劳动报酬和待遇是劳动力提起劳动争议的最主要原因。实证分析表明,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所在单位的所有制对其是否提起劳动争议具有显著影响。在控制住其他因素的条件下,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提起劳动争议的概率逐步提高。与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力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