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由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所决定的,是节约型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政府带头节约,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节约型政府的倡导下,节约型社会才会得到顺利地、健康地建设。可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行政成本,回应节约型社会的诉求,是当务之急之事。  相似文献   

2.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政府带头节约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在节约型政府的指导下,节约型社会才会得到顺利、健康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行政成本,回应节约型社会的诉求,应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各级政府充分履行职能作用,通过提高自身科学决策能力、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强化资源节约法制建设、减少政府行政费用支出,必将大大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并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4.
节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植根于地球资源的有限和人类需求无限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开源节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使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努力让地球上的各种资源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一样,都是中央反思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而提出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某种飞跃。建设节约型社会是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建立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是中国未来政府范式的必然选择。节约型政府的核心内涵包括四个方面:节约、循环经济、廉洁高效和以民为本。在中国建立节约型政府具有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加快建设节约型政府,需要树立节约意识和效益观念,提高科学决策能力,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习文库     
《民主》2005,(7):47-48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6月30日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迅速行动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行政权力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都是在运行中得以体现和实现的。建立科学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是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载体配置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前提;有效的主体选拔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关键;有效的程序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基础;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保证;有效的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手段;有效的责任机制,是建设节约型政府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周奎英 《民主》2006,(7):14-16
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节约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必须,浪费几乎没有立锥之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正逐渐被人们淡忘。从宏观上讲,“拉动内需求发展”的口号被一部分人曲解或误解,他们似乎找到了浪费资源和能源的“理论依据”,以为消费、浪费越大,就是贡献越大,以至于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大量的资源、能源被无端耗费。节约,成了可持续发展所不能绕过的一个主题。社会越是进步,节约教育越是要“跟进”。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厉行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在当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在学校教育中,我…  相似文献   

9.
节约型政府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方面。节约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对自身行政成本的控制,政府必须将行政成本作为付诸政治行动的考量。为获得更高的社会经济效益,政府必须降低行政成本,使行政成本适度,不至于使行政成本高于实际的边际收益。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要充分认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倡导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大力开展能源资源节约活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温家宝总理于今年6月下旬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提到了党、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1.
强化道德规范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除了在思想意识、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增长方式、社会氛围、法律体系、政策环境、技术与质量标准体系等领域采取举措外,还有一个在全社会进行道德建设、确立行为规范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指导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人,在人的思想观念。因为一切事情都是人做的,消费归根结底是人的消费,无论节约还是浪费都是人的社会行为。如果人的消费观不正确,就必然导致消费过程中的浪费行为。所以,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科学消费观,大兴俭朴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13.
张凤龙  张淑芳 《求知》2005,(3):33-3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节约能源、资源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俭 《瞭望》2005,(35)
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贯彻好这一方针,事关现代化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目前,中华大地上,政府带头,全民行动,观念更新,技术创新……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如火如茶,但又任重道远。在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地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这  相似文献   

15.
建设节约型机关不仅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一大途径,也是公共部门存低碳环保方面率先垂范,为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榜样的必然选择。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的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办公设备等是资源能源的消耗大户和低效率使用大户。  相似文献   

16.
党和政府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和资源浪费现象,适时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主张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刻不容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也不能置身事外。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不但应成为倡导者,更应扮演起节约型社会的践行者、示范  相似文献   

17.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国情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但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第一,整个农村的空间结构是和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这种空间结构是对国土资源的最大浪费。发达国家在大约几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已经解决了农村的城市化问题,而我们至今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6月30日建设节约型社会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特别是在服务行业、公用设施、公务活动、住房、汽车及日常生活消费中,要大力倡导节约风尚,使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与国情相适应的节约型消费模式。”节约型的消费模式,就是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转变消费方式,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首先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带头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把政府建设成为节约型政府。同时,广泛动员全…  相似文献   

19.
陈凌孚 《民主》2008,(2):9-1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我们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角度看,许多党政机关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意识越来越强,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起到了一定的节约效果。决策科学化是建设资源型社会的重要一环。但我们也发现,因决策的轻率、失误带来的浪费仍然严重,而且这种浪费因其形式更加隐蔽和公众知情权有限以及损失情况难以量化.还没能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创新政府预算管理 建设节约型政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作为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节约型政府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共识,而建设节约型政府客观上要求改革现有政府预算管理。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政府预算管理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