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2013年起湖南省相继在郴州市、湘西自治州、常德市及永州市开展了大病医疗保险试点。从保障范围、统筹层次、运行模型、筹资标准、补偿水平等方面深入比较、分析和探讨湖南四地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发现湖南四地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重特大疾病的保障水平、缓解了"看病贵"问题,但湖南四地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保证制度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进一步明确大病保险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定位、完善筹资机制、建立抑制过度医疗机制以及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新疆城市大病保险的试点现状,当前新疆各试点城市大病医疗保险筹资完全依赖于财政投入筹资水平较低,救助范围小,救助程序复杂,对此提出政府应加大筹资力度,调整救助方案,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大新疆城市大病医疗保险宣传力度,加强对大病保险人力投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与调整医疗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共物品韧性治理是有效抵抗风险扰动、快速恢复均衡状态、灵活适应变化压力的重要工具手段,基本模式包括PDCA环的通用模型、技术与社会双重融合、多元参与社会共治、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全空间尺度防御等。韧性城市规划理论、灾害治理理论、风险脆弱性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经济地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城市公共物品韧性治理提供了学理依据。我国城市公共物品韧性治理的进展及典型经验与做法,为推进城市公共物品韧性治理积累了实践经验借鉴。推进我国城市公共物品韧性治理的总体目标是以公共物品风险驱动力为导向,以减弱风险易损性和提升风险发生时的自适应性为中心,以韧性治理效能为标准,实现城市公共物品韧性治理的多元化、协同化、制度化、模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建立多尺度、跨学科、包容性的城市公共物品韧性治理体系,宜从范围方式、过程治理、主体结构、法律规制、监督及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推进方略。  相似文献   

4.
医疗保障扶贫要坚持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各项制度协同配合,形成保障合力,既要重点关注农村贫困人口,发挥"济贫"效应,又要兼顾贫困边缘人口,发挥"防贫"效应。目前,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反贫困面临以下困境: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保险的分配偏见困境、医疗救助的目标人群覆盖扩大及补偿水平提升困境、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的充足性发展困境、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困境。基于不同层次医疗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定位及面临的现实困境,增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反贫效应的协同配合,要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对低收入者的分配偏好,加大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的倾斜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医疗救助的托底保障效应,提高补充性医疗保障制度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5.
政府垄断公共物品的提供与生产,是当前我国政府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政府可以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但并不一定非是公共物品的生产者不可。要建立新的公共物品管理机制,使公共物品领域成为政府与市场共同调节的领域,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积极性,建立分级管理机制,规范各级政府间的权责关系。公共物品经营的模式应多元化,主要应有:公有公营;公有私营;私有私营;社会或使用者提供。  相似文献   

6.
利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正在破题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运用保险来承担社会管理职责,在安全生产、拆迁、公共场所安全、交通运输、社会治安、医疗卫生、市政管理等领域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成效逐步显现。受访专家认为,保险的经济补偿、资本融通两大功能已经广被人们认知和熟练运用,而利用商业保险参与社会管理正在破题。  相似文献   

7.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是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建立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与传统的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相比,PPP模式可以将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的优势结合起来,有效解决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原因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制度安排;供给主体的供给范围划分不清,资金供给不足、供需不配,供给产品质量低劣;第三方监督机制缺失等。将PPP模式应用于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必须打破思想禁锢,合理界定政府供给职责,加强私人部门参与力度;创新城市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公共物品的自愿提供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已有研究者从博弈论与实证等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但较少有学者考虑效用函数对公共物品提供问题的影响.基于对效用函数的回顾,建立了考虑社会效益这一因素的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公共物品私人提供进行了博弈分析,得出结论:引入社会效益这一非物质性因素使得可以通过行为主体的自愿提供使公共物品的提供量达到帕累托最优;随着行为主体的数目的增多,要实现通过自愿供给的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则要求降低物质性因素对行为主体效用所产生的贡献水平;当参与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主体为很多时,要实现合作,通过自愿的方式来提供公共物品则要求社会效益这一因素成为行为主体进行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新农合建设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既是广大农民的期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分析我国新农合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借鉴日本国民健康保险发展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农合建设思路:完善新农合筹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健全合作医疗组织机构,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改革新农合支付方式,促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病保险政策是我国医疗保障政策的一部分。通过31个省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比较发现:从政策的共同性来看,政策在明确目标任务与参保范围、资金来源与标准、保障水平、规范大病保险承办服务等四个方面做了相关规定;从政策的差异性性来看,主要体现为:政策颁布机构大部分是省政府办公厅、多数省份政策颁布时间早于国家时间、基金筹集主要采取固定额度模式和比例出资模式、具体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在多数省份没有规定、统筹层次上大多数采取市级统筹、报销比例方面近期多数省份规定不低于50%。大病保险进一步的优惠对策是:统一筹资标准,提高筹资水平;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资渠道;制定多层次政策起付标准;合理确定大病保险制度的最优保障水平;提高统筹层次和不设封顶线。  相似文献   

11.
准公共物品民营化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准公共物品民营化模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引至我国行政改革之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应成效。但由于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制度与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民营化中资本的逐利性与准公共物品公共性及公益性的内在矛盾,导致我国在准公共物品民营化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这些风险具体表现为准公共物品民营化中的新垄断、政府与企业的合谋、公共安全、公民与顾客的角色冲突等。这些风险的存在阻碍了我国准公共物品民营化改革的有序推进,扭曲了准公共物品民营化改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在理论界认为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来提供 ,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是低效率的。但在现实生活中 ,由民间资本提供的地方公共物品不断出现 ,地方公共物品民营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对上述观点进行重新思考。地方公共物品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进行区分的准公共物品 ,在排他性、竞争性以及收益性方面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组合 ,而且 ,根据公共选择理论和产权理论 ,地方公共物品民营化在理论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12,(18):19-19
美国模式:以商业保险为主企业或雇主以团购的方式选定商业公司,为员工提供保险。美国的商业保险公司多如牛毛,但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叫PPO自选式保险计划,参加者可以自选诊所医生,  相似文献   

14.
李乐军 《学理论》2009,(15):82-83
在我国转型时期,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出现了过度市场化的错误倾向。当前,反思这一问题,既要科学认识公共物品供给的发展趋势,坚持公共物品市场化方向,同时也应通过强化公共物品市场化的政府责任,完善公共物品市场化的法律法规,选择符合国情的公共物品市场化范围和方式,以及构建三个部门共同提供公共物品的基本格局等途径来完善我国公共物品供给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前瞻性政府: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以需求理论为导向的供给模式造成农村公共物品的低效或无效供给。鉴于此,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需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进行理论修正与现实检讨。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以及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其行政模式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回应性政府行政模式固有的缺陷使其无法跳出"回应性、需求——供给"为导向的公共物品供给怪圈,陷入供给困境之中。因此,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侧改革必须借助于政府行政模式的变革与转型。前瞻性政府行政模式弥补了回应性政府模式的诸多缺陷,从根本上增强了政府的前瞻性,它是有效化解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分析学派通过不同制度的交易费用状况的比较,对各种制度的特征进行了较充分的分析.但是,对于公共物品的供给制度来说,由于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价值特征导致的交易费用的复杂性,不能在单一维度的视角下笼统地仅考虑费用的数量大小,由此来评判制度安排和公共决策的好坏.因为除了信息不对称因素所产生的交易费用以外,有相当一部分被视为诱发交易费用的行为实际上是在体现和保证物品的公共性,这些费用表现为公共协商的成本和对损失方补偿的费用.试图从多种维度对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交易费用进行分析,不仅对信息不对称如何产生交易费用进行了描述,还对公共协商和对损失方补偿产生的费用所表现出的公共性价值进行了解析;并借用了公共选择学派的广义宪政经济学理论,探讨了交易费用的最优解;最后倡导建立具有公共性特征的公共物品供给的交易费用现.  相似文献   

17.
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在以政府为中心的一元思维下步履维艰,表现为供给总量短缺、结构失衡、制度低效、需求与供给偏离。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历史演进来看,自上而下供给决策机制导致的低效率是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陷入困境的根源所在。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必须依靠制度的重构,其关键在于农民需求表达基础之上的多元主体的引入。应该通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和农村社区等多元主体和融资、竞争、监管和绩效评价的多元运行机制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农民公共物品的有效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高校学生的医疗保障存在着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高校医疗保险封闭运行、商业医疗保险理赔手续繁琐、学生保险意识不足和学生身份歧视等问题,不能有效地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医疗需求。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应顺应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趋势,与国家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有效地衔接,而不能被排除在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之外。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支持科技创新的公共金融则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演绎的基础上,建立了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体系,主要包括创业风险投资、科技贷款、科技保险、科技资本市场和公共金融环境等;构建了公共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的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黑龙江省科技创新公共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农村公共物品和公益性服务的提供是主要内容之一.政府自然在农村公共物品提供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借用新公共管理有关管理主体多元化、合作治理的观点,非政府组织也应积极参与农村公共事业管理.主要结合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存在的问题,总结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意义,进而提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公共事业的方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