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巍巍 《学理论》2014,(23):46-47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重要的篇章,居内篇之首,而且《逍遥游》也是庄子本人个体生命意识思想的集中体现。人们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对《逍遥游》有浓厚兴趣。从庄子学说的历史发展轨迹上看,"逍遥游"也是历代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在社会动乱、道德沦陷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庄子》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秋水》篇又被人们公认为《庄子》中第一等文字,作为《秋水》篇中一则著名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自然也属于极妙之作。庄子与惠施两位辩论高手,同游于濠梁之上,俯看儵鱼出游从容,因而引发联想,开展了一场人能否知鱼快乐的辩论。对这一话题,现有些学者发表论说,认为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反映了庄子与惠施的思想。但笔者认为,庄子与惠施的濠梁之辩涉及到了几个十分严肃的哲学问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并对此文的哲学内涵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整体观念     
《求知》2018,(11)
正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释义】天地万物虽形态各异,但本源上相同,宇宙万物与我混然同为一体。【作者简介】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写作背景】《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齐物论》以"丧我"发端来说明万物不齐是由于"我"的偏执所至,只有达到"忘我",才能实现万物的"齐"。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6,(7)
庄子哲学是人生哲学。《庄子》中一系列丑陋人物形象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其人生哲学思想,蕴含大量积极因子。在社会多元文化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价值在于教育大学生正确认识个性发展、正确认识人生矛盾、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积极追求人生目标。《庄子》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设了新的话语环境。  相似文献   

5.
庄子的"是非"问题是《庄子》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线索。人和人之间的是非无穷无尽。而是非的根源就在于"成心"。各人的是非标准不同,对是非的判定也就有所不同。在庄子看来,是与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对立,他要做的就是要突破这样一个框架,将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的分裂消解掉。所以庄子主张忘却是与非的界线,破除是非,破除分别,将事物看成整体,不区分是与非,不执着于是,也不执着于非,达到因物自然、逍遥无待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7,(2)
庄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同时也是我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作为庄子思想核心内容的人生哲学,其理论基底一个是庄子对人生困境思考的现实基础,分别为死生困境的问题、命运困境的问题和情欲困境的问题;另一个是庄子人生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即"道论"思想。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对当下社会出现的问题和世人面临的生存困境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流派中,主要的代表人物为老子、庄子。庄子作为老子的学生,继承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并进一步发挥了"无为"思想,提出了"以道观物"的认识论来认识世界,最终达到逍遥游境界。在当代,过快的发展进程激发了系列的社会问题。庄子作为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其思想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过时,辨析庄子的"以道观物"认识论中"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对解答当代存在的社会矛盾问题,有着重要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5)
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是庄子整个人生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们的现代生活具有一定的启示。庄子逍遥思想中的"自由观""人格观"和"相对观"等观点对我们现代人实现个人独立和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摆脱追名逐利的精神升华和营造万物在对立中和谐发展的社会价值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道家学说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的学说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思想与洒脱飘逸的文风使得庄子成为影响中国文化千年之久的思想家,其顺应自然、无名无功、精神自由等主张至今仍是人们乐此不疲讨论的话题。立足《庄子·内篇》来解读庄子在先秦时期所形成的独特的生命观念,一方面为了阐明庄子的学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下引起人们对生命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2)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是道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生态美学具有独特性。庄子通过对人间苦痛的感受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从而产生了自己的生态美学思想。"道"是庄子生态美学的最高范畴。庄子主张顺从自然、敬畏自然,并且超脱自然生命,从而到达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庄子的思想充满了生命的情感,他主张遵循自然运行规律,并且推崇无为无功,执着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美感。  相似文献   

11.
张昱洋 《学理论》2013,(6):34-36
《庄子》的人生处世哲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个体逍遥的心灵境界,一是对世俗政治、教化的批判,一是个体生命在世俗世界中的融合。通过这三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庄子》,并能透过《庄子》来反观当下社会所出现的问题以及个体所面临的生命困境,然后依循、借鉴《庄子》中的人生智慧,在当下社会中走出合理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庄学"的核心思想,其立足于各种人生困境,提出了要从自然、社会及自我三个层面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庄子人生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逍遥".直至今日,庄子的人生哲学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25)
庄子的无奈缘于"忧生之思"。《至乐》篇曰:"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在庄子看来,忧患与生俱来,已成为生命的一种本己规定。在战祸绵延的战国时代,这种忧患是普遍存在的。作为有限的生命个体、置身于战祸纷繁、危机四伏的社会环境之中的庄子,真切感受到了作为渺小存在物的自己的生存方式及其生存意义所带来的困惑。立足庄子的文本,试图探析庄子的生命观感以及其对生命逍遥的诠释。  相似文献   

14.
张谷 《理论导刊》2007,(9):112-114
庄子的平等观是以"以道观物"为认识根据、在宇宙范围内言说平等的大平等观,其实质是主张"物固有所可"的差异中的宇宙平等和"人相忘乎道术"的自由中的社会平等。庄子平等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平等思想如环境伦理学和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有相通之处,具有可资利用的现代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指不至,至不绝"思想从否定的认识论角度强调了认识无限性的重要性,极具后现代思想的特征。德里达对中心主义进行解构,对语言和文字的解构更是突出了概念的局限性,同样突出了认识的无限性。庄子和德里达的思想在否定的思维上具有很高的契合度,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摆脱束缚、打开视野,提升认识事物的全面程度,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7,(11)
世界历史发展至今,生态问题日趋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全球性问题。生态问题的解决,本质上依赖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首先需要从思想层面树立生态意识,凝练生态观念。中国古代哲学智慧——《庄子》一书中,包含着庄子对人与自然关系、有用无用的价值取向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的见解,富有生态意蕴,对公民生态意识的培育具有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庄子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及和谐追求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庄子的"以鸟养养鸟"思想启示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不要把自我与他人对立起来,二者本质上是共生关系.庄子认为,人与人相处不要"以我为尊",也就是要放弃"以己养养鸟"的出发点.庄子要求人们与人交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相似文献   

18.
黎龙 《学理论》2012,(10):63-64
庄子作为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政治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首先重点梳理了庄子的政治思想,具体包括其政治批判思想、理想社会和政治主张。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庄子的政治思想在当代中国社会的重要价值。庄子政治思想中的和谐理念及自由、平等的思想对我国的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7)
"成心"是《齐物论》中的重要概念,人的是非观念都从它生发出来,阻碍着人们体认大道。作为认识的前结构,"成心"与伽达默尔诠释学中"前见"有相似性。庄子主张开放心灵,泯灭"成心",齐是非以齐万物;而伽达默尔坚持保留"前见"来帮助理解,以"视域"融合沟通过去未来的认识。"前见"作为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概念,能够帮助理解庄子要超越的"成心"。  相似文献   

20.
闹着玩的     
不记得我在读书笔记《论凤姐》的哪一章里,曾经论述过受奴役的小厮、丫头们的聪明,引述过小丫头翠缕与小姐史湘云论阴阳之道的对话,称赞过翠缕那既敏感又不敏感的天资。后来读了《庄子·知北游》,觉得上述小说中的对话和东郭子与庄子论道的对话有一定的联系,怀疑曹雪芹这位清代的小说作者,是不是摹仿了被贾宝玉称为《南华经》的《庄子》中的这一寓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