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诉讼证据能力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诉讼证据能力,也即诉讼证据资格,是指某种事实和材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加以提出、调查、收集和运用的资格。它主要解决哪些事实和材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加以采纳,哪些不能作为诉讼证据加以采纳的问题。因此,诉讼证据能力的概念,有时又被诉讼证据的可采性或诉讼证据的适格性所取代。我国台湾学者陈朴生就认为:“何种资料,可供严格的证明;称此具有可为严格的证明资料之能力,为证据能力,或称证据资格,亦即证据适格性。” ①我国大陆学者也认为:诉讼证据的可采性,是指“证据必须在法律所  相似文献   

2.
诉讼证据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具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是各类案件得以正确处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诉讼证据的概念界定、种类和分类入手,探析了我国诉讼证据立法和司法操作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简要的分析了我国诉讼证据立法的完善要求。  相似文献   

3.
司法会计职能与学科构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会计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司法会计的司法性质决定了其活动是诉讼活动的一个组成部份.为诉讼活动指明证据,收集证据、提供证据,分析证据,评价证据就是司法会计的职能.司法会计的学科体系应当包括司法会计理论体系和实务体系.实务体系则包括诉讼财务证据发现体系,诉讼财务证据收集体系,诉讼财务证据确认和鉴定体系.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1日施行以来,对于指导和规范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提高诉讼当事人的证据意识,促进民事审判活动公正有序地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对《证据规定》中的个别条款,特别是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理解不统一。为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保障人民法院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现将适用《证据规定》中举证时限规定等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诉讼,其解决纠纷有赖于诉讼过程的公正,尤其是对案件事实真相的回复.为了解决争端,对于寻求事实真相方式而言,诉讼经历了神示证据、法定证据、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的演变.本文指出证据问题是诉讼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诉讼制度的核心,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钟琥  樊文 《中国公证》2012,(8):31-34
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我国民事诉讼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司法解释,对于实现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的目标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该规定实施十年以来,民事诉讼当事人在诉讼前和诉讼中主动搜集和保全证据的意识和积极性显著提高。公证证据是最优越的证据。在没有相反的有效证据的前提下,法官定案可直接凭公证证据认定事实。保全证据公证业务正是由于其先天的优势性,得到社会特别是律师界的普遍认同,成为大量民事诉讼特别是知识产权诉讼的首选取证方式。  相似文献   

7.
许少波 《法律科学》2014,(1):194-200
诉前证据收集的指导理念是实质公正,诉讼程序一体论、诚实信用论、诉讼预防论及诉讼程序促进论则构成了诉前证据收集的基本理由。诉前证据收集是存在风险的,基于对申请人利益与被申请人利益、本案利益与案外利益、当事人利益与法院利益、当事人私益与社会公益平衡保护的考量,妥适的做法是通过法院在诉前收集证据,并将其条件设定为有利于预防诉讼和减免诉讼,以及裁判案件需要的关键性证据。  相似文献   

8.
论证据的合法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诉讼法学者对于证据的合法性存在着不少的争论。持否定意见的主要理由是:(1)合法性不应作为诉讼证据的本质特征,它只是认定证据的诉讼程序问题。如果将合法性也作为证据的本质特征加入某些主观人为设置的因素,就会动摇和否定证据的客观性。(2)诉讼证据具有法律效力,并不等于证据本身具有法律性这种特征,在此,诉讼证据所涉及的法律效力不是证据本身所产生的,而是审判人员依法赋予的。因此,它是诉讼程序中所涉及的问题,而不是证据本身的特征和属性。证据是否真实与收集证据的手段是否合法是两码事,故不能将证据的特征与收集、…  相似文献   

9.
香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回归后,含有两地互涉因素的民事诉讼将会迅速增多。但由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特别是诉讼法律制度,与大陆地区完全不同,这给两地法院和众多诉讼参与人带来了不少困扰。了解一些香港的法律制度,对大陆地区的律师不无神益。本文介绍的是香港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简况。鹤诉讼证据,即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是法院用以彰示案情、正确裁判的依据。《香港诉讼证据条例》根据证据存在的形式,将诉讼证据分为实物证据、口述证据和书面证据三种。书面证据,即书证,又可分为文件证据、书面陈述、口述笔录。香港证据法强调文件…  相似文献   

10.
谈谈侦查中获取证据的意识高贵祥证据亦称诉讼证据,是指司法人员依法收集并查证属实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是认定行为人有罪或无罪的重要证据。在侦查阶段,能否较好地运用证据查明犯罪,关系到能否准确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认定,实现惩罚犯罪分子,掌握案件主动...  相似文献   

11.
对民事诉讼证据概念和分类的再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诉讼证据是诉讼活动的核心,但目前人们对诉讼证据概念的理解尚不尽一致,法律对诉讼证据的分类也存在某些问题,从而影响了当事人运用和法院审查判断诉讼证据。本文认为,民事诉讼证据就是民事诉讼案件证明的根据,应与民事诉讼案件证明材料有所区分。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对民事诉讼证据重新进行分类,确保分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2.
于昆 《检察纵横》2012,(9):34-35
此次刑诉法的修改首次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一项重要原则纳入其中,并在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新增内容中着重一以贯之,鲜明体现了诉讼文明、司法民主和人权保障的立法要义。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要认真领会这些精神,不断强化人权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和监督意识,适应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判断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必须从证据的"三性"出发。合法性和客观性都不应阻碍测谎结论成为诉讼证据,更不能以真实性否定测谎结论的客观性;作为证据的本质属性,关联性的缺乏是测谎结论不能成为诉讼证据的根本原因。明确测谎结论的法律性质,方能更好其发挥人权保护功能和审查判断、获取其他证据的手段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针对拘役执法机构的诉讼和信访案件屡有发生,造成极为负面的社会影响。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从提高教育矫治质量,还是有效控制和化解执法风险上讲,拘役执法机构应当强化证据意识,规范证据体系,严格证据审查与保全。  相似文献   

15.
案件事实只能通过证据来认定.证据事实可能与真实的事实有出入,只是案件事实的假象.较之于其它本质属性,诉讼证据的合法性的主要功能是为诉讼证据的认识提供检验标准,来确定证据事实的法律效力.它不是证据自身的物理属性而是外在的关系属性,它不属于证据的真实性问题而属于有效性问题.诉讼证据合法性体现了立法者对证据的标准的认识,具有主观性和历史性.在现代社会里,论证是认定证据的有效性的检验标准,因而,诉讼证据合法性问题便主要是通过建立具有理想的论证方式来增强诉讼证据的效力,促进合法性与其它属性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基层公安机关,故意伤害案件一般以轻伤以上为起点,在查明案情的基础上即可对犯罪嫌疑人实行刑事强制措施。因此损伤程度的评定在侦查阶段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案件诉讼的顺利进行,降低诉讼成本,就必须坚持刑事技术服务于公安侦查的格局和体制[1],强化法律意识、诉讼意识、证据意识、时效意识。刑事技术为侦查服务,其中伤情程度的客观、及时、科学评定即为非常迫切的要求。面对日益增多的人身伤害案件,面对人们法制意识的普遍增强,面对各种规避法律制裁的犯罪嫌疑人,法医鉴定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将诉讼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缓…  相似文献   

17.
三大诉讼证据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诉讼证据制度比较研究高家伟证据是我国行政诉讼、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共有的专门程序制度。对三大诉讼制度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发掘形成这些异同点的内在原因、对明确三大诉讼证据制度各自的特点和界限,促进审判实践,丰富我国证据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庭审证据调查程序以证据证明力的审查判断为核心,未对证据能力给予足够重视,因此不利于实现庭审的实质化。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行,有助于完善庭审证据调查程序,进而推进庭审的对抗化、精密化和规范化,优化庭审的功能。应当以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程序公正意识,使庭审成为审判和诉讼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证据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扩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诉讼数量不断增长和现代型诉讼要求先收集证据、后提出事实主张的客观需要,为实现预防诉讼、促进诉讼、集中化审理和多元化解决纠纷之目标,两大法系各主要国家纷纷对证据保全及类似制度进行了改革,使证据保全制度除保全证据外,又具有了确定事实、开示证据和诉讼外解决纠纷的多种功能。为强化当事人举证责任,保障当事人证据收集权和证明权的实现,我国也必须扩大证据保全制度的机能,一方面增设确定事物状态和经对方当事人同意之证据保全类型,另一方面鼓励当事人在证据保全程序中就与纠纷解决相关的事项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20.
郭譞 《法制与经济》2013,(10):46-47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源于英美法系,是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制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证据突袭"、保障人权、确保审判程序的公平公正,提高诉讼效率。目前许多实行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国家,均规定了较为完备的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我国在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也增加了关于证据开示的相关规定。但有关证据开示制度的概念、渊源、价值和比较法研究方面仍很模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