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伟 《前沿》2007,(1):177-178
自2003年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就持续不断高涨,特别是近两年,在全国大部分城市房价普遍上涨的同时,房地产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地方政府在稳定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秩序良好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提升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使其在房地产“升温”问题上更好的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是我国构建公共服务性政府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本应作为民生、民意的代表行使权力,但实际上一些地方政府却在调控房价问题上犹豫不决,其症结就在于这些地方政府也是房地产经营者的一部分,房价的涨跌关乎地方政府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杨慧兰  刘瑞鹏 《前沿》2013,(17):97-100
基于对地方政府1992年-2006年的经济性支出、社会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比重变化情况的分析,发现目前地方政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以社会性支出为主的地方政府和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的地方政府。其中,前一种类型的地方政府在数量上占优势。这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已经开始把满足公众对社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作为主要任务,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发现地方政府在支出结构上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的顶层部署和努力推动下,各地政府纷纷推动治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然而,就其数字化转型方式和治理成效而言,各地政府存在着明显的地方性差异。本文以31个省的政府数字化转型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混合方法集合理论,基于“资源-压力”分析模型,实证探索影响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和机制。本文研究发现,对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基础资源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创新资源和社会压力能够有效带动数字化转型。以“资源”和“压力”为轴建立类型学分析矩阵,由此产生双向驱动型、资源依赖型、社会压力拉动、创新资源刺激型四种转型类型。总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是资源和压力相互依赖作用的结果,资源是塑造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基本前提,但压力也在调适着资源对于转型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破解地方依赖土地财政的畸形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价格不断推高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拉高地价和房价;而高房价所带来的高风险又使得地方经济随时处于脆弱的状态。通过探析"土地财政"与地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破解地方经济增长对"土地财政"高度依赖的对策,使其回到正常、合理的发展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6.
魏冷 《现代领导》2007,(12):14-14
近年来,为遏制房地产业过热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在“新政”等一系列“组合拳”的重击下,房地产业发展过热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房价攀升之势有增无减。一些城市的房价屡破“记录”。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持续攀升的房价导致广大市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社会呼吁加强调控、促使房价合理回落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7.
余丰慧 《现代领导》2005,(10):11-11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8月27日在南通举行的“宏观调控下的江苏地产”论坛上坦言,我国房地产业中、长期看好不会改变,未来市场房价不会下降。他同时表示,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单纯依靠行政方式解决房价是行不通的,依靠大量提供土地来平抑房价也是行不通的,房价要按照市场规律办。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13,(5):94-95
柳建文、唐永峰在《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地方合作对于解决区域公共问题、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中国民间组织的快速发展,地方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地方政府之间,行业协会、商会、公益团体和思想库等各类民间组织也开始在地方合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变化对中国的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同时需要重视对民间合作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在中国,可能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业这样受到“举国关注”。谈到房产,必谈房价。谈到房价。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忧心忡坤;谈到房价,众多的开发商喜笑颜开;谈到房价,老百姓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并带动着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但是,在蓬勃发展的背后,房地产业的融资问题也日益显现。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单纯依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巨大的融资需求,亟需其他融资手段来分担银行业的风险和压力。同时,房价过高带来的诸多负面效应也使得越来越严厉的调控政策先后出台。这些措施确实收到了一定成效,挤出了房价中的部分泡沫,但副作用也显而易见,客观上深化了房地产行业的投融资矛盾。而REITs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可以拓宽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并参与房地产的开发和运营,对于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济时彦 《今日浙江》2013,(22):22-2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将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作为地方政府来说,在认真学习贯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一下这种综合改革对于区域经济的影响,以及我们的作为。  相似文献   

12.
经济法视角:房地产新政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兴盛 《求索》2011,(12):170-172
近年来我国城镇住房价格涨幅过快,房价问题已成为影响国民生计的头等问题。2010年至今,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一些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出现回落,折射出房地产新政的正面效应,也体现出房地产新政遵循充分尊重市场、满足社会公益、发挥经济民主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但房价依然过高,买房依然困难,房地产泡沫依然存在。从经济法的视角来看,房地产新政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比如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此问题上的政治博弈、经济法责任不明确、宏观调控方式不当等。因而,在现有新政的基础上,应当对房地产调控政策进行优化,使普通老百姓都买得起房,使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廖一祯  刘峙廷 《传承》2011,(10):74-75
伴随着全球性的经济市场化和地方分权化发展趋势,地方政府竞争逐渐成为普遍的现象,也构成了当代府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政府运转,影响着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与社会生活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中西方地方政府所处的政治体制、制度环境、市场化水平等的差异决定了双方在竞争主体行为、竞争制度、竞争模式以及规制协调等方面表现出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丈母娘需求当然不是推高中国房价暴涨的原因,但中国房价上涨一直归因于一个似是而非的事实:地价上涨,这其实也是一个谬误。地方政府如果直接在用于商品房建设的土地上盖房销售,不仅可以彻底抑制房价的上涨,而且可以将被开发商攫取了的大量地价利益转为财政收入,从而还可以进一步解决地方政府投入公共事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行政性分权式的财政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日益繁重的社会经济管理任务,导致地方政府常常在实践中将经济行政作为地方政府责任的中心内容,导致了地方政府责任“泛经济化”倾向。为此,必须通过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合理界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权以及逐步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责任,矫正这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6.
新年看房价     
孙爱东 《半月谈》2005,(1):36-38
对于房地产业来说,2004年是一个颇不平静的年份。宏观调控使房地产业处在风口浪尖,楼市问题各方众说纷纭。而最令人关切的房价,则以12.5%增幅继续上扬。在新的一年里,房地产业将以何种姿态出现,百姓关注的房价走势如何,就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顾云昌教授。  相似文献   

17.
王征 《桂海论丛》2015,(1):72-75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造成了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吴华 《今日广西》2010,(7):9-10
在新“俐十条”发布后,地方政府的跟进政策陆续发布。房价是否会应声下跌,如此疾风暴雨式的调控是否会达到预期效果,现在评估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加速了国际竞争,也加剧了一国内部的竞争。一国之内各主体之间围绕各自确定的目标,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尤其是地方政府之间,在市场、信息、技术、人才、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竞争,使得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竞争,成了地方政府索求发展的强大动力。面临着此情此景,对我国地方政府的竞争进行研究与分析,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发展型地方政府是一些华人学者对我国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扮演角色的学术概称。就历史和制度而言,我国发展型地方政府的兴起涉及中央权力下放、产权地方化、财政分权制度改革、不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发展型地方政府曾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它也造成了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地方负债累累、腐败猖獗、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产业结构失衡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难以贯彻等不容忽视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