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旗袍脱胎于清朝时旗人的服装。现在我们常见的立领、收腰、腿部两侧开衩的新式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那时,洋衣料和洋装源源不断地登陆上海这座摩登大都市。怀着对美的向往,时髦的上海女人拿起剪刀尺子,古板的老式旗袍在她们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了含蓄又不失撩人风韵的“海派旗袍”,就此风靡上海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时达到顶峰,从当时报刊杂志的服装专栏、月份牌时装美女画还有名媛们的衣着上就可窥其流行的程度,是当之无愧的近现代第一件女性时装。  相似文献   

2.
香港影星张曼玉主演的影片《花样年华》在两岸上映之后,张在片中展示的26套新款旗袍魅力四射,使北京、上海、台北等地突然掀起的“旗袍热”至今仍在升温,旗袍业者都似乎已觉察出了这巨大商机正在悄悄的来临。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场持续的“旗袍热”为代表中国女性传统服饰——旗袍的复兴带了  相似文献   

3.
第一现场     
①10月22日,100位上海闵行区古美旗袍沙龙的中老年女性,身穿款款美丽的旗袍来到杭州西子湖畔,引得中外游客们啧啧称美。②10月22日,箭牌“嚼吧”登陆沈阳。在“嚼吧”有各种各样的减压方式,如果你有烦恼、有压力,你可以尽情喊出来。倘若还不够过瘾,那就带上拳套,在众目睽睽之下  相似文献   

4.
尤拉 《今日上海》2010,(4):54-56
时尚界从来就是一个轮回,太外婆级别的老古董拿到今日来看,也许就是时尚先锋的“潮品”。这100年来,上海女人的旗袍下摆长长短短在比赛。虽然几经改良,但旗袍的确是上海女人的又一层皮肤,难以脱卸,无法割舍。  相似文献   

5.
阎崑 《台声》2013,(7):83-85
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为期24天的“美丽台湾一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圆满落幕了。由于位于世博园内的特殊位置,来中华艺术宫参观的游客流量创下了新高。据不完全统计,共有约10万余人观看了画展。这个数字,在全国台联举办的各类画展中同样创下了历史纪录。“美丽台湾”画展取得巨大的成功,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6.
筑人 《小康》2005,(4):63-64
距离去年9月份在上海新天地的“上海作品”个人画展谢幕还不到半年,马依娜又将举办她的第二次个人画展。也许是第一次画展出人意料的成功,给予了这位外交官夫人旺盛的创作热情。起先,媒体对于这位以色列驻沪总领事夫人的艺术才能仅仅是报以一种友好的态度,更多的是猜测和猎奇,然而很快就被她这种独一无二的奇特风格吸引。这样的情形就像很多年前,马依娜的亲朋好友惊奇地发现她挂在家中的一幅幅闲暇之作,忍不住惊奇赞叹。应该说,马依娜的艺术天赋来自家族的传承,她的父亲是耶路撒冷当地一位著名的园艺师,姑姑更是以色列较为著名的画家。中学…  相似文献   

7.
虞德亮 《台声》2002,(11):20-21
金秋九月,上海豫园,“孙中山先生史迹画展”在此隆重举行。这次画展由上海豫园管理处与“台北国父纪念馆”联合举办,也是“台北国父纪念馆”在沪的首次展览,展出的50幅作品,由台湾数十位书画名家共襄而成,件件皆是艺术精品,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前来观赏。常来常往情谊浓举办书画展览,传播中国文化,上海豫园管理处和“台北国父纪念馆”有着共同的理念,彼此往来密切已成为知己。2000年12月18日至28日,应“台北国父纪念馆”的邀请,上海豫园管理处赴台举办《豫园馆藏书画展》。数十年来,豫园收藏了清代和现代名家书画千余…  相似文献   

8.
秦义民 《今日上海》2011,(10):53-55
86岁高寿的富华先生最近从英国返沪,应上海老干部大学东方艺术学院、闸北革命历史陈列馆邀请,举办“博物馆与记忆——富华画展”。国画家江彦陪笔者观画展、访主人。  相似文献   

9.
王同君 《小康》2006,(7):86-87
纪连彬,1960年生于哈尔滨市。曾为黑龙江画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全国青联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特聘画师,现为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获“全国庆祝建军60周年美展”金奖、“中国首届工笔山水画展”金叉奖、“全国首届山水画展”铜奖、“全国纪念九·一八60周年中国画展”银奖。1997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  相似文献   

10.
曹琪 《今日上海》2008,(11):34-35
爵士乐是上世纪三十年代老上海的标志之一,每当慵:懒的布鲁斯蓝调响起,人们就会不期然地将思绪拉回到曾经的十里洋场:醉人的爵士乐声中,身穿西装和旗袍的男女在百乐门舞厅悠然起舞,…一曾有人将爵士乐与上海比作是失散已久的情人,这个起源于美国密西西比河口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品种,最早以其“舶来品”的身份进入上海,后又因此经历了一段几乎被人遗忘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诸晖 《今日上海》2010,(6):36-38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海派旗袍再度向世人展示了其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世博会“秀·空间”上演的“美丽的妆点——千年霓裳秀”,60平方米的舞台洋溢着海派旗袍独有的风情,近乎完美地诠释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在上海世博会的多个省市展馆内,礼仪小姐们身穿各款旗袍,争奇斗艳,更是打造了一场美轮美奂的世博旗袍盛宴:江西馆礼仪小姐身穿荷叶领青花瓷旗袍,在举手投足间展现千年瓷都文化;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参加如此别致的婚礼,中国女儿美国婿,连理之宴中西合璧,亭亭玉立的中国姑娘嫁给了莱昂纳多般的美国帅小伙,酒宴上就多了若干金发碧眼的洋亲戚。新娘既没有披西式婚纱,也没有穿中式旗袍,而是一身时尚红裙,  相似文献   

13.
4月的上海,杨柳吐绿,鲜花绽放,到处春意盎然。4月18日,台湾著名画家周荣源的“宝岛风情”画展,在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豫园拉开序幕,展出的水墨和水彩作品近百幅,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祖国宝岛的自然风光、民俗民风、人文景观、都市生活和乡镇习俗等风情,让前来观赏画展的上海民众,仿佛走进了祖国宝岛台湾……  相似文献   

14.
男人刮脸剃须不足为奇,而女人刮脸剃须恐怕就是条新闻了。在闽南、粤东、台湾民间,不但有女人刮脸,而且有不用剃刀的“挽脸”法呢!闽南台湾方言“挽”乃拔的意思,“挽脸”就是一种利用纱线拔除脸上汗毛的古老美容方法。 在两岸民间,待字闺中的姑娘一般是不修脸的,每当相亲合意,要出嫁的前夕,新娘要洗发、梳妆,而且要修面,因此姑娘头一次“挽  相似文献   

15.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這歌唱得神。’施秀蘭的丈夫萬可君說,‘我在台灣見到秀蘭時,她剛十九歲。那旗袍襯出的窈窕身材,那羞答答的模樣,我一見就愛上了。二九四五年,他把施秀蘭帶回了湖北省當陽縣的老家。 萬可君是當陽闵場人,一九三九年曾与當地姑娘刘道秀結為夫妻。不久,他應徵当了国民黨軍隊的兵,隨後去了台灣,又認识了施秀蘭。萬可君重回故鄉時,一個丈夫娶兩個妻子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的三十年代,西装和旗袍构筑起上海特有的服饰景观;二十一世纪初,世界奢侈品品牌服饰的80%进入上海,描绘出上海国际时尚之都的新形象。上海领先时尚潮流的奥秘之一是上海人不仪懂得对高端服装的穿着搭配,也懂得对高端服装的洗烫维护。由此,上海服装洗涤业的品牌“正章”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李宏 《今日民族》2010,(3):21-24
“串姑娘”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在这里写成。当地傣族青年男女社交恋爱的方式傣语称“猎少”,意为“串姑娘”。  相似文献   

18.
1995年7月18——23日,李滨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圆了这位七十岁老先生的一个梦。北京市政协常委、漫画家李滨声,在五十年代首开解放后内部讽刺画之先河。在画展上,《喧宾夺主》、《夜行的故事》、组画《在某单位》等几十幅画,又一次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多才多艺的李滨声还是有名的京剧票友,他不仅爱演戏,还爱画戏。画展中  相似文献   

19.
“规划”的内涵所体现的是理性,文明与智慧,其本质上就包含了对于已有规划的应有敬畏。上海将对64条道路实施“永不拓宽”的政令,以此保护堪称经典的“海派”历史文化风貌。这是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伍江日前在“上海一台北城市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交流研讨会”上披露的信  相似文献   

20.
肖巩 《今日上海》2008,(9):40-42
今年7月17日,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程先生的四位弟子汪大文、毛国伦、陈明和曹晓明共同携手,于7月16日至7月26日在上海徐汇艺术馆举办了“2008桃李情——缅怀恩师程十发画展”。此次画展向喜爱和景仰大师的观众呈上程十发先生与其弟子共同创作的多幅绘画作品,画展上,程十发先生从未公开的珍贵照片也一并向观众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