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6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使广大青年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从而强化了他们积极的民族主义思潮;某些西方国家为北京奥运会制造种种障碍的行径更加激发起了中国青年积极的民族主义意识;以北京奥运会为标志,中国青年将告别民族虚无主义思潮。通过北京奥运会中国青年进一步深切体验到了“地球村”的概念、世界各国文化的沟通互动过程以及世界各国文化的同质性侧面,使其全球化思潮得到较大强化。通过北京奥运会广大青年进一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新自由主义政治思潮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思想观念,是民族共同体成员对本民族的热爱和对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追求与理想。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以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同与忠诚为基础,围绕实现中国现代化而展开的思想情结与政治思潮。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呈现出积极健康的主流,但也滋生了消极片面的非主流和日益极端的反主流。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虚拟网络空间中诞生并发展以来,网络民族主义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存在将网络民族主义等同于狭隘的极端民族主义,认为网络民族主义是传统民族主义在网络中的表现,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时代背景下脱胎于旧有民族主义的全新社会思潮,网络民族主义是网络与民族主义的有机融合等观点。目前网络民族主义正逐步趋于理性化,它依托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对传统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甚至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想进行有机整合,并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下思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4.
民族国家是自威斯特法利亚合约以来组织人类政治生活的占据支配地位的政治共同体形式,民族主义是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基础和法理论证。当今世界,"历史终结"的断言和人类进入"后民族国家"时代的论断不绝于耳;与此同时,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的活跃又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产物,在可预见的未来,民族国家仍是安排人类政治生活的最主要的政治共同体形式。民族主义具有多面性的特点,一方面,民族主义通过对"自我"与"他者"的认同与区分来凝聚和团结本国人民和本民族成员,发挥了政治黏合剂的功能;另一方面,民族主义又可能激发狭隘的排外倾向,导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仇恨、冲突甚至战争。认识到民族主义、民族国家与现代性生长之间的关联,承认其现代性的面向,同时寻求调和、冲抵民族主义内在的狭隘倾向,是现代中国民族构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主义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思想领域的一个强光点。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定义、起因、特点、发展阶段、历史作用及其与自由主义、全球化、和文化保守主义的复杂关联等方面,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浅析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擅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政党、不同社会组织的民族主义思想千差万别,因此有必要对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类型进行科学地划分,使研究更趋于全面.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特色”自然与中国民族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主义内在地包含着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团结和民族繁荣的合理内核。反思的民族主义,由于摆脱了朴素的民族主义局限性,可以提升为爱国主义,成为实现中国繁荣富强、创造中国模式道路、培育中华民族个性和体现中国特色的巨大精神法宝。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特色”就是“中华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复兴思潮的研究较多。关于复兴思潮兴起缘由,有“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刺激说、费希特民族主义思想影响说、“中国民族复兴”话语观念兴起说、历史根据发展说;关于民族复兴思潮内容,涉及中华民族复兴、抗战救亡、民族自信心、文化复兴、教育复兴、农村复兴的问题;另外,还有各党派关于民族复兴观的研究。深化“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思潮的研究,需要把握宏观,细究微观;研究整体,分析个案;借鉴历史,思考现实。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一直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也引起了诸多的争论.本文试图把韦伯的民族主义思想与他对现代政治的理解结合起来分析.通过考察韦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背景和现实历史条件,笔者认为韦伯是一个政治上的民族主义者.在韦伯的思想视界里,处于现代世界体系中的民族国家充满了为了国家生存而展开的激烈政治斗争,实力政治是民族国家的必要基础,国家生存和大国梦想是民族国家最主要的政治诉求,也是韦伯民族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实质.韦伯正是以此来理解德国在世界政治中的现实处境和成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希望的.  相似文献   

10.
李寒梅 《外交评论》2013,30(1):91-109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日本兴起的新民族主义潮流,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形态的民族主义。其主要成因在于冷战的终结和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以及日本向后现代、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其基本诉求是重建日本人的民族国家认同,以恢复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重新焕发日本民族的活力。其主要方式是重新回到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价值中,以建设"强日本"为目标,挖掘民族历史中曾经有过的"辉煌"和传统文化价值中的日本特性,以重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强日本"的国家目标寻找理论根据。其主要特征包括:天皇作为凝聚国民的核心或者民族认同核心的作用明显下降;在国家认同和国民统合的建构方式上,国家的作用重新凸显;对美国的依附和内向性,超越左翼与右翼。日本新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蕴含着危险性的一面,极有可能成为国内政治寻求出路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法轮功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它带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迎合了当前部分中国人的心态,满足了不同层次民众的精神需求和健身需求.铲除这一基础,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恢复性司法作为一种西方话语,有其独特的问题意识和方案指向,而中国刑事法治的背景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中国倡导恢复性司法,有必要立足于中国的法治现实。在这样一种思路下构建中国的恢复性司法,程序控制下的权力主导型方案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传统和合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开新与挖掘,吸收其积极思想,对现代公民行使表达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和合文化包括“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以及“中庸之道”等重要内容。和合文化作为我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的特有文化背景,不仅有利于实现对多元化利益表达的包容。同时,还有利于对个性化利益表达的支持,以及对冲动性利益表达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探索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党在一定的世界环境和时代背景中、在世界视野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和我国发展的互动关系,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把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统一起来,把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统一起来。具体来说:(1)根本路径选择:追求现代化与坚持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2)拓宽认识视阈:放眼世界大势与立足中国实际的有机统一;(3)文化精神支撑:借鉴人类文明与弘扬中华文明的有机结合;(4)灵活策略应对:接受国际规则与独立自主、发挥能动性的统一;(5)科学战略运筹:善于扭住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的充分结合。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文化安全如若丧失,将深层次动摇一个国家的生活根基,人们的认同基础将会模糊,人心将会涣散,国家凝聚力亦会减弱。因此,我们应在文化强权与文化冲突中不断强化自己的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凸显文化外交的积极载体作用,努力实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a multi-ethnic country determine that the solution of ethnic problems depends on the “rule of law”. The response of the constitutional norm is the core of the rule of law. The constitutional norm response to the solution of ethnic problem must be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of the multi-ethnic country. They are specified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with the structure of constitutional norms. Finally, a constitutional norms system for solving ethnic problems should conform to the national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7.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文化安全形势不断得到改善,但又始终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挑战。为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我国应尽快制定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积极构建具有中国因素的国际认同文化,积极提升国家软实力,坚持在包容的基础上敢于进行文化斗争,切实掌握互联网舆论主导权,积极推动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对刑事责任的本质进行阐述的学说,西方刑法理论界主要有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等三种学说,我国刑法理论界主要有刑事法律关系说、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说、最高层次否定价值判断与最严厉的惩罚性义务统一说、伦理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说、国家评价与个人负担说等几种。由于学者们研究的方法、角度和立场各不相同,从整体而言,这些学说都有其合理性,但也有其缺陷,刑事责任的本质应是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19.
治安调解是我国主要的基层公安工作之一,具有明显的中国警务特色。在美国,随着社区警务运动的兴起,对治安问题进行调解也正扩展为警察的新职能。比较研究中美警察治安调解发展过程中的特点,有利于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调解对维护社会治安起到的优势作用,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安调解体制,促进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新型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从院制结构看,在人大内部增设了一个常设机关,并对职能进行明确分工,使我国人大制度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兼容了两院制的优势;从国家政权组织体系看,国家权力统一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同时又形成了权利机关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的政权体制;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过程来看,在人大与政协的互动关系中,使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