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易顶强认为:表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由法律确认,受法律保障和限制,以及通过一定方式来公开发表、传递思想、意见、主张、观点等内容,而不受他人和社会组织非法干涉或侵犯的权利。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对表达权的正当性范围或界限的理解上,中国与欧洲以及其他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开新与挖掘,吸收其积极思想,  相似文献   

2.
“异常访”是公民在现有体制内寻求利益维护达不到目的前提下、用非法行为进行利益维护的一系列行为。保障公民信访权利,将“异常访”引导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轨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政府与公民合作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挥现有信访功能,扩大公民参与渠道,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表达权是依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其实质是社会大众之表达问题.维护和保障公民表达权,对于提高民众的权利意识、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民众和政府应积极联动,认真对待公民表达权.新形势下,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是认真对待公民表达权的有益探索和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和合文化探析中国多边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国开展了与周边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集团的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的思想源自于传统的和合文化传统。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特点都映射在中国多边外交思想中,从传统中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中国多边外交思想是对和合文化优良传统的继承,更是结合中国国情和世界格局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公民意见表达权的行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目前在自媒体言论表达的规制上存在失衡现象。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理论认为对自媒体言论表达进行规制应使权力与权利的配置达到结构性均衡状态。为使权力与权利配置达到均衡,应从立法的价值取向、规制主体、利益保障和规制机制、规制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和合”文化、“修身”文化和“善缘”文化三个方面。其中,“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既讲求同舟共济、和谐统一,又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文化传统,从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团结合作的政党关系,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利益表达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公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存在不足,表现为利益主体的权利意识缺乏,利益表达的非均衡性。利益表达体制不完善,非制度性利益表达增多。艇决的路径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生活的现代化;积极培育公民社会,加快民间组织发展步伐;积极培育公民文化,增强利益主体表达意识;积极完善表达机制,拓宽利益主体表达渠道;积极推进权利平等,实现利益表达方式理性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日益普及,互联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党政干部如何应对网络批评事件,是考验他们执政态度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文章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合”文化底蕴丰富,渊远流长,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精神支柱,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和合”蕴含着事物与其所处环境多元统一、和而不同、追求总体结构整合统一的思想,对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传统“和合”思想深入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论述了“和合”思想的现实意义.论述了“和合”思想与和平发展道路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和平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0.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哲学、审美、伦理等不同的维度都体现出鲜明的美学特征,亦即:思辨之美;融通之美;伦常之美。思辨方明理,融通为至道,伦常乃大德。解读“和合”文化的审美质素,与时俱进地认识和接受“和合”文化,于当代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必定有着借鉴与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以社会“普遍和谐”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为人类描绘了一幅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和谐观的相通之处,可以为构建当代中国的新型发展模式提供有益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但这种思想受制于农业文明下停滞、专制的文化背景,所以,我们必须对传统和谐进行文化上、思维观念上的深入反思,克服传统和谐在我们意识中的僵化、保守烙印,真正树立起现代科学和谐理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除深层障碍。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新型政民关系的构建——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晴雨表。构建新型政民关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服务型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政民关系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加速第三部门的发展和成长,完善监督机制,以促进我国新型政民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之历史源流与宪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西方古典和谐社会思想有较大差异:中国古代思想家形成了一套以“和谐”为根本价值基础的完整理论体系,其中涉及社会理想、伦理道德、治国理念、民本思想等等;西方古代的合谐思想包含公平与正义、城邦公民的公共利益、限制君主权力滥用等系列内容。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格、保障人权、体恤人性与追求人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宪政的根本价值内核也在于将人置于崇高的地位,二者相通之处都在于凸显人、尊重人、保障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既是和谐社会的评判标准也是宪政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具体体现。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工会组织要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并相应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宪法是一部确保国家与公民这一最基本社会关系乃至整个社会和谐的基本法,是一部确保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本身符合和谐社会精神以及它们之间和谐协调的最高法,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宪法的保障。目前我国现行宪法在保障和谐社会构建方面存在宪法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基本关系的调整不力、现行违宪审查制度不完善等不足。我们要从宪法制度上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重点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尽快将执政党的权力纳入宪法的调整范围;进一步修改宪法并完善违宪审查制度,使宪法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的和谐标准法和最重要的和谐保障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和奋斗目标,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提出了更高的价值追求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但和谐要求必需公正,公正未必都能和谐。由于社会矛盾的复杂多样性,法律规范的相对稳定性和滞后性,决定了单纯的公正执法并不能实现和谐。应当以《决定》的精神为准则,在公正执法大前提下,更要注重以人为本,化解矛盾,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用灵活的执法活动弥补法律自身的缺陷,为构建和谐社会自觉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理论提出以来,关于和谐价值的探讨已经如汗牛充栋,但就刑事诉讼中的和谐价值问题却一直没有人进行研究,而这一价值又常常被刑事诉讼法学者所使用。和谐是中国的本土文化,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不仅应用世界的眼光解决中国的问题,更应从中国的问题出发,用中国的眼光来解决世界的问题。刑事和解的最主要的价值理念就是和谐价值,在整个刑事诉讼价值体系中应当明确树立和谐价值理论,并依据和谐价值理论凸显伦理道德的要求,从而使刑事诉讼的过程和结果更和谐,实现其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和谐讲的是不同文化要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和谐既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领域。文化和谐包括文化形态的和谐和文化因素的和谐。实现文化和谐的具体途径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对矛盾关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宗教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