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工友》2006,(6):42-42
1995年,我在工作中不慎从高空跌下后,诊断为脊椎脱位。2000年被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工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7级伤残。2005年旧伤复发需要住院及门诊治疗。工伤保险机构说,我的治疗费应由企业全额支付,工伤保险部门只负责参加工伤保险的企业所发生工伤人员的医疗费用。但企业也拒绝支付。我们企业是2002年开始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请问:我的治疗费究竟应该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2.
谭立独 《工友》2012,(5):8-11
17岁,花一样的年纪。而吴莎,却因患上了职业病不幸瘫痪。在经历了劳动关系确认(仲裁、一审)、工伤认定(复议、行政诉讼)、伤残等级鉴定(鉴定、再鉴定)、工伤待遇之诉(仲裁、一审、二审)等纷繁复杂的程序后,二审尚未判决之前,公司却人间蒸发,与吴莎一起的三位工友,如今只能傻傻地住在医院,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3.
《工友》2013,(10):24-24
(《工友》编辑部:1999年我因工致残,被认定为工伤,且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8级伤残,伤愈后一直在原用人单位工作,现已达到60周岁,要办理退休手续,那么,我能否享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呢?陈明虎  相似文献   

4.
互动信箱     
《时代风采》2014,(12):32-32
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可以兼得吗?案例:去年年底,我出差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致我丧失劳动能力。我受伤后,公司为我申报了工伤并得到了社保部门的认定。在伤残鉴定作出后,肇事车主赔偿了我21万元。我认为,这些钱不足以弥补我的损失,遂要求享受工伤待遇。而公司认为,我已获得人身损害赔偿,无权再要求工伤赔偿。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伤致残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评定不够规范、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低、工伤人员的医疗康复问题未得到重视、工伤人员回家后的护理待遇偏低、工伤致残人员之间的待遇差别较大以及他们继续就业面临许多困难等。解决的办法是:完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实行工伤保险工作的社会化,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参保意识,扩大工伤保险的征缴范围,调整工伤致残人员的保险待遇的支村范围和标准,重视工伤致残人员的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就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工友》2011,(10):25-25
《工友》编辑部:我单位一职工因工受伤后依法进行了工伤认定,已经休息快1年了,在此期间其工资待遇全额发放,但该工伤职工却迟迟不愿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据了解,伤残津贴明显低于全额工资。请问我们应怎么处理为当?  相似文献   

7.
郑生贵 《工友》2009,(4):20-20
处理工伤案件,是否一定要走繁琐的工伤认定、伤残等级鉴定、仲裁直至诉讼程序?走调解程序省事,但双方都担心对方“反悔”,咋办?  相似文献   

8.
莫言  王晶晶 《工友》2009,(3):18-20
近日,52岁的高延杰忧心忡忡地说:“我受伤已经4年7个月了,今天才拿到武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出的《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还未做,真不知道哪天……”  相似文献   

9.
《工友》2011,(10):24-25
《工友》编辑部:小张在一家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厂工作,前不久,他在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工厂声称对此事概不负责,于是小张向当地人社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人社部门以主体不合格为由未予受理。请问,工伤认定部门能否进行工伤认定?未经工伤认定又如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是否必须用人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柯明虎  相似文献   

10.
互动信箱     
《时代风采》2014,(15):29-29
单位不帮我进行工伤评残怎么办?案例:我退休前腰部受过伤,当时没有进行工伤评残。现在到医院按工伤看病时,需要工伤评残证明,我没有该项证明。前不久,我让单位帮我进行评残,单位领导说,太久了,不好办。请问,我垓怎么办?说法: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您所说的情况需要区分是否进行过工伤认定,如果没有进行过工伤认定并且已经超过一年,则无法进行工伤认定,也无法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评残)。因为该条例第17条明文规定,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间为一年。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11,(23):22-22
问:我丈夫今年一月份在工作中受伤,用工方支付了医疗费,一直在跟他谈“私了”,没有申请工伤认定。现在说工伤认定时效已过,不能按工伤处理,请问对吗?  相似文献   

12.
《工友》2011,(1):34-35
因工受伤,享受工伤待遇,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若工伤职工严重违纪或者违法了,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因工伤职工的过错被解除劳动合同,他还能享受工伤待遇吗?——栏目主持:潘荷花  相似文献   

13.
林琳 《时代风采》2011,(1):25-25
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工伤保险条例》作出修改,并在修改后公布施行。这次修改扩大了工伤保险适用范围,扩大了上下班途中的工伤认定范围,简化了工伤认定、鉴定和争议处理程序,提高了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等等。  相似文献   

14.
莫言 《工友》2009,(2):16-18
2008年12月29日,当记者来到红安县八里湾村,农民工王平元看着至今仍打着钢钉、不能转动的右手,满面焦虑地说,“我受了工伤,老板把我送到医院交了一点钱后就再也不打照面,谁来医治我受工伤的手啊?”  相似文献   

15.
于之俊 《工友》2009,(1):21-21
案例回放: 2008年2月,张某在某建筑公司工作时,从脚手架上摔下受伤。当年5月,张某和公司就赔偿问题签订了私了协议。协议约定:公司一次性支付张某7万元,与张某解除劳动关系,张某不得再次向公司主张工伤待遇。协议签订后,张某申请了工伤认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其为3级伤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伤致残人员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工伤认定和伤残等级评定不够规范、工伤保险的覆盖面低、工伤人员的医疗康复问题未得到重视、工伤人员回家后的护理待遇偏低、工伤致残人员之间的待遇差别较大以及他们继续就业面临许多困难等。解决的办法是 :完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 ,实行工伤保险工作的社会化 ,强化宣传教育 ,提高参保意识 ,扩大工伤保险的征缴范围 ,调整工伤致残人员的保险待遇的支付范围和标准 ,重视工伤致残人员的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就业等工作。  相似文献   

17.
工伤保险立法完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伤保险制度及其相关立法在我国已经初具规模 ,但还未臻完善 ,诸如工伤认定、工伤待遇、工伤赔偿责任、“过劳死”与工伤的关系等还存在许多问题 ,工伤保险现存制度设计中存在缺陷 ,应当进一步完善立法。  相似文献   

18.
谭立独  刘艳玲 《工友》2012,(12):8-13
工伤的处理,理论上只需要经过工伤认定、伤残等级评定,就可以根据伤残等级确定赔偿的具体数额。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一个工伤案件的处理,往往要经过纷繁复杂的过程,最高可达21道程序。等所有程序走完,起码也要个三年五载。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很懂得“玩程序”,致使工伤职工还未等程序走完,便“被拖死”的情况并不鲜见。如果老板再玩个“金蝉脱壳”,则可能陷入赢了官司,输了“血本”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19.
河南石油勘探局职工刘刚因工受伤,但迟迟得不到工伤认定,被迫病退;后被认定工伤后,却不能完全享受工伤待遇,又不得不走上了漫长的工伤维权路。2009年8月3日,59岁的刘刚终于在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领到了28万元的赔偿款,至此,这起22年的工伤维权案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20.
百台 《工友》2011,(7):29-29
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都不存在的情形下,如果劳动者工伤复发,医疗费由谁支付?相信和刘女士有相同遭遇的人应该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