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脱欧"是否会对欧盟安全与防务造成影响,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在欧盟现行的安全框架下,英国虽然仍参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卫政策,但其并不想依靠欧盟来提供安全保障。英国在"脱欧"后将会面临整体参与者、联合伙伴、分离观察员三种模式的战略选择。而欧盟由于受到不断变化的内部、外部安全环境影响,在英国"脱欧"后,将会更加注重内部军事力量和"战略自主权"的建设。英国与欧盟在"脱欧"协议上关于边界等问题的分歧为欧洲地区安全格局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在英国"脱欧"后,欧盟安全与防务的建设由于缺乏英国的参与,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欧盟想要建立完备的军事指挥和保障体系,实现欧盟军事力量的"战略自主"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欧盟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话语中,欧盟被视为地区概念,具有国际社会属性,遵从地区国际社会的一般逻辑,即欧盟地区的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享与全球层次和其他地区层次国际社会不同的国际社会要素。"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为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理论视角。它将欧盟国际社会分为欧盟国家间社会和欧盟世界社会(或跨国社会)两个维度,并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国际社会两个维度的形成和扩展联系起来。尽管如此,"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表明,其地区研究仍需在理论建设、议题选择和理论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英国"脱欧"给欧盟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后脱欧时代"的欧盟将不可避免发生重要变化,具体表现为保护主义加剧、内倾性上升、自信心下降。在"脱欧"背景下,欧盟不断调整内外政策,着力提升欧盟经济竞争力;建设所谓"保护的欧洲",以使欧盟免受所谓非市场经济行为的"不公平竞争";提升战略自主能力,打造"主权的欧洲";更多聚焦周边地区的稳定与和平。欧盟政策调整可能导致中欧经济上的纷扰增多,但同时也会为双方深化经贸、国际事务等领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中欧加强合作仍将是主流。  相似文献   

4.
1949年成立的联邦德国的"正常化国家"以及"德国的欧洲"与"欧洲的德国"等问题是国内外学界和政界一直争论的问题。德国已是正常化国家,德国问题也已解决。这一问题之所以尚存争议,主要是"欧洲困境"使然。"欧洲困境"涉及欧盟性质及其发展的终极目标问题,亦无定论或认识混乱。欧盟已经发展成为奉行"辅助性原则"的国家联盟,是为欧盟性质与发展的终极目标;"欧洲困境"至少在理论层面得以化解。统一德国已将参与欧盟发展和奉行"辅助性原则"上升为宪法目标并予以践行,"德国的欧洲"只是在"欧洲的德国"原则框架中的操作层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欧盟在持续强化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的同时,正在加速建立"欧日经济伙伴关系"架构。借助"复合双层博弈"的视角分析"欧日经济伙伴关系"的利益格局,可以发现:在欧日双边层面,欧盟对日本核心利益诉求的照顾与满足,要多于日本对欧盟核心利益诉求的照顾与满足;在欧盟内部,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工商界的不同行业、处于意识形态谱系不同位置的政党对这一架构的诉求存在对立;总体而言,欧盟推进对日经济合作的心态显得较为急切。欧盟加速建立这一架构的战略动因,是要解决在双边、地区间和全球层面的三重决策困境。欧盟对这一架构的推进程度,受到日本自身经济条件和美国主导的全球战略同盟体系的双重限制。这一架构的建立,将导致欧盟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展开博弈时的决策意向与总体态度出现愈加明显的差异,从而对中欧关系产生结构性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雷墨 《南风窗》2014,(16):74-76
<正>从俄罗斯角度看,欧盟的东扩战略只是为了给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地带",俄罗斯整合独联体的欧亚战略,则直接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家身份塑造。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之前,外界猜测吞并了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还将走多远,是否会把乌克兰东部也"收入囊中"。这起悲剧发生之后,猜测变成了面临巨大国际压力的普京可能会退多远,会不会与乌克兰东部反政府势力切割。事实上,如果不弄清苏联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14)
正卡梅伦3年前提出的公投动议,之所以最终结出"苦果",不是英国独立党"拒斥欧盟内部劳工移民"、保守党疑欧派"叫停欧洲中央集权计划"就能概括的。"同床共枕43年,说离就真离?"英国脱欧公投6月24日的开票结果让金融市场大吃一惊,英镑瞬间贬值到1985年的低位。"脱派"领袖法拉奇兴奋地宣布,前一天的投票日是英国的"独立日"。反对脱欧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则霎时蔫了,随后发表声明称尊重民众的选择,他本人将辞去首相职务,希望在今年10月保守党会议时选出新的党首来代替他。  相似文献   

8.
正在欧洲深受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威胁的大背景下,英国作为欧盟重要国家通过全民公投宣布"脱欧",将严重冲击欧盟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也会极大地削弱欧盟应对中东乱局的能力,而英国也无法在日趋复杂的全球反恐形势中独善其身。2016年6月24日,英国通过公投宣布"脱欧"。英国是一个与中东有着深厚传统关系的欧洲国家,英国脱欧,不仅会影响到英国对中东的政  相似文献   

9.
郑成 《当代世界》2015,(8):28-29
<正>近来,预定发表于2015年夏天的"安倍谈话"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早在2015年春季,安倍首相就表示他的谈话在历史认识方面会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未来,而且他也没有打算重复使用村山谈话。用安倍本人的话来说,如果是同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说一遍了。但是对深受日本战争创伤的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10.
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对抗性"思维,联合美日,利用西方国家的整体优势,在市场准入、产能过剩、技术转让等议题上对中国施压,并且积极介入亚太安全事务,试图制衡中国。这加剧了中欧关系中的"失衡"状态: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要好于和欧盟的总体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欧盟对国际格局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面对中国的崛起变得不再自信;另一方面在于一些欧盟成员国在对华关系上滥用欧盟体制的优势,总是试图在中国和欧盟机构之间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11.
正眼前的甄彦杰,瘦削高挑的身材,白净的面庞,雪白的衬衫、合体的西装,如果不是他反复强调,自己是生产人员,记者很难把他与"工匠"联系在一起。"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创造力。"甄彦杰感慨道。开发眼科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仅是经验丰富的"海归"、高校博士的专利,还需要将科研设想付诸产品研发的制造人才。七年来,甄彦杰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爱博诺德(北京)  相似文献   

12.
熊炜 《南风窗》2008,(20):47-48
由于欧盟的复杂性以及欧盟传统大国内政外交的局限性,中国对欧外交应加强间接战略,以迂回方式取得更大效果。譬如,不把希望仅寄托在"大国主宰"上,而同时加强针对中、小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在交通设施联通、金融合作以及贸易往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文献研究、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从经贸合作视角而言,欧盟对"一带一路"创造的合作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范围和执行计划、中欧投资的互惠性以及相关项目遵守欧盟原则等问题十分关注,但对"一带一路"认识还存在不少偏误。中国需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互利共赢理念的外宣,加快与欧盟投资协定谈判进程,充分了解欧盟及其成员国政策法规,以应对和化解欧盟认识偏误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的不利影响;通过与欧盟层面更紧密的政策沟通以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探索等措施,深化与欧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贸合作,更好发挥中欧双方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郭存海 《南风窗》2010,(22):82-84
如果像外界普遍猜测的那样是罗塞芙获选的话,她将领导一个在参众两院占3/5以上席位的执政联盟。如此,巴西未来4年将获得一个极其难得的改革环境。罗塞芙再也不用像卢拉那样慨叹"总统不能总是做自己想做的,他做自己能做的"。  相似文献   

15.
德黑兰选举骚乱发生后,英国成了第一个被伊朗扣上搞破坏帽子的国家。英伊关系恶化,把欧盟拖下水。萨科奇表示,欧盟应当不惜动用任何资源与英国一道对伊朗作出反应。所以,如果说伊朗"搞砸"八国峰会,还不如说是英国"搞砸"了八国峰会。  相似文献   

16.
欧盟作为特殊的国际力量,能够在国际社会发挥"规范性"作用,既依赖于其自身一体化进程所带来的模式影响力,也是特殊国际环境下的产物。随着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的深刻重组,多边主义式微、大西洋关系受挫,欧盟自身模式影响力也在多重危机之后严重下降,欧盟赖以发挥规范性影响力的力量基础、制度框架、战略依托都严重制约了欧盟在全球规范和标准设置中的能力。面对复杂竞争的国际环境,欧盟希望成为国际社会的"地缘政治力量",通过加强自身硬实力建设,利用其拥有的市场力量,壮大其"软实力",在"有原则的务实主义"指导下,更好地维护欧洲利益。但是,欧盟的地缘政治诉求、市场力量的工具化以及灵活的多边主义也让其陷入利益与价值的选择困境,致其出现"规范性力量"的国际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17.
在东扩进程中,欧盟充分运用了"条件性"限制,不仅内容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发展同邻国关系的过程中,欧盟也运用了"条件性"限制。在"条件性"的运用上,邻国政策对扩大政策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在思路、结构和程序上均有很强的借鉴性。但是,它们之间具有更多的差异性,如"条件性"强度不同、条件回报有别以及欧盟成员国与对象国对"条件性"运用的认知差异等。  相似文献   

18.
李志军 《南风窗》2011,(26):81-81
2011年即将过去,而2012年的的投资市场大戏又将粉墨登场了。舞台正中是无休无止的欧洲债务危机,背景是疲软的全球经济增长前景,面对这样一幕,投资者将何去何从呢?当我们开始假设,如果巴菲特坚持使用他那个"人惧我贪"的老办法,他肯定正在进行力度空前的大手笔投资,因为现在市场弥漫着恐惧。但是事实却与之相反——这不能责怪投资者缺乏胆量——他们刚刚从希腊债务危机中回过神来,又要努力琢磨意大利究竟欠了多少钱、欠  相似文献   

19.
石破 《南风窗》2012,(26):58-59
这是一个当一个人应得的好处一直得不到时,突然有人给了他一小点本属于他的好处,他也容易感动的时代,而这样的时代,逻辑上已召唤一个把人们应得的好处拿给他们的时代的来临。你幸福吗?2012年,央视的惊人一问是"你幸福吗?"无数的学生工人、贩夫走卒被央视记者迎面拦住,问个不休。其实,这个提问中还隐藏着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幸福,那么"你应如何感谢政府(给你幸福)"?如果你的回答是"不幸福",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4,(2)
<正>居伦是罕有的伊斯兰教亲以色列人士,主张维护冷战时期的土耳其-以色列联盟,他也反对土耳其卷入叙利亚内战,认为不应放弃加入欧盟的努力,这些都和政府的官方立场相左。埃尔多安总理曾经躲过了去年6月大规模示威游行的冲击,但随着土耳其司法系统发起的针对其内阁的反腐调查愈演愈烈,他再也坐不住了,除了怒斥警方的"越权",指责美国在幕后主导,还大规模撤换警界高官,以图扑灭烈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