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商标权保护模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一种,利用此种模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其他模式没有的优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商标权保护制度建构的探讨,是对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补充与完善,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实现和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立法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纳入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但是在仔细探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著作权的概念和属性后,不难发现:民间文学艺术是产生于、存在于、发展于公有领域的智力成果,权利主体无法确定,不适合著作权法的设权保护模式。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和著作权的概念入手分析,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不应由著作权法提供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是"保存"之意,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办法拯救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制度接轨,需要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情况,适用不同的知识产权来分别保护。应转变思维,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如果传承人拥有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项,就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当无法确定传承人时,则政府的责任义不容辞,应担当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重任。  相似文献   

4.
40多年来,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利滥用就一直受人关注。法律赋予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广泛的权利,诸如音乐著作权协会等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作为管理著作权的机构,更是具有了垄断的地位。虽然在许多的案例中,最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仍是胜诉方,然而这些案例却让我们深思:如何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如何使得其权利滥用得到规制,如何保护作品使用者的权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有属性决定了仅仅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应尽早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般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中,既要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又要强调民间的广泛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监督方面,应确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以更好地规范和保障政府权力;在法律救济制度方面,应引入公益诉讼制度以有效地保障公民维护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作者的著作权、传播者的邻接权、使用者(社会公众)的使用权,三项权利的平衡是立法者的期望。著作权法在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人权利的同时也应当对其权利进行合理的限制,以平衡网络作品的创作者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是虚拟的网络世界发展的必然。应平衡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与反限制。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权利限制存在着尴尬,以网络作品权利限制为视角对网络作品权利限制在今后的著作权立法时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中重要载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应如何保护,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难题,本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的大背景下,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路径进行探析,以期对天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不断推进,与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传统手工艺的有关权利主体已愈来愈意识到知识产权在传统手工艺保护中的重要性,因此,运用著作权、专利权、地理标志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权项来保护自己的传统手工艺的权利主体们逐渐增多,但实践中也暴露出诸如知识产权权项的选择、技术标准的制定、维权的艰难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恰当路径与模式为传统手工艺提供切实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张淑华 《工会论坛》2009,15(3):131-132
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的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事主体对相同或相近似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分别依法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和著作权,两项权利主体间在享有和行使各自的权利时产生的抵触。二者权利冲突的构成要件在于权利的合法性、客体的同一性、权利主体的相异性和权利的冲突性。引起外观设计专利权与著作权冲突的原因既有知识产权本身的属性、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隐藏于权利冲突背后的为谋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在立法、实务操作上,遵循利益平衡原则,正确适用保护合法在先权利的原则,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是法律滞后、资金和人员不足、重申报、轻保护等,应该全面调动政府、专家学者、企业以及民众等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政府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概括、分析国内现有几种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定义表述。比较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汉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差异,意在证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分析阐述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确立所产生的国内与国际法律意义,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甘肃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保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西北少数民族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面对现代化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日益加剧,很多流传几千年的少数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面临"人亡歌息"的处境。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尤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专门立法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保护工作尤其是立法保护工作紧迫而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化权是少数民族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权利之一,在当今社会它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保护与少数民族平等权、发展权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甘肃特有的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创造了丰富多样、与众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其文化遗产,将关系到这些民族的存亡与发展,将有助于增强这些民族文化在全球化和文化同一化过程中的竞争力,可促进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维护,同时对于连接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传承并弘扬这些民族的文化,乃至促进我省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拉花”是石家庄井陉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的音乐刚柔相济,给人以淳朴坚毅之美感,极具独特风格。传统音乐是我们今天音乐发展的一个坚实的基础,值得我们今天特别去宣传和推广,并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风,让井陉“拉花”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它娱乐和教育大众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16.
双重保护模式导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登记的并立,我国分别立法的模式加剧了两种登记制度的分离和相互关系的割裂.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权保护和私权保护的内在统一性决定了两种登记制度的内在关联,其私权保护的特殊设计为两种登记制度的融合提供了可能性.我国应该建立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疆拥有丰富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针对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有效制度却相对滞后,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强化和完善地方立法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得到切实保护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些巫师和歌手的死去,很大一部分苗族文化的精品在快速的失落,很多文化版本在失传,语言隔阂在拉大,文化主体在变异,文化误读在增多。抢救和继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越来越紧迫。  相似文献   

19.
关于儿童的文化享有权利,目前理论界尚未进行系统的阐述,但我国法律对此已作了比较明确的确认和保障。我国儿童文化享有权利的现实状况是儿童文化服务提供较为丰富,儿童文化需求被充分激发,儿童组织和机构体系较为完备。我国儿童文化享有权利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儿童文化权利意识增强、儿童文化需求多样性、儿童权利保护组织和机构多态性、儿童文化产业支持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加深等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