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国家形态和社会制度层面,而应努力探求社会主义的多样性面相。世界政治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越来越多的是作为一种价值而存在,社会主义因素更多的不再以制度形态出现,而是表现为一种价值追求。发端于20世纪中叶的西方新社会运动,正是以多种样式的价值诉求彰显社会主义意义的多样性。西方新社会运动在发展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社会主义属性,在本质上是反抗资本主义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事情,就应该放开胆子去试、去闯,放开手脚去干.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改革与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全国亿万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学是教育事业的特有形态与基本载体,教学成果来自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通过实践检验证明其实效性,并经转化应用和宣传推广,更好地服务教学育人活动。因而,打造更多高水平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周年的光辉历程。从本质上说,党的历史就是近现代中国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足迹。 民主与法制是现代社会一个政党的价值取向,也是一个政权的组织形式。中国也是如此。这已经被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治学的视角,对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的重大意义、现状分析和实现路径三个维度进行梳理,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实施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有效对接,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具体途径,引导和重构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心理基础,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与之相对应,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及其制度化成果则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征就是这种实践形态的外在表现,科学、开放、渐进、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大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7.
管必英 《人民论坛》2011,(10):74-7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走进群众、走进生活,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和渠道。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释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旗帜和灵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走进群众、走进生活,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自觉,必须全方位、多渠道、多路径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领域和渠道。  相似文献   

9.
张广智 《前沿》2005,(12):3-6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毛泽东验证并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增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江泽民、胡锦涛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石。实践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坚固和科学,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正确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再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就是用社会开放的观点去认识社会主义社会,把开放视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性质和特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开放的社会,我们只能在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上,我们逐步实现着从封闭到开放的伟大历史性的转变。现在,有必要从基本理论的高度,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进一步研究这一新课题。一、封闭性社会与开放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问题,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再认识,引出新结论。…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上,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新阶段。从哲学的视角看,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是个自觉的历史实践,资本主义是个自发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形态的社会特点,自觉性加快了历史进程,缩短了人民的痛苦,是人自身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自觉性是把双刃剑,极易成为自伤的利器,使社会主义道路异乎寻常的艰难。了解社会主义自觉性特征,使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主义的种种现象和本质,从理性上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把社会主义"全面协调、促劣变优"的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有机统一起来的新型生产方式。它是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化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选择、是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最终形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客观规律,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进程中的秩序重建和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社会发展呈现出实践伦理化和道德实践化的趋势。适应这一时代变化,对马克思主义也应进行伦理学意义上的解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触发点和“入口处”。伦理精神体现在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发展和制度的设计中。当代,只有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解读,才能使其在全球化的秩序重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历史 ,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 ,并开始趋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论证 ,而且也为人类历史发展所证明。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而产生的。作为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否定 ,但是 ,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 ,而是扬弃 ,即是在吸纳了资本产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基础上的否定。以往的在原始社会以后的社会形态是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运动的社会形态 ,而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于洁 《长白学刊》2013,(3):41-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规范作用,而生态危机是新的实践向执政党提出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能够解决生态问题并融涵生态智慧。从生态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应体现着人类最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应体现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的三者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应体现为"人与自然"存在论意义上身份与权利的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公正"应体现为"生产性正义"和代际间公正。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风云变幻和社会主义在前进中面临着某些困难的情况下,有的人对社会主义产生迷惑和动摇。因此,很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认识社会主义必然性和优越性,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一、社会主义信念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认识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优越性的确信以及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这种信念不是人们的凭空臆想,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人类社会是按照它自身固有的规律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体上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礼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人们正在努力创建的共产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人的生成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林剑,皮家胜市场经济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它作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形式与社会形态,是否是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一种必经形式与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理论探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基本特征和衡量尺度的社会主义文化。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先进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课题。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实践源泉、物质基础和实现机制,二者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之中。先进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市场经济,但又不能完全市场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处理好文化形态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文化开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等重大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揭示了社会是在实践基础上由诸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规律,提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维范式。从实践上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启示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积极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内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立平 《传承》2009,(2):146-147
文明,是指人类的进步与开化状态。政治文明,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从静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实践活动形成的文明成果;从动态看,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化发展的具体进程。其内容一般包括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部分。任何形态的政治文明都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对历史上和世界上政治文明的发展与继承,是有机的统一。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继承,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