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一个“老外”的最初感受[保加利亚]斯维廉我们刚来北京以后不久,我和我的两个同胞想去故宫,约好星期六早上出发。那天我在宿舍前边等她们,我的心情极好,故宫不是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吗?我今天就要见到它了。天气也正好,湛蓝的天空上连一朵云彩也没...  相似文献   

2.
一个大腹便便、浑身流油但缺乏文明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庸俗的、暴发户式的社会民族复兴问题应该讲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讲“复兴”。讲“复兴”就说明我们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一定有过辉煌,有过很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领先于世界的成就。我们讲“复兴”,实际上就是要重现历史辉煌或再现历史辉煌。  相似文献   

3.
王龙 《同舟共进》2014,(5):92-92
贵刊读后能启迪人的思维、开阔人的眼界。我是老订户了,读过2014年第3期上的几篇我感觉写得特别好的文童后,想着要写点文字谈谈我的读后感。“如何避免误读历史”这个专题,选择得真好。开篇《今天如何读历史》一文,就指明我们读史耍“辨史”,  相似文献   

4.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6):39-39
我们是谁?我们是“老百姓”——人家常常这样叫我们。我们自己也常常这样叫,从来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甚王,岂止是不曾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儿。我们还常常感到很舒坦呢。“文革”时,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这权倾一时.却谦称自己为“小小老百姓”,让我们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他真谦虚真平和真亲切.和我们真是一个战壕。然而今天.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却常常感到我已经不总是一个“老百姓”了。甚至我就不是一个“老百姓”,我感到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比方说罢。对于社会,我是一个“纳税人”,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就是“真理”二字,从政治上讲,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从宗教上讲,佛祖释迦牟尼提倡“真理与大真理”为他人加持。因此,人人都要讲真理,我本人也是信奉真理之人。以前我出国时有记者问我:“你现在被认为是爱汉人者,你对此有什么评论?”我答:“我是一个爱真理的人。”  相似文献   

6.
要重视山西形象塑造韩虎龙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一再提出“中国的形象”、“中国今天的形象”,嘱托国人“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因此我们的国家才有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形象。作为国家形象固然重要,作为地区形象呢?国内有识之士亦已...  相似文献   

7.
张宏杰 《同舟共进》2012,(10):70-72
因为雍正在电视上出现得过于频繁,以至于有人问“四阿哥该不该这样忙”,更有人问,历史到底应不应该“戏说”、“穿越”、“玄幻”……其实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幼稚,就好比问餐桌上能不能摆凉菜:“戏说”、“穿越”、“玄幻”都是正常的创作手段,正如凉拌菜只是一个食物品种,当然有它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8.
那是我为自己打气的“无所失只有所得”的妙方,我会开上我的汽车到我能找到的最大的一块墓地。一到那儿,我就走出汽车,在墓地里走上一个小时。一个个看墓碑,我听任有朝一日我们都要被埋葬于6尺之下的念头深深渗入脑海;这个念头非但没有使我沮丧,而且给了我力量。拿出一分钟的时间来想一想……我们有什么好害怕的呢?要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最终,无可挽回的事情就是一死;它使我们人人平等。从今天到你死的那天要发生的事都取决于你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要对这些问颗作出理论上的解释和回答.就必须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理论问题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事关全局的问题。“文革”的错误,从根本上讲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错误;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的成功,从根本上讲,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成功。今天,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并不等于我们就不需要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凡事都有了现成的答案了。恩格斯有句名言:“一个民族要站在历史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我想说一说,我为什么要研究“从新民主主义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问题。人们会问,我们不是提倡“向前看”吗?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四十年前就已经取得了胜利,“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也已经结束三十多年了,今天还有研究新民主主义论方面的问题的必要吗?不错,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的确很多,有许多问题也的确比研究这段历史更重要。就目前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而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又是同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  相似文献   

11.
托起辉煌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是阿基米德一个神话般的构想。今天,一个堪与撬动地球支点相媲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世纪难题的理论支点,正出现在世界的东方。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一个在历史风雨中孕育、在和平与发展时代旋律中诞生的伟大思想!历史将证明,这绝不是夸张。传统的社会主义,让我们付出了太多的代价,难道,社会主义真的要成为绝唱?我们已经落后于时代,前进的路上,再也容不得一丝彷徨。  相似文献   

12.
葛剑雄 《传承》2012,(23):94-96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个很好的原则,那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发展到了今天,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形成一个新的观念,那就是“己所欲,如何予人”。我们以前往往认为,我认为好的,你也必须认为好,所以我要把它推广给你,要你学我,这是我的一种好意。其实这种心态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你认为好的,人家不一定以为好。如果人家以为好,也要考虑人家该怎么样向你学习。所以,不要急于把你自己认为好的文化去推广,更不能够强制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心愿     
张能秋 《人大论坛》2011,(10):29-29
“感谢您呀,涂主任,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们村就没有今天崭新的变化。”“我年底就离位了,帮助村里建一个群众娱乐活动中心,这也是我在位最后的一个心愿了……”  相似文献   

14.
刘建林 《台声》2013,(6):50-50
在台北圆山动物园里有一座别墅,耘日“太古巢”。漫步其中,犹如穿越历史隧道,走进一个古幽寂静的天地,顿时能让人远离嘈杂热闹的城市,静下来感悟岁月洗涤后留下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相似文献   

15.
公信的底线     
人无信不立。这是 说的个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群体也如此;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更是如此。 我们描写历史上的反动统治,无法无天,草管人命,而老百姓说“饿死不借钱,冤死不告状”,为什么?“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两句话说得够透了,那时候行政权和执法权不分,升堂判案的就是县官大老爷,实践证明,这些官在老百姓那里,公信力等于零。 我们有没有民意调查机构,调查一下──今天各级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对一些机关的衙门气和官僚化,有人概括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在这里,我不想说什么政权性质之类的“…  相似文献   

16.
王安龙 《前进论坛》2013,(11):60-61
凡是来过古城西安的人,无不为它沧桑而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流连忘返。“送你一个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一首歌中这样唱道。当你来到西安,便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蓝田先祖、半坡炊烟、凤呜岐山、白鹿驰原、骊山烽火、帝陵古塬、秦皇汉武、盛唐梨园,沿一路厚重走向久远”,踏着寻觅的脚步,登上西安古城墙去感受1400年的漫长历史岁月,让我这个生在西安,长在西安的人也有了难忘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开封四中,曾是私立开封中国中学的旧址。斗转星移,如今,似乎已很难寻觅到80年前的旧迹。然而,穿越历史的迷雾,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一个忙碌于教育救国的身影——那就是中国中学创办人,曾任国民政府国大代表、河南省参议员、中央地政部司长的秦宝珩先生。  相似文献   

18.
林莹 《今日海南》2008,(4):41-41
向南、向北,两代人的择向看似大相径庭。“原来我们在穿越琼州海峡的时候一定都带着关于理想的热情。”20岁的刘涛今天第一次感悟到自己的北向之路和父亲南下“闯海”事实上近乎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知道他的过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现在;知道他的过去和现在,就能预知他的未来。”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亦如此。李登辉身上的外国影子在不久前出版的《台湾的主张》一书里,李登辉对于自己处于日据时期的童年,有着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追述。“最大的幸福是生长在一个小康之家,让我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Z日本统治台湾“若从历史观点来看,或许可算是个悲哀;但若从个人自身来说,毋宁是幸福”,“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时代让我能有些体验,开启我幸福的人生”。因为父亲是日本刑警,“从小学、到中…  相似文献   

20.
如果要问,今天汉语中哪个字眼最闪亮,那么人们十有八九会说“成功”两字。的确,“成功”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中最引入注目的话题了。一闭眼,我们眼前就会跳出无数个“成功者”的模样,对一个又一个成功者的故事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到书店里随便看看,就可以发现大堆的”成功学”著作。有本“决定成败”的书长期雄踞畅销书榜首,而类似的”克隆版”早已铺天盖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