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党中央提出的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绿色发展思路,生态文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是必然之举。具体而言,这一融入的实践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基础融入——营造生态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确立,过程融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的生态化。从这三个维度,推进并完成生态文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任务,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要融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要求,为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可从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经济制度、经济行为三个维度来设计具体的融入机制:经济体制建构思维的生态化——生态经济观的确立;经济制度的生态化——经济政策、评价与生态价值的融合;经济行为的生态化——多元主体的行动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概念,以及加强大学生生态化建设的意义,剖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并从创新教育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倡导因材施教、形成教育合力、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更好地实现大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促进大学生群体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四有"公民。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7·23"讲话中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化格局凸显出来。总体看来,经济建设的生态化、政治建设的生态化、文化建设的生态化、社会建设的生态化,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态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我国的绿色治理不同于西方国家以社会生态化为核心的绿色政治,它凸显着社会生态化与政治生态化的双重意蕴,需要宏观价值引导、中观制度落实及微观行动实践三个维度的支撑。以绿色治理理念纳入顶层设计实现宏观避险,以完善现代化治理制度体系实现中观着力,以创新基层绿色治理模式实现微观搞活,以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构建绿色治理生态的突破口,以容错纠错机制作为绿色治理的保障机制,是新时代我国探索绿色发展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生态化理念是对环境限度内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应然规定性和内在发展逻辑的理性认知,并触发生态文明视阈下的发展思维变革和价值重构。根据生态化的理念辨析和制度契合考量,审视我国内陆区域开发的制度导向和生态思维,既是发展命题,也是制度命题。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制度建设应适应环境优先的发展趋势,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价值进行制度构建和创新,构建环境优先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实现内陆区域开发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产业生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基础是基于传统产业非线性的循环再生改造的产业生态化转型。本文从生态工业理论、循环经济理论两个方面阐述了产业生态化转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分析了生态化转型的制度障碍,并提出生态产业建设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颖 《新视野》2004,1(3):4-7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引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并构成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应克服和走出单一制度建设的误区,在多元、立体、协调的价值取向上建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容。认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应是一个具有形而上的价值理念、中介的制度建设、基础的组织完善的三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从价值取向来说,我国应建构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责任、平等为内容的政治理念,以制度公正、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为内容的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政治组织与社会组织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意涵。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资源,红色文化具备较强的直接现实性和思政育人功能,可以有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拔擢与提升。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耦合性。红色文化可以在教学价值、德育价值以及精神价值的三维向度中,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在筑牢理论育人基础、创新实践育人途径、建设网络新媒体矩阵的路径选择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以期实现其内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0.
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理解战略规划这一治国理政的制度安排,可以从基础逻辑、价值目标和运行机制三个维度入手。战略规划背后具有现代化转型的深刻基础逻辑,主要包括后发现代化国家的赶超逻辑、实现赶超的行动逻辑和战略规划的领导逻辑。战略规划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天然地成为推进生产力发展和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客观载体。战略规划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政治权力、政治意识、政治结构和政治过程等四个方面。战略规划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向世界范围内的后发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示范经验。  相似文献   

11.
政治生态价值秩序是系统化、整体化的政治价值观,决定着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政治角色、政治态度、政治行为和政治选择。中国政治生态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标识,转型期以权力运行为核心的矛盾运动成为其基本演化动力。政治价值观及其价值秩序对于良好政治生态的建构具有决定意义,正确区分政治价值、政治价值观及其实现形式是构建合理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前提。在政治生态价值秩序的建构中,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状态形构着民主的序位,多元社会和公共责任的选择界定着自由与和谐的维度和尺度,而公正、民主与法治在不同政治文化环境中的含义不同、实现形式迥异。  相似文献   

12.
文丰安 《求实》2020,(2):13-25,M0003
政治生态具有系统性、开放性、脆弱性、分化性和竞争性特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和"四梁八柱"理论研究政治生态,有利于良好政治生态的营造。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层面梳理了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逻辑导向,从制度、行为、意识层面梳理了政治生态的内在标识,从重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监督问责、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严明党的纪律、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向明  段光鹏 《求实》2022,(1):17-26
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政治生态的监测预警、监督效能的提升需求,为数字赋能监督提供了多重动因。数字赋能监督以实现监督的数据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从"人工操作"费力看到"数据碰撞"智能算、从"亡羊补牢"堵漏洞到"未雨绸缪"早预防、从"单打独斗"发力散到"攥指成拳"合力显、从"闭环管理"仅治标到"稳定持久"重治本的转变。面对数字赋能监督的技术性阻力、结构性掣肘、价值性壁垒等制约因素,可以从前提设置、制度建构、数据采集、平台搭建和效果评估等方面予以突破,注重人工引导与技术制约的调适,实现顶层设计与框架锚定的对接,强化数据孤岛与数据安全的平衡,增进网络空间与实体部门的协同,关注数据表象与数据背后的质效。  相似文献   

14.
吕丹红 《理论建设》2021,37(1):53-58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处于核心、统领地位,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进入新时代,从首要任务、根本前提、基础环节、关键因素、重要保障等方面把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要素尤为重要。必须立足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强化政治领导、提升政治自觉为核心,以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为关键,以打好政治底色、坚定政治信仰为主线,以练就政治本领、提升政治素养为重点,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为支撑,不断优化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5.
王四达 《理论学刊》2005,3(4):99-102
中国"德治"、"德化"思想源远流长。三代的"明德"、"新民"开德治之先河,孔子的"有耻且格"启德化之统绪,由此揭示了价值内化在德治中的核心地位。然而由于专制主义的制约,古人的政治理念并未实现。今天,社会道德状况不容乐观,精神文明建设应借鉴孔子"有耻且格"的思路,重视价值内化的作用;但只有建设政治文明、改造社会存在,才是改变社会意识、实现价值内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其实质是一个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首先得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因为观念是行动变革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农村政治文明,还要注意转变农民的观念,让农民在观念上树立现代意识,从而建设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市建设对于推进桂林生态文明,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具有重要意义。桂林需探索一条以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市民崇尚低碳化生活方式、政府以建设低碳社会为目标、具有自身特色的低碳城市建设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桂林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保障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实现良法治国;切实建立有限政府,提升决策理性,实现公共权力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执政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必须扩大党内民主,使国家政治民主化、民主法制化;党的领导必须制度化、法制化,党的政治活动必须法制化,做到自觉用党纪党规约束自己,带头守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仍然具有强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价值由核心价值、社会政治主体价值、社会理想价值三部分构成.在中国近代以来的不同历史时期,关于社会主艾的理解和诠释有很大差异.当务之急,是要从20世纪60-70年代的激进思维中走出来,实现从斗争到宽容的政治价值理念转换.宽容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应然前提,宽容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状态,以宽容为标的的社会主义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