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学春 《半月谈》2003,(17):4-5
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中的有机统一.是干部在履行职责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党的干部“四化”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会影响到一个单  相似文献   

2.
新华 《协商论坛》2013,(12):43-44
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留下烂账要追责、多头重复考核要清理……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认为,《通知》有望改变不少地方领导干部“唯GDP(国内生产总值)论”的扭曲政绩观,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制度性约束。“《通知》体现的政绩考核标准,将调动广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干部评价工作的公平与公正。”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说。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政绩考核的重要改革举措首推中共中央组织部2006年下发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这个“评官”的办法改变了以往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考核方式。在整个中国,“考核官员政绩、评价政府绩效”,这两个政治生活中的关键环节正在悄然变化。政绩考核开始走出“惟GDP”窠臼,民意调查开始成为考核评价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政绩考核主要指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情况的考核和评价。科学地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是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干部的基础和前提,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和评价是一根“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干部的政绩观和创造政绩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5.
日前,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强调以后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不以“地区生产总值和年增长率作为政绩评价的主要指标”,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约束性指标”考核和科技创新、教育、就业、居民收人等“规范性指标”考核,从而突出了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政绩”与“污染”的不正常联姻,已是老生常谈。 长期以来,政绩考核指标和官员晋升机制依然在围绕GDP打转,一些所谓的“明星企业”虽然污染风险重重,却能为地方创造可观的利税,支撑起政绩的“颜面”,这就必然诱发以环境代价换取显性政绩、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仕途的本能冲劝。而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大开“绿色通道”,对公众举报充耳不闻,乃至以“企业宁静期”、“挂牌保护”之类“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  相似文献   

8.
重视隐性政绩,将对干部执政价值取向和作风状态产生深层影响人民论坛记者:一直以来,老百姓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都感到很神秘。作为一名干部学院的工作者,您是怎么看待这  相似文献   

9.
袁方 《人大建设》2003,(8):33-33
“凭政绩用干部”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用人导向。谷文昌同志不就是因1963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在东山县考察,看到那里的惊人变化和谷文昌同志的突出政绩后,建议省委对其加以重用的吗?但像谷文昌、吴金印那样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几十年、政绩很容易看得到的干部少而又少,政绩该如何考核?  相似文献   

10.
许多基层干部向笔者反映了目前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五多五少”现象: 一是对显性“政绩”考核多,对隐性“政绩”考核少。比如财税任务、计生工作等显性指标是衡量基层干部业绩好坏的“硬杠杠”,而干部人品的好与坏,为民办实事的多与少等往往成为干部看不见的“政绩”,难以在考核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基层干部提拔、调动的周期较短,干部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干出更多看得见的“政绩”,一些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往往成了干部从政的首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对党政领导人才政绩成本性态的基本特征、路径依赖原理下的政绩成本内容以及党政领导人才政绩成本考核困境及对策等角度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有效实施党政领导人才政绩成本考核,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考核体系、强化“问责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2.
干部考核为啥失了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志  郭奔胜  周伟 《半月谈》2004,(24):42-43
记者近期在江苏,江西基层调研时发现,由于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尚不完善,导致考核天平失了准,出现“指标失范,评价失公,结果失真”的现象,不仅严重挫伤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给用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3.
盛人云 《人大论坛》2014,(11):56-56
记者近日探访多地著名“政绩工程”发现,处置这些“政绩工程”继续消耗大量公共财政,比如,在云南,今年6月,河口斥资2.7亿元建设的“文化长廊”在建成3年后,又花费3亿元拆除。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7,(17):58-58
湖南省近日立足统筹协调发展,提出扩大消费需求的“硬指标”“硬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对扩大消费要敢啃“硬骨头”。这一与官员政绩考核密切相关的新战略,领全国各省区市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四维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现存各种政绩考核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干部政绩考核的“四维度” ,分别是 :自身的努力程度、群众的满意程度、目标的可行程度、政绩的可信程度。希望通过这四个考核的维度 ,使干部政绩考核能够准确、科学、可比较、可操作。  相似文献   

16.
如何准确把握“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这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两个纳入”的落实,是基层单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深化“两个纳入”的前提 “两个纳入”是铁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创新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重大举措。能否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  相似文献   

17.
刘旭涛 《时事报告》2010,(11):35-37
有人说,干部考核是衡量干部德才的“一把尺子”,是督促干部工作的“一条鞭子”,是反映干部政绩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干部考核导向,干部就会向那个方向努力。自十六大以来,中央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研究和探索,各地和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8.
吴国干 《新东方》2004,(9):14-1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教育下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指出:“抓  相似文献   

19.
为官与“政绩”□雪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时下领导干部常讲的一句话,他们在当政期间,总希望办些实事,出些成果,留下“政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无疑应该强化“政绩意识”。然而为谁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这就因人而异了。同样是追求政绩,有...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铁路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握好精神引领与物质需求,服务保证与生产经营,隐性效果与显性政绩,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传统方式与科技手段等五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