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这一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引起了广泛关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可使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问题迎刃而解,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目前的矛盾必须从人性特点着手,采用适当的教育和平衡管理策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
林春丽 《人民论坛》2011,(10):156-157
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这一结构性的就业矛盾引起了广泛关注。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升级可使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问题迎刃而解,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目前的矛盾必须从人性特点着手,采用适当的教育和平衡管理策略,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3.
丁锋 《人民论坛》2011,(7):204-205
世界经济缓慢恢复使大学生就业环境有所好转,但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改变以及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就业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对大学生就业难认识也存在一些误区。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创业等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26):50-51
2014年,727万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为:一、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是大背景。二、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欠发达的第三产业不能给新生劳动力包括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三、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幽拘就业发展。四、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五、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5.
张慧 《山西政报》2010,(8):41-4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日益完善、成熟。但是,由于我国特有的人口包袱以及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和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再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使我国就业问题变的非常严峻。同时.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和大众化价值取向的确立,高校扩招人数年年上涨,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其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女大学生就业难问愈加严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原因与个人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权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开林  关晓巍 《人权》2010,(2):37-42
实现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实质是保护女大学生就业的不受歧视权。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普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权问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大军逐年增加。在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被提上日程。因女大学生就业难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问题更加不容忽视。本文结合问卷调查,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了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女大学生的就业难和所遭受的性别歧视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近期的调查研究进一步证实,源于女性生理特征的高劳动成本是用人单位歧视女大学生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莉 《青年探索》2004,40(1):42-45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在女大学生的内在原因方面,主要是其自身在生理、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上与男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高校教育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择业能力,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完善就业人格特征四方面着手,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扬 《青年论坛》2009,(5):57-58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日益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短期内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但只要国家和政府部门重视、社会和家庭广泛支持配合、学校和女大学生共同努力,这一问题得到缓解甚至在局部得到有效解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12.
女生就业难及女性劳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朝产业化方向发展 ,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上大学难的紧张状况似乎得到有效缓解 ,甚至在部分地区已不再成为问题。然而 ,与之相对应的新的问题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 ,而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近年来 ,不论什么类型人才交流会 ,总有招聘单位提出“不要女生”。女大学生就业难本质上反映了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其前提在于社会对女性劳动价值缺乏整体认定。“女生就业难”的社会根源  大学生曾经被冠以“天之娇子”。这一称谓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他们毕业后 ,不论男生女生 ,…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其解决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异常突出,其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大学生供求结构矛盾突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作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门槛高、缺乏人才储备意识;教育资源短缺、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不合理造成毕业生综合素质整体下降;大学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特殊商品自身存在问题;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大学生人力资本产权未得到充分保障等。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本人四个维度进行路径选择,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当下,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较多。本文将这些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加以分类,在综述各类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个人观点,希望对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笑燕 《前沿》2007,(1):207-209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大,每年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我国城市里大量的失业人员也期待着再次上岗;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的毕业生达338万,其中女大学生占44%。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本文作者从性别意识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在认真分析目前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在和外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随着全国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政府、社会、学校和女大学生自身都必须付出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的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相似文献   

17.
日本女大学生就业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女大学生就业难桑田一直以持家教子为己任的日本妇女近年来,走出家门,与男同胞一起工作的人日益增多。然而,好景不长,最近,妇女就业难成了日本突出的社会问题。各企业对女大学生敬而远之。女大学生的比率逐年增加,而她们就业的比率却每况日下。尽管国家颁布《男...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就业心态不好,我国劳动力相对过剩,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等。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逐步解决这些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才可能解决好。  相似文献   

19.
蒋婵 《传承》2006,(11):32-33
随着新一轮就业高潮的到来,我国女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难,主要体现在就业率低、性别歧视严重、就业质量低以及就业缺乏保障四个方面。导致女大学生遭遇就业寒流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女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转变女大学生就业观念,其次,要完善女大学生就业体系,强化政府责任,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树立文明、平等、公正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心态失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大学生个人、高校、社会等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