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经济法》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应弄清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民法和商法的边缘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经济法不是比较法。我国经济法是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产生的。 二、内在联系。本章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原苏联和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应弄清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民法和商法的边缘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经济法不是比较法。我国经济法是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产生的。 二、内在联系。本章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原苏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应弄清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民法和商法的边缘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经济法不是比较法。我国经济法是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产生的。 二、内在联系。本章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原苏联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应弄清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民法和商法的边缘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经济法不是比较法。我国经济法是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应弄清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民法和商法的边缘法),是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经济法不是比较法。我国经济法是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法》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的要求。通过学习,应弄清资本主义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原因,认清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是民法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者与所有者──论国家干预经济时的双重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产生我国经济法理论界形成并贯穿着这样一条基本脉络,资本主义国家有干预经济的经济法,作为公有制国家的中国更应有经济法这一法律部门存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在某种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国家更需要经济法"②,"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经济法的发展更为迅速"。③研究者们或者直接提出资本主义经济法与社会主义经济法之间存在着"既然......更需要......"这种逻辑论证关系;或者在其论述中隐含着这一基本逻辑线索,以此作为论述的逻辑基础。从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上,学界的视点落在二者的逻辑联系上,而忽视…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互动整合——兼谈经济法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有比其它法律部门更为显著的政策性特征.经济法的产生源于经济政策的法律化,经济政策的发展又决定了经济法的内容和特征.法律化后的经济政策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经济法和经济政策都是国家经济意志的体现,都是经济制度的规则组成部分.经济事实要求保持经济法的稳定性与经济政策的灵活性.现代法治又要求经济政策应在法律的制约下,由政府依法行政,因此,经济法与经济政策的互动整合是经济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历程看经济法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的国家观是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之一。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经济法的国家观不仅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运用经济法的手段进行干预、调整的原则和宗旨,同时也体现了经济法对国家权力的规范、控制和引导。我国转型时期经济法的国家观,又以确立社会转型期公平的基点——包括起点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保护处于最不利地位群体的公平——为逻辑起点。经济法国家观的客观存在,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了经济法作为法的一个部门是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民族在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二元结构中的地位的考察中确立了民族范畴 ,从对民族共同体发展的经济动因的分析中确立了民族经济范畴 ,从而为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提供了基础。文章认为 ,作为调整民族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的民族经济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它是民族 (包括现代的民族地区 )这一主体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要求 ,这种法的关系是由它所表现的民族经济关系的内容所决定的。民族经济法范畴的确立将使得民族经济法的研究成为经济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经济法理论全面革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依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互动理论,经济法是为了约束市场私权与国家公权的过度膨胀而产生和发展的,是整和两者的矛盾运动,使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法律路径。依此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认识经济法的本质,经济法是连接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公私性质兼容的法律,这也决定了经济法的程序法必须和它的这种本性相适应,否则难以实现经济法的本质功效。经济公益诉讼的建立正是顺应这种时代发展要求的有益尝试,这一制度的建立也将极大地促进法治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经济组织是开展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渠道和机构。无论是世界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区域性的国际经济组织或专业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它们对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法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世界性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国际经济法的发展更是意义重大。一、国际经济组织的出现与国际经济法的形成按照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主义经济原则,对外经济活动是由私人或企业进行的,国家的作用只是进行保护和监督。国家在对外经济关系上均可按各自的经济政策行事,当时只受双边条约的限制,国际上没有任何的约束。可以这样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30…  相似文献   

13.
垄断与经济法产生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学界一般认为,垄断破坏了公平而自由的竞争,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民商法和行政法作出了修正之后仍无法有效调整,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纷纷制定了反垄断法等法律法规,作为现代法的经济法产生了。美国经济法的确是这样产生的,但是德国强化垄断,苏东、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直接垄断,也出现了经济法。经济法不仅具有反垄断功能,也有促进垄断,甚至直接规定国家垄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的《自然法典》中 ,这里的“经济法”不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法律规定 ,而只是一种纯理论的主观构想。现实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 ,当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实行战时经济政策 ,经济领域出现了新的立法活动和法律现象 ,战后又出现了有关战时经济复兴的法令 ,以及在《德意志共和国宪法》体制下的社会化法和其他新的法律现象 ,“经济法”就是受这些法律现象的刺激而产生的概括性的术语。我国的学者大多认为经济法作为一门独立的部门法 ,是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法律的二元模式,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法可分为西方经济法和东方经济法两家,中国经济法属于东方经济法。厘清中西方经济法存在的差异,对纠正经济法学界以个性代替共性和立法界盲目移植等不良倾向,是一副很好的清醒剂。从中西方经济法生成道路视角来分析中西方经济法主要差异的表现和原因,中国经济法的发展既要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法中体现共性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中国经济法的个性,走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法道路。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从社会整体经济利益出发,对经济法和民法诸多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说明经济法是国家进行良性干预之法,是经济领域的法律社会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本位法。  相似文献   

17.
在WTO规则视野中审视我国经济法,要求我国经济法的基本理念定位于规范市场和规范政府,既克服市场失灵,又克服政府失灵。在加入WTO的制度背景下,经济法应强调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功能和作用。为此,我国经济法面临着如何健全和完善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以及与经济管理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协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的本质及其调整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是理论界争论颇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以溯本追源的方法对西方与我国经济法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比较,来揭示经济法的本质,揭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并就教于学界同仁。一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社会背景“经济法”一词最早见于法国空想主义者摩莱里的著作“自然法典”文中。1842年,法国另一位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在其所作的“公有法典”一文中已使用过“经济法”一词。十九世纪中叶,蒲鲁东也讲…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我国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该法的修改亮点进行了经济法解读,并通过经济法的回应性、政府在国家干预经济中的科学定位、社会中间层在干预经济中地位的凸显、经济法责任的创新等方式,诠释了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与经济法具体制度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经济法自产生之日起,在诸多理论问题上就存在着较大争议。其中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争论的一个焦点。 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经济法学理论上的成熟是非常必要的。 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指经济所构筑的法律秩序的目标及其在实现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三层含义:(1)经济法的宗旨和目标;(2)经济法的自身价值;(3)经济法的评价准则,即在不同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依据什么标准取舍。 经济法价值的确定,必须从经济法产生的历史根源与本质特征着手。尽管在这个问题上众说纷云,但学术界一般认为:现代经济法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垄断的生成的背景下,由于自由经济缺陷的日益明显,市场失灵现象迭出而产生的,它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的法。经济法的产生,昭示着在经济调整的领域中,传统法律价值发生了变化,新的价值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