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形象学意义。作为科学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升级版,五大发展理念形塑了一个"创新、和谐、美丽、开放、幸福"的中国形象,日益成为中国向世人呈现良好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现时期,我们要在保持五大发展理念整体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从升华国家形象的视角出发,崇尚创新发展,重塑创新中国形象;注重协调发展,建构和谐中国形象;倡导绿色发展,打造美丽中国形象;厚植开放发展,提升开放中国形象;推进共享发展,展现幸福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2.
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是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中国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创造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文化力量、赢得国际共识的重要途径。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是人民群众。建构闪亮的中国文化形象,既要立足现实,面向世界,放眼未来,又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和传播载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相关内外公众对其领导人、政府、企业和国民等的行为和表现的总的印象和评价,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具体体现.当今全球金融风暴不仅给我们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绝佳的机遇,而且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围绕中国和平发展定好位,用塑造领导人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国民形象等手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今天,国家形象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引人注目。当下,国内学术界对国家形象的探讨和研究“热浪不减”,并且取得了数量可观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关于国家形象的探索还处于学术研究的初始阶段。文化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国家形象研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老六月雪 《党课》2011,(8):102-105
文化海瑞的形象,是中国文化塑造出的典型,其文化形象接近完美,是中国文化中呼唤“清明救世主”的体现。在国人心里,海瑞是正义的化身;在庙堂里,海瑞是神。  相似文献   

6.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既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树立形象的一大法宝;既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当前提升国家形象的应有之义;既是中国优化国际形象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改善国际舆论的现实方针。放在"应然""实然""必然"这样的高度才能理解中国的国际责任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回应形形色色的"责任论"。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女性角色形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结合"社会性别"理论,探讨中国女性在社会转型时期角色形象的变化:从"向男人看齐"到张扬"个性"、从"舍小家"到"顾小家"、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叙述";剖析当前女性角色形象存在的问题:传统角色形象的回归、美女形象的大势操作和职业女性的种种困惑;寻求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性别之路,推进我国女性角色形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男权文化,是禁锢女性的枷锁;而现代文化追求平等与自由,对男女两性平等具有推动意义。女性的传媒形象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期盼,以及特定时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目前大众传媒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仍然是将其固定在传统角色中,并突出了女性的身体上的观赏价值,将女性物品化和商业化。中国文化中的男权思想依然存在于人们心中,并且体现在传染力极强的大众传媒上。现代文化要得以健康发展就必然需要淘汰落后腐朽的传统文化糟粕,女性传媒形象的塑造必将会有新的开创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今新媒体已经成为各高校媒体形象塑造的重要平台,这一新平台也对高校的媒体形象塑造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大学"邹某某微博事件"为具体案例,结合具体数据分析以及个案分析,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媒体形象加以研究和探讨,以期在新时代特色下探索高校形象塑造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王生才 《唯实》2007,(3):78-81
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国家利益。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反过来影响国家外交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大国形象不是自然生成,而是被塑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对党的形象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命运。党的良好形象有助于扩大党的影响力,有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有助于增强党的威信,提高党的战斗力。塑造党的良好形象,从现实层面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树立党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从历史角度看,需要坚决维护党的光辉历史形象,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从国际视野看,要注重展示党自信、开放和担当的国际形象。在党的形象建设的路径方面,要注重创造人民满意的执政实绩;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上率下;要"照镜子,正衣冠","慎独慎微",促进党员干部形象塑造常态化;注重创新党的形象载体。习近平关于党的形象建设的论述,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又结合中国实际和中国文化加以创新,具有鲜明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为新时代党的形象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8,(10):56-56
冯惠玲 胡百精在2008年第4期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撰文指出:构建系统、可行的国家形象战略,是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作为大国成长的历史必然。北京奥运会为我国国家形象战略的研究、规划和实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大规模实证研究发现,文化范畴应成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的优先范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其历史意义自不待言,现实成就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3.
正乍一看,不少人会觉得老调重弹,做人做事自然要当敢作敢为的"铁匠",不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更不可学"和稀泥"当"和事佬"的"瓦匠"。然而,这些针对作风建设问题的形象比喻,与具有工匠精神的"铁匠、木匠、瓦匠"并非一码事。"铁匠"无疑是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打铁过硬。但要具有工匠精神,不仅要学"铁匠"正人先正己的品格和敢于碰硬的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学习"铁匠"的精到功夫——把握火候,学会  相似文献   

14.
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旅集团在十多年的改革、重组发展中,形成并深化了以"人本、和谐、干事、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这一内聚力量、外塑形象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推动集团改革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塑造力,打造了以"中国意识""中国品格""中国性情""中国品质"和"中国传统"为丰富内涵的"中国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5.
《红旗文稿》2013,(16):40
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实质就是有效地丰满国家形象,并增强对与外国公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国家"软实力"主要包含三种资源——价值观(宗教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流行文化(媒体、时尚、电影等)。中国无宗教信仰的人并非没有信仰,他们有承载于几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文化信仰"。中国  相似文献   

16.
董红林 《学习月刊》2012,(22):76-76
塑造德育教师形象,这就要求德育教师外塑形象、内练素质。本文在对德育教师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德育教师形象塑造的途径进行初步探析,从立志修身、学思结合、省察克治、践履笃行四个方面对德育教师形象塑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房福贤  孙峰 《理论学刊》2007,(11):117-122
就山东的地域文化来说,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但是,作为一种文化形象,体现着民间色彩的"好汉山东"形象却更为人们所认同、流传更广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水浒传》的传播有着极大关系。《水浒传》不仅在"好汉山东"这一地域文化形象的建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也以其特色鲜明的英雄叙事传统,深深地影响了百年"好汉山东"的文学想象与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8.
1853年发表的《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开山之作,在其"论中国"思想史与传播史上具有源头活水的地位。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对中、英等国的经济社会分析,预见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的两极相联。160年来,该文以多种文字、多重主题、多个版本在世界上传播了中国形象。作为首篇译为汉语的马克思专论中国的文章,它促进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觉醒。这也使得马克思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率先垂范者,当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应从马克思的中国研究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9.
如今,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动力。  相似文献   

20.
党员干部的形象关系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本文就党员干部如何塑造完美形象提出了五种方法,即"照镜法"、"亮丑法"、"修枝法"、"吸纳法"、"改换法",以此提供党员干部加强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塑造让群众满意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