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红娟 《新视野》2012,(4):106-108
公民教育是在现代社会里,引导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健全自律的、具有公民意识、公民美德的公民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公民教育的内容需从公民知识、公民态度、公民行为和公民能力四个方面来把握。公民教育实施路径要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构筑,形成系统的公民教育网络。其中,家庭公民教育是基础,学校公民教育是主渠道,社会公民教育则是前两者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2.
公民政策参与是现代民主社会公共政策过程的必要程序,其前提是公民对自己身份和责任的认知以及公共精神的培养。公民教育有助于加强公民的时代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基本技能训练、公民关系的和谐度以及参与式公民文化的营造,因此包含着公民参与的意蕴,进而成为建构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转型期中国尚不成熟的公民教育不足以推动公民政策参与能力的建构,如固有文化的模式、教育形式欠多元化、教育内容过于虚化以及公民缺乏主流的信仰;需要通过权利意识的培养、公民演说能力提升、公共精神植入等层面推进和完善未来的公民教育,使公民在拥有政策参与机会的同时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增强公共政策的合民意性。  相似文献   

3.
耿依娜 《探索》2004,(5):94-97
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完善,公民教育在世界各国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本文梳理了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西方公民资格理论中公民教育思想,总结了邓小平对公民教育思想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应从重塑公民教育观、丰富公民教育的内涵、拓展公民教育的途径、改进公民教育的方法等四方面入手加强我国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方面:公民身份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义务意识和公民参与意识。培养公民意识的基本思路是扎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文化,立足公民现实生活。学校是公民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公民意识不能硬性灌输,公民意识教育要靠政府推动。  相似文献   

5.
对于公民意识的概念,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抛开外表的纷繁与芜杂,笔者认为,公民意识的概念包含着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一是公民意识的法律之维,体现为公民的身份意识,即对公民身份所包含的权利、义务的认识;二是公民意识的道德之维,体现为公民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即公民美德或公共精神;三是公民意识的实践之雏,体现为公民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协商、妥协等意识,即公民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内在要求。在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公民参与能力、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公民参与水平、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等途径,可以扩大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提升我国公共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建容  王建军 《探索》2012,(1):75-79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大价值功能已为人们所认识,这些价值功能的实现程度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公民参与形式无疑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的公民参与形式主要有公民调查、公民会议、听证会、专家咨询、恳谈会、关键公众接触、由公民发起的接触、旁听、网络参与。从必要性、主动性、代表性、公平性、有序性和时效性维度来分析公民参与形式,有助于公共政策制定中正确地选择公民参与形式,增强公民参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本文从西方公民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传统公民社会、中世纪的公民社会、近代公民社会和现代公民社会,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界定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得出公民社会内含的三大要素:私人领域、社团组织和公共领域。由此引发人们对公民社会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9.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既是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治秩序的有效保障。影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因素很多,从公民个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满意度等角度的调查和探讨表明,文化程度、工作满意度和公民意识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呈正相关,而年龄、生活压力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负相关关系。公民自身微观层面因素对公民无序政治参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公民参与在政府治理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民主性。通过分析石家庄市政府官网的相关数据,从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渠道、议题、类型及环节分布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公民参与渠道分布的多样性、公民参与议题分布的广泛性、公民参与类型分布的局限性、公民参与环节分布的集中性四个特点,反映出政府对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预期与公民实际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现实之间的偏差,并从政治参与传统和公民认知两个层面剖析原因,提出构建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权利制度保障、培育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的自觉性与能力、增进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治理形式选择的有效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和谐安徽"建设中公民承担社会道德责任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据。公民社会道德责任对于"和谐安徽"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从目前安徽公民社会道德责任总体现状来看,我们必须从培育公民意识、促进公民参与公民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公民公德水平等方面着手,大力提升公民履行社会道德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公民行政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即公民行政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公民行政参与是民主行政的核心内容,公民行政参与是政府治理的必要条件,公民行政参与是新公共服务的价值诉求.我国公民行政参与的主要途径和形式表现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公民参与;以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核心的公共决策参与;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参与;公共服务与公共品供给中的公民参与.契合我国国情的公民行政参与的途径与模式主要有:培育"公民意识",提升公民行政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公民行政参与的制度设计,推进公民行政参与的有序化;创新公民行政参与机制,实现公民行政参与的有效化;促进公民行政参与的组织化,提升公民行政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卫华 《求实》2008,(4):66-68
公民参与行政,一般是指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管理的活动与行为,公民法律文化是公民参与公共行政的法律文化基础.这里的公民,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身份、国籍,而是指与公民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公共事务等实践品德的好公民.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推进行政民主、促进参与行政建设、提高公民参与行政的意识,不可能从传统法律文化汲取力量;必须注重公民法律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这既是公民参与行政的文化基础,也是推进我国参与行政建设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公民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公民教育研究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阶段:翻译、介绍国外公民教育经验阶段、中国公民教育研究复苏阶段及中国公民教育繁荣阶段.但是目前中国公民教育研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包括公民教育泛化的倾向,相关概念仍然缺少大家公认的、统一的概括,公民教育理论研究不足等.  相似文献   

15.
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公民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公民意识、公民行为与公民能力的培育,是当代中国公民教育顺应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化的内在要求.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精神与革命文化为主要内涵的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融汇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借鉴与汲取西方现代公民教育理论、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精神三维公民教育资源体系里,红色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红色资源在公民意识教育、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等领域,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公民教育的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公民教育方式,将公民教育延伸为寓教于旅、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姜兴智  王勇 《学习论坛》2024,(1):128-136
公民监督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监督权宪法规范内涵与保障模式的模糊不清,造成公民监督实践中的路径阙如、救济缺位以及目的异化等困境。《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公民监督权作为宪法基本权利,是贯通“公民”监督与“人民”监督的关键所在。厘清公民监督权规范生成与概念分野的基本逻辑,基于公民监督的规范结构与制度逻辑,对具体监督权及其国家保护义务进行类型化研究,是明确公民监督权体系化构建路径之基础。应通过形成公民监督权宪法规范体系性解释、建构公民监督权“二阶层”解释路径、促进公民监督权释法目的的“价值性托付”,实现全过程民主监督理念下公民监督制度的全要素完善。  相似文献   

17.
公民是社会主体,培育具有责任感的公民是社会良性运行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公民社会责任是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人与社会的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公民社会责任存在的基础。公民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主要是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特定组织的责任。公民社会责任表现出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具有历史性具体性以及公民身份的合一性等特殊性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1,(10):56-56
问:哪些财产可作为遗产继承? 答: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9.
公民的环境权一般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公民有在良好、适宜、健康环境中生活的权利。这是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的首要条件,也是公民环境权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具体包括:(1)宁静权,指公民有不受噪声、振动、污染的权利;(2)日照权,指公民有享受阳光照射不被阻挡的权利;(3)通风权,指公民有享受周围环境良好通风条件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为您服务     
正新政策20类事项不用到派出所开证明公安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自9月1日起,对于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护照等法定身份证件能够完全证明的公民姓名、公民曾用名、公民性别、公民身份号码(含15位升18位证明)、公民民族成份、公民出生日期、公民出生地、公民籍贯、公民户籍所在地住址9类事项,以及居民户口簿能够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