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保安》2012,(15):3-3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旬谚语流传甚广,家喻户晓。明代散曲家冯惟敏也曾写道“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意为无论是从事哪一行,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都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春秋》2020,(4)
正临朐县老龙湾风景区内有一明代建筑,名曰"江南亭"。虽名为亭,但实际是一栋有墙的单体屋舍。此亭位于熏冶水(即老龙湾)之南,濯马潭之北,是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之"别墅"。江南亭的主人——冯惟敏曾担任直隶涞水知县、镇江府学教授、保定府通判等职,后于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弃官归隐故里。清光绪《临朐县志》记载:"自免归,结庐熏冶水上,名其  相似文献   

3.
文史园地     
《春秋》2006,(2)
《冯惟敏年谱(附冯惟敏着作)》出版发行由临朐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与曹立会先生合作征集、编辑的《冯惟敏年谱(附冯惟敏著作)》一书于近日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60万字,描绘出了冯惟敏一生的轨迹,还附入了冯惟敏文赋179篇、诗词465首、散曲583套(首),杂剧2部,是迄今为止关于冯惟敏研究的最为完整、翔实的一部著作(孟繁胜王宁)  相似文献   

4.
刘春燕  胥惠民 《求索》2013,(1):134-137
受明代中晚期阳明心学思潮的影响,冯惟敏逐步形成自己的情理观,具体体现在其杂剧《僧尼共犯》中。情与理到底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情与理是值得肯定的?在冯惟敏看来,只要是符合人的本真的情与理,都应该倡扬。他主张肯定人正常的情感欲望,反对绝对的理性压制,体现了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的“女神”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力明 《春秋》2009,(3):44-47
郭沫若的名字对现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博学多识,学富五车,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艺术界、历史学界,都有极高的地位。他一生有多次婚姻,甚至有跨国婚姻,他的第一部诗集名为《女神》。因此,我们把他这些同时并存的夫人们也称之为“女神”。  相似文献   

6.
元少数民族散曲作家隐逸思想探析虞江芙进退出处,是困扰中国古代文人士于的人生课题之一,歌咏山水隐逸生活,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主题之一。魏晋之际的阮籍、稽康、陶渊明,是最早几位颇有影响的歌颂隐逸生活的诗人,在他们之后,抒发绝意仕途、借山水隐逸生活自遣自...  相似文献   

7.
覃俏丽 《前沿》2013,(12):138-140
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少有的善于自处,沉浮自如的人物,他在为官与隐逸之间巧妙地找到了平衡,陶渊明在社会政治复杂混乱的东晋末期也有着较为复杂的隐逸思想,本文从白居易的思想、诗作着眼,对其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和诗作风格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二者的处世之道,以管窥他们丰富思想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前进》2020,(1):61-62
吴起(前440年一前381年),战国初期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与改革家。师承儒家代表曾子、子夏,同时又是兵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吴起一生为名利所扰,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为将。他既有“杀妻求将”的恶名,也有“强魏扶楚”的功绩。可以说是一个有着颇多争议的历史人物。据记载,吴起一生组织的大型战役有72次,小型战役无数,竟无败绩;而且在魏国和楚国都主持过改革活动,其政治才干也颇引人瞩目。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不是将民主思想引人中国的第一人,却是在中国倡导民主制度名声很高的思想家。他给民主和科学取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呢称,曾在“五四”期间名噪一时,但他也遭到北洋政府的迫害、专制皇权遗老遗少的咒骂。他一生勇敢地捍卫民主政治,用民主这个标准衡量政党和社会制度的优劣,却长期被党史研究者忽视。  相似文献   

10.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空”与“实”矛盾相生的哲学观点是明代著名白族学者杨黼哲学思想最突出的部分。以“空赞空”为杨黼哲学思想的内核,以对人生与自然的某些真实感受为“空”的外壳,构成了他对世界认识的价值观念和孕育不甚成熟的哲学思想体系。杨黼“空”与“实”矛盾相生的认识论是元...  相似文献   

12.
一只小鸟问它的父亲:“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更幸福吗?”大鸟说:“他们也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幸福。”“为什么呢?”小鸟疑惑不解。“因为许多人心中都长着一根毒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他们,折磨他们,这根刺的名字叫贪婪。”这是一则埃及寓言,内容不长,却发人深思。贪婪,古人云:“爱财曰贪,爱吃曰婪。”合起来讲,就是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之意。贪婪是一根毒刺,心里长了这根毒刺的人,贪心永远不会满足,内心永远痛苦,即使他拥有金山银海,即使把整个世界都给他,也不能使他幸福。明代朱载育曾用一首散曲《十…  相似文献   

13.
他是蒋介石的“文胆”,本质上却是一个极有新闻天分的人。“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困扰了他一生,重返新闻界的愿望终究只是一场梦。他说:“我搞了大半辈子的政治,我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从政而又不懂政治,投在蒋先生手下,以至无法自拔,于今悔之晚矣!”  相似文献   

14.
楚人怎样学齐语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孟子对宋国的大夫戴不胜说:“如果在这里有一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能说齐国话,是派齐国人去教他好呢,还是派楚国人去教他好呢 ?”  戴不胜说:“派齐国人去教他好。”  孟子说:“派一个齐国人去教他,如果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是天天打他,希望他能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的街巷里住上几年,即使是天天去打他,不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事物的外因是指一事物和他事物之间的外部矛盾,外因只是事物发展的外部…  相似文献   

15.
文武 《今日广西》2010,(6):44-45
2010年3月3日晚,“刘三姐”嫁人了。确切地说,是“新一代刘三姐”陈春燕在绿城南宁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把自己嫁了。在婚礼前,陈春燕很小女人地告诉笔者:她的他是个很有才气的人,她爱他,他当然也爱她。一个女孩子的一生有很多梦想,与相爱的人结婚,无疑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鲍鹏山 《现代领导》2010,(12):40-40
求才诏与自荐信 讲东方朔之前,先说说汉武帝刘彻。刘彻一生干了不少大事,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但他一生又干了不少荒唐事。他个性太丰富,生命力太强大。以至于森严的体制并不能约束他,反倒是他给森严的体制带来了一丝活人的气息。他一生浪漫、好奇、好色、好才。他好才不拘一格,且不求全责备。他要立“非常之功”,所以便求“非常之人”,哪怕这样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人生污点。他不大喜欢规规矩矩的人,他的长子“仁恕温谨”,他就不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有学者认为,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是“教人要‘亭亭净植’、‘中通外直’;莫学那‘菊花之隐逸’……。”这种“莫学隐逸论”值得商榷。我们认为,《爱莲说》并不是教人莫学陶渊明的隐逸,相反,它对这种隐逸是持肯定态度的。它是周敦颐欲归隐而又不能的一篇内心独白。(一)周敦颐归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周敦颐的人生经历可划分为六个阶段:(一)1~24岁(即公元1017年~1040年),为入仕前阶段;(二)24~40岁  相似文献   

18.
黄培 《求索》2005,(11)
在有唐一代,孟郊追求冷竣、险怪、阴郁的诗歌风格,成为唐诗流变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转折。这种诗风,是随着其人生境遇和心态的变化才最终形成的。早年,孟郊较多表现了儒家的用世精神,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关注。科举失利、两次落榜,使孟郊心态低沉痛苦难于自拔,诗风一变而为偏执激烈。进士及第后,孟郊选为溧阳尉,后又被迫辞官,这一事件,彻底扭变其创作心态,使诗歌充满了抑郁不平之语。晚年的孟郊面临人生愿望与现实生活的巨大矛盾,诗风阴冷寒峭,达到一生成就的顶峰。但同时,他又试图通过亲近佛教,缓解心灵的痛苦,因此,他的诗歌,又出现了宁静淡远的风格,他的晚年诗风可说是“矫激”与“矫正”的并存。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既是功勋卓著的大政治家,又是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既是名垂史册的时代巨人,又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不朽学人。他渊博的学识令人崇敬,他的读书艺术也很值得学习、研究和传承。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善于读书的人。据党史专家不完全统计,他一生读书在9万册以上。如果说毛泽东的一生是一部英雄豪迈的乐章,那么,刻苦读书同他的大智慧在其一生中交相回响。  相似文献   

20.
注解     
注解“一个当他错了就认错的人,”演讲家说,“是个聪明人,但是当他对了也认错的人……”“就是个结了婚的人!”一个听众气愤地说。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