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今年以来,九龙坡区检察院开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尝试。到8月,共提起刑事附带懂事诉讼7件11人,占同期公诉案件数和人数的0.78%和0.83%,法院判决被起诉的被告人赔偿损失共计5万余元。  相似文献   

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诉讼主体及其提起,审判问题作了探讨。作者认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不应仅仅限于刑事被害人;在特定情况下.被告人以外的人也可成为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等等.作者还就被告人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反诉以及无罪判决能否附带民事诉讼等问题阐述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履行职责、法治社会的需要。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使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提起的范围是国家、集体财产被刑事被告人毁坏和过失犯罪行为造成国家、集体财产遭受物质损失的。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78条之规定,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审理终结后所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有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此可见,所谓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就是在依法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解决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而进行合并审理的诉讼活动。因为这种民事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  相似文献   

5.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仲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作了专门规定。但是,由于法律和司法解释未能具体、详尽,加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兼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复杂性,实践中不少问题亟待研究。一、公诉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刑诉法第七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实践中,对于这一规定应明确如下几点:一是检察院不能代表被害自然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因…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市某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交通肇事案过程中,因被害人死亡且无法确认身份,为了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该院以原告身份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及其单位对被害人进行经济赔偿。目前,已与被告人初步达成了赔偿意向,获得赔偿后该院将按有关规定代为保管4年,然后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相似文献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对于妥  相似文献   

8.
实践中我们遇到这样一则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例。被告人王某(系累犯)等人驾车途中与过人行横道线的李某等人发生争吵进而抓扯斗殴。互殴中王某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刀刺中李某左股动静脉,致李某失血性休克死亡。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对王某提起公诉,被害方代理人就刑事损害赔偿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主持调解。双方代理人达成调解协议:因被告本人的经济条件有限,由被告人亲属代为赔偿被害人父母3万元,被害方撤回起诉;同时被告人亲属要求法院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否则不予赔偿。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提起公益性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由检察机关在对被告人提起刑事公诉的过程中,代表国家、集体利益提起要求相关民事责任主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民事救济的司法途径选择 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还是通过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更快捷、更有利于智障“包身工”的权利保护?笔者认为还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更有利。首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更高司法效率。根据刑诉法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即该附带民事诉讼可以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并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所进行的诉讼活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特殊的民事诉讼,它具有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的特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是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也就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同时造成刑事、民事两种法律责任。从刑事责任看,对犯罪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从民事责任看,犯罪行为造成了物质损害,被告人应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2.
司法信箱     
《人民司法》2005,(8):110-111
如何理解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物质损失”的含义?编辑同志: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根据该条规定,我院在审理一起失火案件中,就被烧山场主人提起的有关要求被告人赔偿被烧山场损失的诉讼应否作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受理问题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由于被告人的行为而使山场主的山场被烧,造成了山场主的经济损失,符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所指的物质损失范畴。山场主就此提起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国家、集体财产损失的,检察机关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目前司法实践中正尝试开展此项工作。研究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适用问题,规范办案操作程序,具有法律意义、客观现实意义和社会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乐  任诚宇 《中国司法》2001,(10):54-54
在我国以往的刑事诉讼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即受害人)在要求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及物质赔偿责任的同时.无权在其附带民事诉讼中诉请被告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原告即使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列该诉请亦不会受理。人民法院以往的这些做法.除其审判理念受“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即已完成对受害人精神上的抚慰故不须另行追究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一传统刑罚学理念影响外,  相似文献   

15.
司法信箱     
刑事附带民事的原告人能否再次提起民事诉讼?编辑同志:胡甲之子胡乙1997年8月19日被被告人胡丙(未满18周岁)杀害致死,次年7月31日,胡丙被判处无期徒刑。胡甲当时作为原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因被告缺乏赔偿能力而判被告人胡丙的法定代理人赔偿胡甲2000元。现胡甲认为赔偿太少,并以独生儿子被杀、自己身体有病和原被告法定代理人隐瞒财产、现有赔付能力为由,再次提起民事诉讼。请问法院能否受理?若能受理,则应由原审中级法院受理,还是由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受理?请予解答。江西省上高县人民法院罗少平罗…  相似文献   

16.
法院能否依职权追加其他负有赔偿责任的人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如辑同志:我院在审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中,依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发现在该案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有两个以上,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只对其中一人即该案刑事被告人提起附带民夺诉讼,对其他...  相似文献   

17.
陕西石泉县刘矩问:在拐卖人口案件和盗窃耕牛案件中,往往涉及到受害人家里派人找人或受害人找牛所支出的费用损失问题。这些损失费用是否能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本刊法律部答: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此规定表明,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受到的物质损失,被害人有权要求犯罪分子(被告人)赔偿。在这里,有权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害人,即包括被害人本人,也包括被害人的父母子女;其物质损失应是犯罪行为所造…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自诉人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马某向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以购物发生争执被推倒摔伤为由,要求该院判决被告包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同时要求被告人包某及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高某赔偿医疗费等项经济损失。法院受理后,经审理认为,自诉人马某指控被告人包某犯有故意伤害罪缺乏罪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二)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研究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就是确定哪些人可以作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问题(一)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时,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当被害人有权提起而没有提起时,人民检察院能否代为提起?我们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民检察院不宜代为提起。从本质上说,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民事纠纷,造成物质损失的被告人是债务人,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是债权人,债权人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债务人赔偿损失,同时也完全有权利放弃这种要求赔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以往的刑事诉讼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即受害人)在要求追究刑事被告人刑事责任及物质赔偿责任的同时,无权在其附带民事诉讼中诉请被告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原告即使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对该诉请亦不会受理。人民法院以往的这些做法,除其审判理念受“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即已完成对受害人精神上的抚慰故不须另行追究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一传统刑罚学理念影响外,其法律依据是2000年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在第17条第2款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