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前日本金融面临的问题(一)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难以解决自泡沫经济崩溃至2002年3月,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一直是持续增加的趋势。1991年至2002年,日本各类银行虽然已经处理了83.387万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根据日本金融厅发表的统计,截至2002年3月底,日本全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余额达52.4万亿日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万亿日元。日本大型金融机构曾预计2002年度处理的不良债权额为2.5万亿日元,但实际必须处理的数额远远高于当初的预测。在金融机构自身以营业利润冲减的方式加速处理不良债权同时,日本政府也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其处理,使得不良债权总额在2003年3月有所减少。但从不良债权的分类来看, 已经申请破产法保护、实际上已经破产和破产可能性很大的企业的"危险债权"为23.3万  相似文献   

2.
谈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其金融机构不良债权问题逐步显现,至今己成为日本最严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阻碍了日本经济复苏之路。最近小渊内阁出台了一系列银行改革法,并拨巨款着手解决这一难题。一、日本金融机构的巨额不良债权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数额之大,涉及金融机构之广,在世界金融史上可谓史无前例。据日本财政部估计日本银行的坏帐总额至少是87.5万亿日元~①,并且随日本经济衰退,估计银行每年新增坏账约2-3万亿日元,而1997年日本银行业年营业利润只有3.03万亿日元~②。但这些只是问题的一半。在日本除…  相似文献   

3.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2001年6月29日公布了1999年国民医疗费。总额是30万亿9337亿日元,首次突破30万亿日元大关,比上一年增加了1万亿1086亿日元,增长了3.7%。国民医疗费用与国民收入的比,也由上一年的7.8%上升到了8.08%,增长了0.27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的医疗费第一次超过了50%,控制老人医疗费的增长是目前医疗改革的重大课题。一、日本1999年度国民医疗费数字分析1、人口老龄化是造成国民医疗费上升的主要原因1999年国民医疗费,总额是30万亿9337亿日元,首次突破30万亿日元大关。由上一年增加了1万亿1086亿日元,增长了3.7%。国民医…  相似文献   

4.
“泡沫经济”崩溃以来,金融业的不良债权拖累日本经济十余年低迷不振,日本政府和银行想尽一切办法处理不良债权,但旧账未除,又增新账,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小泉首相上台后,提出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快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但至今成效不大。目前我国的银行业也存在较高的不良债权,汲取日本在解决不良债权方面的经验教训,对“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自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就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状态。在这十多年里,日本经济的元气大伤,1990-199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由430万亿日元增加到482万亿日元,10年总共才增长了12.1%,只相当于高速增长时期一年的增长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除1996年以外,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都处于发达国家中的最低水平,尤其是1998  相似文献   

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泡沫经济的冲击,日本经济一直持续低迷,国内需求疲软,各行各业都受到重创。尤其是银行业,泡沫经济的崩溃使之产生了大量的不良债权,严重影响了日本金融业的正常运行。在90年代初及后期,日本政府相继采取了各种措施以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但由于数额巨大,取得的成绩不尽如人意。 一、日本银行不良债权的产生背景 (一)泡沫经济的崩溃是日本银行不良债权产生的直接原因 在1986年到1990年之间,日本泡沫经济达到鼎盛时期,资产价格暴涨,房地产、股  相似文献   

7.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银行出现巨额呆帐.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21家大银行1995会计年度中冲销呆帐金额达8.4万亿日元,4年来呆帐冲销累计金额已达20万亿日元.而大藏省1995年7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整个日本银行业的坏帐总额为50万亿日元.巨额坏帐使日本银行流动性下降,经营困难加重,成为日本经济恢复的最大障碍.本文试就其产生原因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珠宝市场不受随“泡沫经济”破灭而来的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依然璀灿兴旺,而且仍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珠宝消费市场,自80年代以来,日本珠宝首饰业同“泡沫经济”并肩成长,盛况空前。1980年,日本珠宝首饰市场销售额就高达1.059万亿日元。此后,市场销售额一路攀升,到1987年至1989年达到了高峰,1989年珠宝市场销售总额高迭2.5万亿日元,巨大的销售额令全球珠宝业者为主侧目。  相似文献   

9.
2001年日元汇率变动与影响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持续恶化,日元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波动,从年初的114:1持续下跌至年末的130:1左右,贬值幅度高达17.5%。日元作为世界上三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之一,其汇率走势对亚洲(包括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 (一)日本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是日元贬值的根本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经济便一直不景气,多届政府对此都无能为力。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经济曾出现了短暂而微弱的复苏迹象,随即又再度滑坡,2000年三、四季度增长为-0.6%和-1.4%,2001年经济仍持续下滑,全年经济增  相似文献   

10.
1995年3月28日,实力雄厚的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宣布以对等的方式合并,组成“东京三菱银行”。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 一、日本银行兼并风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50年来,日本金融机构的合并间歇性地发生,在大藏省“无形”或“有形”的行政指导下,演出了一幕幕“大吃小“或“小吃大”的兼并剧。其结果是,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竞争能力越来越强。与保护色彩浓厚的其他措施一起,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日本式金融体制。最近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决定合并,将于1996年4月组成一个资金高达72万亿日元(约合8080亿美元)、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大银行“东京三菱很行”,这将使世界金融版图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泰国银行体系由于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其不良债权急剧增加,已经成为银行业正常运行的沉重负担,并且严重阻碍了泰国经济走上复苏道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泰国政府采取了诸如设立专门机构、筹集专项资金、有条件向商业银行注资的手段,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也应该注意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日本在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泡沫经济膨胀和崩破后,其经济已受到了深深的创伤,从90年代初开始了长达数年之久的萧条和徘徊,经济形势极其严峻。自90年代中期起,泡沫经济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巨额不良债权问题又日益恶化,对本已十分严峻的日本经济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一、日本不良债权的规模及影响日本对不良债权的界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在1998年末以前,日本政府没有一个明确的不良债权的定义与标准,只是由日本银行协会大致界定为“推迟还息6个月”的债权。事实上,不良债权的规模和结构始终难以符合实…  相似文献   

13.
由于80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经济鼎盛时期,各类金融机构多接受位于首都圈商业地段的不动产及土地作为抵押而出借巨额贷款,但在泡沫经济破灭后,金融机构当作融贷担保的房地产价格暴跌,而背负巨额不良债仅。再加上宇宙信合社、木津信合社、兵库银行等一连串的金融破产事件,更加显现了巨大了泡沫经济同崩溃所带来的不良债权问题是如何积重难返。现在在日本不良债权问题之下,潜藏更大危机的住宅专门金融机构(以下简称住专),在日本经济景气始终未明显复苏,以及地价下跌趋势尚未改善的情况下,随时有再度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 为了防止住专问题可能引爆的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与风暴,日本政府决定使用纳税人税金以处理住专机构问题,这已经引起日本国民的强烈反映,因此,本文拟先介绍一下日本住专机构的发展情况,再针对日本在住专问题上所采取的对策及其得失作一综合性的探讨。 一、住专机构的形成、发展与现状 日本以消费者为对象的民间住宅金融,始于60年代期间都市银行(即商业银行)提供部分购房者服务而形成的制度性的融资。不过在当时,仅止于以存款准备金以及与业者合作贷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当代世界经济三大体系之一,日元也同美元、欧元共同构成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三个主要货币,它的变动情况,不仅对日本,而且对其他国家经济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日元汇率发生了很大变动,打破了保持了20多年的“固定汇率制”。本文以20年来的日元汇率变动趋势为基础,从日本长期实行的“贸易立国”政策和发展“贸易型经济”的角度,剖析了日元长期升值的根本原因。一、1984年以来日元汇率的变动情况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日本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保持了20多年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汇率水平开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其国内银行业在巨额不良债权的拖累下几乎全面陷入瘫痪,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也曾出现过一些好转的迹象,但总的来说日本银行业几乎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因而在经历了1997-1998年的金融动荡之后,日本政府专门组建了金融再生委员会(FRC),对国内金融体系进行彻底整治,促使银行重建。2003年5月日本第五大银行理索纳银行向政府申请资金援助之后,日本当局更是凭借向其注入国有资金以取得其经营主导权的机会开始对理索纳银行实行“试验田”式的改革重建。尽管日本银行业重建前景尚不明朗,但日本当局的某些举措及尝试仍然可以给同样面临许多困难的我国银行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陷入财政金融政策困境。由于预算税收急剧恶化,景气对策愈来愈依赖公债发行,日本的国家和地方公债已达668万亿日元,相当于1.3倍日本的GDP。日本目前是西方七国中财政状况最糟糕的国家。为实现财政重建和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出台一系列相关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战后日本财政体制的变化——国债的大量发行及其国债财政体制的确立。 战后,日本的财政管理,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1945~1949年战后通货膨胀时期的财政管理。(2)1950年以后的基于平衡监督理念而进行的财政管理。(3)1965年以后大量发行国债的财政管理。战后,日本鉴于战前国债发行的经验教训,一直采取比较保守的财战政策,严格控制国债的发行。但是,自1964年起一度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到1965年便出现了严重的萧条景象。在国家税收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日本的财政支出却大幅度地增加,日本自1950年以来所奉行的均衡预算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的不足以及为了刺激经济的回升,终于放弃了1949年道奇计划以来所坚持的平衡财政的方针而实行赤字财政,决定发行1972亿日元的国债。至此,日本的财政管理模式开始山均衡财政向大量发行国债的财政转化。 如果说1965年日本发行国债是为了弥补年末财源不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那么1966年日本则是有计划的发行国债。1966年度预算,一般会计年初预算规模为43143亿日元,比上年度初预算增加了17.9%,而国家税收的增加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支出。因此,依据财政  相似文献   

18.
1985年9月“广场协议”以来,日元汇率持续上升。理论上讲,这将导致日本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进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进而出现贸易收支赤字。但是,日本的情况恰恰相反,同期日本贸易一直处于出超状态,且贸易黑字不断扩大。其中有何缘由呢?本文将在分析日元汇率变动状况和贸易盈亏状况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日元经历了几次大幅度升值,特别是1993年以来的日元再次升值,是持续时间较长、升值幅度较大的一次,它对当前的世界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早在1993年年初,美元兑换日元的比价为1:125左右,进入二月中旬,日元开始上扬,到了8月18日,美元对日元的比例上升到1:100.40,逼近100日元大关。其后,日元汇价有所回落,但是进入1994年,日元又多次受到升值的冲击。今年的2月12日,由于美日贸易谈判破裂,人们纷纷抛售美元,抢购日元,把宝押在克林顿政府将迫使日元升值以限制日本的贸易顺差方面。从此日元便开始大幅度上扬,日元汇价不断攀升,历史记录一再被刷新。6月21日,美元汇率首次突破100日元大关,跌到1美  相似文献   

20.
鸠山内阁成立之后,在其施政纲领《新成长战略基本方针》中,提出了2010年-2020年的旅游发展战略目标,即2020年前争取谤日外国游客达到2500万人次,广义旅游消费总额10万亿日元,增加就业人数56万人。2010年5月17日,国土交通省成长战略会议根据《新成长战略基本方针》的要求,制定了《旅游发展战略计划》,决定实施“三大战略、七大战术”继续推进观光立国的发展。由此,日本观光立国战略具有了新内容和新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