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轨道,进一步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三个根本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出了多方面的重大创新。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 “三个代表”思想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党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显然是有现实针对性的,表明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即一些同志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未能与时俱进。所以,强调与时俱进的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荣之君  曹富雄 《学理论》2011,(12):43-44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邓小平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作了回答,可大致概括为"理论精髓论"和"基本原则论",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也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陈冲  张冬冬 《学理论》2010,(29):36-3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形成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所有因素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独特创新,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郑鹏飞 《学理论》2010,(29):1-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成就的取得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加深理解,试图从他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三个方面对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有四个基本内涵。一是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所有东西都当成真理看待,二是正确的东西就是真理,凡是真理都应该坚持。三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四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不怕批评,它是批评不倒的。认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对"五组问题"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的历史,这"五组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五组问题对应的理论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主题的提升,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事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成败的根本性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就寓涵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等基本问题。对于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时代解读和历史实践,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郑洁 《理论探索》2007,3(5):46-49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在"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并精彩解答了四大时代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由此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前,随着新的形势发展,一个新的重大的时代课题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前使命就是要像回答前面四大课题一样,集中而全面深入地回答这一时代新课题,并形成新的完整概括和重大理论创新,这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聚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关涉建党百年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整体性发展.从历史逻辑看,基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三个铁一般的事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沿着"三个只有"的历史逻辑整体向前推进.从理论建构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一脉相承和"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造,集中展现了同"三个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的"三个完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从前沿问题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既要把握好"向内看"与"向外看"的关系,也要把握好"向前看"与"向后看"的关系.总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的发展,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理论特色、民族气派、时代风格,呼唤着构建一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  相似文献   

11.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回答,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这些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为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更加璀璨夺目的未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阐发了"第一个结合"的历史经验,它实际上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集中回答和认识上的升华,是对我们党88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规律性的概括。"第一个结合"的精神实质和真谛就是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伴随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工作任务的转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飞跃式发展,在艰辛探索中逐步实现了从注重模仿苏联到坚持中国特色、从偏重生产关系到关注生产力发展、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等发展范式的转换。7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经验,即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作为逻辑起点,以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作为理论基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作为实践基点,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维护作为价值旨归。这些基本经验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彼得洛维奇针对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垄断性"的解释进行了系统批判,认为斯大林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对立的。他从对"人"的理解、异化与扬弃异化、实践与自由以及社会主义与政治四个主要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重新解释,建构了一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彼得洛维奇实践哲学的建构打破了苏联教条主义模式,恢复了"人"的地位,但却没有完全正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最终走向了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异端论"客观存在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其与"正统论"辩证对应.以实践标准检验它们正确与否.是处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有正常形态和非正常形态,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的表现.立基于实事求是的根基性原则,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临界转型中的"异端"和"正统"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捷 《理论视野》2009,(12):46-48
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是两条。一是能否坚持用实践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对待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能否用正确的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换一个角度讲,前者是要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后者是要搞清楚怎么样把马克思主义跟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两者合在—起,核心是要解决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同时折射出他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他既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强调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强调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强调要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既强调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强调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形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的辩证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想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中国革命之路非常不易。中共在处理国际主义问题时也是如此。长征之前,中共受苏联与斯大林的影响,过分强调"国际主义"——"武装保卫苏联",反对与打压民族化、民族主义。长征后,由于与苏联中断联系、国际环境变化、中共本身成熟等原因,中共理解的国际主义悄然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央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时提出的"四个分清",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出了明确路径。真正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亟待解决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是什么、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