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1,(11):37-37
会责怪的人责怪自己,不会责怪的人总是责怪别人。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天,一个军官下部队去看望士兵。在军营里军官看见一个士兵戴的帽子很大,大得快把眼睛都遮住了,他走过去问这个士兵:“你的帽子怎么会这么大?”“报告长官,不是我的帽子太大,而是我的头太小了。”  相似文献   

2.
“‘何电影’来咯!”随着山村小儿阵阵兴奋地呼喊,一个头戴军绿色帽子、骑着摩托车的身影由远及近。近了,细看,摩托车上载着两个大箱,大箱上写着“电影放映机”。  相似文献   

3.
当心身体     
船行大海触礁即将沉没,众乘客都在寻求逃生,只有一位乘客大口吞着煎饼。一旁的人说:“都啥时候了,还顾得上吃!”这位乘客振振有词地回答:“俺有胃病,医生告诫过我,千万不要空腹喝水,要当心身体!”  相似文献   

4.
季雨 《党史纵横》2004,(8):43-43
1976年,“四人帮”虽已临近倒台,但刮在全国各地的“批邓”之风仍在吹,社会上依然可见各式各样的“批邓”标语。面对这股歪风,邓小平从容以对。下半年,邓小平去广州。许世友为了他的安全,亲自派了几十个人,身着便衣,紧紧跟着他。但他却丝毫也不怕有人对他进行伤害。一天,他戴了一顶有檐的帽子,去看一个菜市场。由于帽檐压得低低的,眉毛都被遮了进去,人们看不出他就是邓小平。进入菜市场以后,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国营蔬菜摊。蔬菜摊上没有鲜嫩的蔬菜瓜果,仅有一些黄叶老菜。他问:“怎么卖这些黄叶菜?”卖菜的说:“还说黄叶菜?照这样下去,…  相似文献   

5.
散人 《当代工人》2011,(14):5-5
堂兄现在在沈阳修地铁。前天我去工地找他,发现他的安全帽上有“A型”俩字。“A型”是用红笔写纸上,用透明胶带粘上去的。我问他啥意思,他说:“我们在工地干活儿,难免出现事故。如果受伤需要输血,医生一看直接就知道我是A型的,可以及时抢救……”够人性,够细致!帽子上印血型,虽然是小事一桩,却能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啊!  相似文献   

6.
笑笑     
退休后,我没事常到市内商业街逛逛。一天中午,我从一家酒店门前经过,突然从对面走过来一个40岁左右的人,看样子像个推销员。他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啊呀!老厂长,好久不见了。”我一看,这个人根本不认识啊!没等我反应过来,那人就连拉带拽地说:“走,我请你喝酒去!”  相似文献   

7.
修改     
解放前,上海有一个叫盛锡福的制帽商。起初,他帽店的招牌是这样写的:“盛锡福帽商,制造并出售帽子,收现金。”第一个朋友看后,觉得“帽商”二字纯属多余,因为后面已有交代。于是盛老板去掉了这两个字。第二个朋友看后,觉得做生意收钱天经地义,没必要特别强调它,于是盛老板又去掉了“收现金”三个字。第三个朋友看后,觉得除“盛锡福”三字外,其余的字都显得累赘,不便传诵,建议也去掉。  相似文献   

8.
学学杨力求     
从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某某明明违法乱纪,但有的人或者因其“来头”大而无可奈何。或者一看“来头”的条子,便赶紧照办,放过了事,惟恐“来头”责其不敬。  相似文献   

9.
王开岭 《廉政瞭望》2011,(15):69-69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古斯塔夫·福楼拜在给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志的世界文豪,  相似文献   

10.
闫红 《廉政瞭望》2011,(12):55-55
在微博上,有人放出一张名表图片,围观的人都说“口水啊!”“赞!”“大爱!”……我想那一定是个好东西。于是我也很努力地看,看过来又看过去,上面没有钻石,也没有其他一望而知的高贵标志,倒跟我们小时候戴的电子表挂相。好吧,我知道这样埋汰一只名表是不对的,可是,真的,我实在看不出它比商场里那些几百块钱的表“高明”在哪里。  相似文献   

11.
泥土和尘土     
泥土紧贴着大地母亲,那么敦厚,那么朴实。不管春夏秋冬,不论日日夜夜,凡是对栽在它上面的植物。它都毫无保留地献出水分和养料。它的出色成绩得到广泛赞扬。然而,天上刮来了一阵旋风。它对泥土大声喊道:“喂,傻瓜,快随我上天去开开心吧!”“可我不能离开大地母亲。”泥土回答说。“真固执!”旋风说,“你一直被人踩在脚下,何苦呢”?泥土受不了煽动,发生了动摇,不久便稀里糊涂地上了天。  相似文献   

12.
蒋书 《党员特刊》2003,(7):24-26
在大连付家庄海滨,有一个叫王勇的人整天在那里转悠。他既不出海捕鱼,也不经商,被人们称为“海流子”。就是这个“海流子”,从大海中救出了100多个人。  相似文献   

13.
逯德忠 《当代党员》2009,(12):24-25
10月23日,万盛区北门村村民万兴华心情特别爽。这一天,村“两委”召开扩大会议,经过民主评议,取消了他一家人的农村低保。“以前戴着贫困户的帽子,每月吃120多元的低保金,脸上无光呀!”万兴华说。  相似文献   

14.
杨佳利 《新长征》2014,(2):39-39
走进伊通满族自治县莫里青乡莫里村头道沟,能够看刮一个占地1.5万平方米的养猪场,“莫啦青乡达康环保养猪示范基地”的睥匾赫然醒日,它的卞人便是远近闻名的农村党员创业模范——王永波。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称之为“科学宪法”的《科学十四条》的制订和实施,对于广大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尤其是红与专关系的界定,明确了一个人只要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主义服务,就算初步“红”了,实际上等于摘掉了强加给知识分子的“白专”帽子。  相似文献   

16.
1948年冬,沈阳市皇姑屯机车厂,在饭堂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报纸,报纸上有墨笔抄写的歌曲,一位瘦弱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人正在满头大汗指挥大家演唱着歌曲,他就是马可。“哎!嘿!哎!嘿!为了咱全中国彻底解放!”铿锵的旋律,有力的歌词,大家越唱越起劲,寒冷仿佛早已被驱散在外。突然,马可把指挥的手势一收,跳下站台,掏出笔来,在报纸上把“为了打老蒋”改成“为了求解放”,把原来的歌名《我们工人有力量》改成了《咱们工人有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有罪的诗     
宋石男 《廉政瞭望》2012,(14):50-50
名誉是人类最珍贵的衣服。剥夺一个人的名誉所造成的侮辱,比剥去他的衣服更持久而深刻。清代雍正年间的“名教罪人”案,即是皇帝通过“发动群众斗群众”、“戴政治帽子”等手段,剥夺苦主钱名世名誉终身。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中国人讲到自己的国家,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一穷二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仅甩掉了这顶帽子,让中国步入了经济大国的行列,而且也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目标。但是同时产生的一个“副产品”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了。2000年以前,中国的吉尼系数不到0.4,目前多数意见认为在0.45—0.47,还有研究认为早就超过了0.5,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退场意识     
游宇明 《唯实》2015,(4):96
人都想有点作为,所谓作为,其实就是以自己的品德与能力影响他人与社会,获取一个圈子乃至大众的认可。如果我们将社会比作一个“场”的话,这其实就是一种“进场意识”。人有进场意识当然好。一个官员不想有所作为,每天“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他管辖的区域不会好到哪  相似文献   

20.
快乐大叔 《党课》2007,(9):92-93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很简朴,常戴着破旧的帽子在大街上行走。 有一个行路人嘲笑他:“你的脑袋上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 安徒生回敬道:“你帽子下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