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黄向辉 《传承》2009,(18):152-153
清末新政期间,广西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创建了近代教育机构,在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进行了改革。虽然这些"新教育"中,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色彩,但是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创办新式教育背景的分析和实际情况的考证,可更加深入研究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期间,广西涌现出一批新式学堂.这些学堂创建了近代教育机构,在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都进行了改革.虽然这些"新教育"中,仍保留着封建教育的色彩,但是通过对这一时期广西创办新式教育背景的分析和实际情况的考证,可更加深入研究广西近代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政期间, “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极大的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也促使少年郭沫若得以接受新式教育的洗礼.新式学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与传统的私塾有着很大的区别,郭沫若沐浴新学而逐渐形成不同于旧式士人的世界观和知识素养,但同时又不满意中国新式学堂的教学而为之失望、愤懑、彷徨,将求知欲望转为旧学的热爱和探究.但不管是新式学堂的旧学,还是新学,也不管郭沫若是否意识到或承认,新式学堂的教学均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徐文勇 《前沿》2012,(12):148-149
戊戌变法期间,清廷采取一系列兴学措施,并尝试借鉴西方教育制度建立新学制。同时,创办京师大学堂和设置管学大臣,取代总理衙门统辖全国新式学堂,为1901年清末新政时期,新学制的制订,以及各级新式教育行政机构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鹏 《理论月刊》2006,(2):64-66
清末新政时期是中国军事近代化改革的重要阶段。作为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提出了广设军事学堂、建立合理的军校教育体制、正规教育与速成教育相结合、学习外国军事教育经验等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丰富了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及教育思想的内容,对培养新式军事人才、促进军队近代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大学萌芽于清末的新式学堂,但新式学堂只具有近代大学的特征,仍属于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范畴。辛亥革命对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近代中国大学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民国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近代中国大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新式学堂向真正大学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王文杰 《人民论坛》2011,(9):226-227
近代中国大学萌芽于清末的新式学堂,但新式学堂只具有近代大学的特征,仍属于中国封建传统教育的范畴。辛亥革命对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为近代中国大学的转变提供了条件。民国发布了一系列教育法令,近代中国大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由新式学堂向真正大学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式教育     
<正> 1901年,清政府下诏废除八股文,新式教育应运而生,在此之前,新式教育已经在一些地方萌芽,浙江便是最早设立新式学堂的一个省份。这要感谢林启。1896年他移任杭州知府,在短短的四五年时间,创办了养正书塾、求是书院和蚕学馆三所新式学堂。养正书塾旧址原先是一座庙宇,因寺僧不守清规,被林启逐出,并改为书塾。虽名为书塾,实际上是一个中  相似文献   

9.
苏全有 《求索》2013,(6):49-52
清末实施强迫教育过程中.弥漫着的是急于求成的气息,操之过急成为最主要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学部、栽沣等要员及各地三个方面。促动强迫教育实施的动力中.活跃着舆论界的身影,舆论界成了关键推手.这对清政府政策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清末社会中一方面是舆论界极力倡导强迫教育,另一方面则是民众毁学风潮泛起,清政府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受制于舆论势力,力压民意,急于推行强迫教育,其结果则是欲速则不达,并最终走向了灭亡的不归路和快车道。  相似文献   

10.
彭平一 《求索》2007,(5):212-216
清末新政的指导思想是张之洞《江楚三折》中体现出来的“中体西用”文化观,但这一文化观较之洋务运动时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成为了旧文化体系向新文化体系转换的桥梁。清末新政的各项改革中,对新文化体系形成影响最大的是改书院为学堂以及科举制度的废除。新的文化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新的文化主体即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以及新的文化传播途径和媒介的广泛运用。新的文化体系与旧的文化体系在其内部结构的核心和内部构成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周妤 《求索》2012,(7):88-91
清朝末年中国的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而口岸教育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缩影。这一时期口岸教育改革涉及到办学实效、办学形式、毕业生出路、经费来源、制约因素、学堂设置、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入学年龄、资格待遇、女子教育、各地各级各类现代学校的数量统计、师生数量统计等方面。这些因素全方位地展示了清末新政时期教育改革的实际,反映了政府兴办现代教育的动力和阻力。  相似文献   

12.
书院教育与学术流变息息相关。明中后期开始,随着传统学术发展的流变,在心学、理学的竞争中讲学日渐兴盛,湖北书院也逐渐发展壮大。乾嘉时期,考据学兴盛,湖北书院教育和学术主潮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清末,随着内忧外患的现实危机及经世思潮的兴起,张之洞积极改革以两湖书院、经心书院等为代表的湖北书院的教育内容,讲授经世实学,大力宣扬西学,以培养实用人才,最终促使传统书院转变为新式学堂。  相似文献   

13.
毕苑 《传承》2010,(16):50-52
20世纪头五年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戊戌年间未来得及落实的教育改革政策,在"新政"的脚步中重新启动。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  相似文献   

14.
<正>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自1867年出任湖北学政伊始,就与教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此后几十年的仕宦生涯中,他几乎从未中断过教育活动,正如清末四川总督赵尔巽所言:“其平生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养人才。”他敢于直言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发展近代教育的主张,如兴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制、派遣留学生、创立新学制等,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思想,实业教育是其中颇具特色的部分。实业学堂不仅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有机构成,而且是实业教育的重心。围绕实业学堂的生源条件、师资来源、学堂种类、课程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20,(4)
清末新政时期,军事教育是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在清政府主张统一军事教育的构想下,云南对军事教育进行改革,根据云南当时特殊的环境及自身军事人才的需求对中央政策加以变通与创新,创办适应自身军事人才发展的军事学堂。纵观云南所创办的几个军事学堂发展,虽然最初创办条件各不相同,但是培养出的军事人才基本上都兼具军事理论、现代军事技能与革命思想,为云南所需的军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魏光焘是晚清掌握实权的大臣之一,他先后在甘肃、新疆、云南、两江、闽浙等地任要职,每任一方都十分关心当地教育事业,创建新式学堂、派学生赴日本留学、推广舆地教育、注重培养人才,为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清代绥远城的旗学陈超英,蒙林所谓旗学,是指清朝专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旗人受教育而特设的各类学校的总称。从时间上讲,一是在科举制下的旧式学校,二是清末以来新学制下的新式学堂。绥远城八旗满洲等驻防旗人是如何随着这一轨迹,走过了这一历史过程,现就...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杰出的洋务教育家,晚清时期外语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湖北外语教育近代化的先驱。他对清末新式教育思想和实践做出过重大贡献。他非常重视外语教育,并对学习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种的选择、外语专业招生条件、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为培养洋务运动所需的外语人才,他亲自创办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培养外语人才;重视留学及师范教育,培养外语师资。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奠定了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基础。回顾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及其在湖北近代外语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借以指导当今外语教育改革,推动我省外语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豫 《传承》2011,(9):13+15
东山高等小学堂是毛泽东人生起跑的第一个驿站。在东山,他受到东山文化的熏陶,接受了新式学堂新思想的洗礼,救国救民的志向得到初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来津谋生公元1894年(清光绪十九年),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也是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工人大批失业,农业连年歉收,物价不断上涨,国民怨声载道。这一天,浙江绍兴小镇一户刘姓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婴,取名刘伟。这个新生儿,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刘叔度。刘叔度的出生给刘家带来莫大欢喜,百姓人家不图别的,能够添丁进财就知足了。刘叔度出生后不久便随父母举家北迁,移居北京。刘家家境不错,到上学年龄,父母便送他去了学堂。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提倡新式教育,学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