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李栋 《北方法学》2009,3(4):147-153
英国是宪政文明的发祥地。在英国宪政形成的诸多因素中,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的原始民主遗风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盎格鲁一撒克逊时期英格兰国家的起源方式的特殊性使“王在法下”、政治协商和珍视个人自由权利等日耳曼原始遗风得以保留。更为重要的是,英格兰原始民主遗风的保留使王权没有发展成为压倒一切的力量,有力地推动了日后英格兰宪政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诉讼中公民死亡后的原告资格转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制度所保护的是原始原告的合法权利和与原始原告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承继原告的合法权利。承继原告资格的取得,应基于其所享有的身份权、名誉权、继承权、受遗赠权、公法债权、私法债权及其他合法实体权利,由此承继原告不应受现行法律规定的近亲属范围的限定。承继原告的范围应包括原始原告的近亲属和近亲属之外的遗赠抚养人、公法债权人、私法债权人、受遗赠人、原始原告生前所在的单位或基层组织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3.
原始发明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最初构思,具有发散性、风险性和自主性。其主体为自然人。想象是发明之父,试验乃发明之母。原始发明的主要途径有:应用发现成果,移植异质事物,改进工艺、产品,试验检验完善。  相似文献   

4.
西盟佤族法文化堪称原始法的典范,被国内外人类学家称为"人类原始社会的活化石",受到广泛关注。解读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将帮助我们反思现代法治进路的多元性和发展方向。文章试图从社会文化中研究原始法。一方面,通过对采访笔录、传说和历史叙事诗的考察,探寻原始的法意识和原始制度文化,试图从文化持有者的角度去理解西盟佤族法文化。另一方面,笔者又站在佤族文化圈以外,从"观察者"的角度,运用法人类学体系下的概念、范畴和术语,对西盟佤族社会的权威、规范和秩序进行分析、考察,进而理解原始法文化与现代法治的关系。在行文中,除了对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分析、评价外,还运用法人类学的"案例方法",借助一些典型性案例,真实展现西盟佤族法文化的原始特征和智慧因素。  相似文献   

5.
电影著作权原始归属制度承载着激励电影创作的重要价值诉求.大陆地区《著作权法》明确承认导演、编剧等人为电影作品的作者,但并未赋予这些作者完整的著作权,而是将电影著作权明确赋予制片人.尽管台湾地区“著作权法”未直接规定电影作者的具体范围,也未规定电影著作权原始归属于制片人,但毫无疑问的是,电影作者在台湾地区“著作权法”中享有完整的著作权.严格而言,两岸电影著作权原始归属制度各具优点及缺失.我们可从电影著作权的主体、电影著作权的财产权等方面寻找两岸电影著作权原始归属制度的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6.
云南少数民族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许多风俗习惯和原始禁忌,一方面维持了种族的繁衍,另一方面有利于自然资源和原始风貌的保护,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农民对土地的一项基本权利,物权法明确了其用益物权属性。与物权法上其他用益物权的原始取得方式不同,我国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的原始取得方式为依申请,由土地管理部门审批取得。但行政审批的方式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也导致了现实中诸多问题的出现。因此,本文通过对现行立法的弊端分析,提出通过订立村集体与用地申请人之间的使用合同,构建宅基地使用权原始取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原始基金"是非公募基金会成立的必要条件之一。目前,《基金会管理条例》及其相关规章对此所作的规定,存在着不足,需要加以完善。首先,原始基金在形式上限于"货币资金"。其实,它也应该包括"实物"。其次,原始基金不低于200万人民币。其实,最低额应适度降低且考虑地区差异。再次,《基金会管理条例》对公民捐助行为的种类、捐助行为的属性及其法律效力,均未规定。立法建议是:公民的捐助行为包括生前捐助和遗嘱捐助;捐助行为属单方法律行为、自"征得业务主管单位同意"时起生效;公民遗嘱捐助在捐赠人死亡时生效。最后,原始基金不能享受税收优惠。其实,当年即应享受税收优惠;对超出当年额度的部分,可以在后几个年度实行税前扣除。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依法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即原始原告的死亡为例,尝试探讨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制度的立法目的和具体分类。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制度的立法目的是为了解决原始原告诉讼权利能力丧失与合法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法益保护角度分析,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转移或是为了保护原始原告自身权益,或是为了保护已转移给承继原告的某种权益,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10.
艺术是在人类有了审美观念以后才产生的。寻找华夏文学艺术的源头,首当其冲的是要在一鳞半爪的文字记录的痕迹中,结合考古学的发现和现有的具体史料为基础,尽量还原初文学的原貌。经过文字定型后的歌谣与神话对于探讨华夏文学艺术起源的原因以及还原原始初文学的面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学艺术起源于原始初民的生活需要。原始初民的审美品位已经相当成熟了,在生产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精神、审美需要越来越自觉,文学艺术于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地自然产生了。  相似文献   

11.
格头村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与习惯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头村的习惯法是历史上的苗族习惯法延续和演变的结果。苗族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守寨树崇拜、日常生活禁忌等内容中有很多规范属于以宗教禁忌形式表现出来的习惯法内容。通过“议榔”制定榔规的过程是通过举行仪式请神帮忙,借助于神的力量保证议定的习惯法内容的实施。宗教中的神秘力量是保证习惯法实施的重要权威。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是两大法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2007年通过的《物权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善意取得制度。然而,对于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还是继受取得在学界仍有仍一些争议。本文从当今世界有具代表性的国家善意取得制度的视野,站在我国现行法律的角度,分析了将善意取得定位于原始取得的弊端,认为我国的善意取得应为继受取得,并提出了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礼"之效能提升离不开其神圣性与敬畏心态的作用。"礼"起源于"事神致福"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后来则演变为维护社会稳定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以及行为准则。正由于"礼"的原初为原始宗教礼仪,在这种礼仪上,献祭、颂神、祈福等活动都具备一定程序,从而致使"礼"在源起意义上就具有一种"神"性化色彩,其本身就具有一种神秘性与神圣性。所以,尊"礼"、循"礼"、守"礼"、践"礼"必须持有一种尚诚、真诚、敬畏的心态。诚敬、敬畏、恭敬是实现"礼"之效用提升的保证,是确保祭祀礼仪活动中"天人""神人"沟通的精神支柱,更是健全社会关系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王惠 《行政与法》2014,(11):70-75
关于善意取得的性质,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之争。因为继受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而善意取得中处分人欠缺处分权,以至处分人当然不享有物权,因而原始取得说成为通说。但是,原始取得说强调的是事实上是否有处分权,而笔者认为,不妨直接由第三人的视角定性善意取得为继受取得,补足处分权,因为是否存在处分权这一事实一开始对于第三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是事后才了解的,而事后的了解是没有即时的法律意义的。本文以定性善意取得为起点,结合表见代理,对传统上纯粹由事实层面分析问题的思路提出质疑,并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民国原始法律资源的概况和特点分析入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民国原始法律资源的特点和开发利用情况,提出要加快民国原始法律资源的整理和数字化进程,从而实现对这一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犯罪心理过程新论——以“故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研究犯罪心理的过程时,许多学者将起点定位于反社会人格缺陷或不良、畸变的需要,并且由于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认知心理学目前呈上升发展趋势,导致人们将以“行为”为核心的研究方法误以为研究纯粹的“行为”,从而忽视了罪犯的“人格”或“需要”形成前的原始刺激阶段的作用,仅仅将视点放在归纳和分析多种多样的人格类型和个体特征,使犯罪心理的原因研究陷入异常繁荣但凸显无序的状态。文章引入“原始刺激”为犯罪心理过程的研究起点,强调行为人是经调用负面的认知经验和情绪体验而形成不良的需要,促成犯罪的动机和意志,从而实施犯罪行为的,并非必然先形成缺陷人格。同时通过对犯罪的心理过程进行划分,明确犯罪心理过程的一般演进模式,从而有利于客观准确地把握犯罪心理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张训 《犯罪研究》2014,(5):18-25
人类体育犯罪史经历了原始体育犯罪样态、古代体育犯罪样态、近代体育犯罪样态和现代体育犯罪样态。在犯罪学视域下,原始体育犯罪主要有体育暴力犯罪;古代体育犯罪新增了体育赌博犯罪、体育欺诈犯罪、操纵体育比赛犯罪等新类型;近代体育犯罪又增加体育中的歧视犯罪和使用兴奋剂犯罪类型;现代体育犯罪形态则呈现向广度和纵深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扩创后刺创的法医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身伤亡的法医学检验中,经常会遇到经医院抢救。扩创后的刺创检验,因创口被延长,创道被破坏,改变了创伤的原始形态,极易将刺创误判为砍创从而影响对致伤工具的推断。为了避免发生上述差错,除了对经治医生的过细访问,了解原创口、创道的形态特征及救治经过,对经扩创后创伤的认真检  相似文献   

19.
《金陵法律评论》2010,(2):161-161
<正>1.引证资料应当客观、真实,并应与论证内容有关联关系。2.引证资料应尽可能使用原始资料,并努力反映所引资料的原有含义。如是通过某—作品间接引用原始资料,请先注明该原始资料,然后注"转引自"某一作品。  相似文献   

20.
侯林 《法制与社会》2011,(32):248-249
刑事犯罪案件的原始现场往往存着传染性体液、未被排除的炸弹、毒害气体以及复杂的现场地理环境等潜在危险因素,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新材料、新能源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使勘查中的现场更加复杂化,从事技术工作的民警因公负伤甚至殉职的事件时有发生。究其成因有些是由于客观方面警用装备投入不足,也有一些是由于个别民警临场经验不足,自我防护意思不强。就全国来看,现场勘查中的安全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