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黄胜 《中国司法》2013,(5):78-79
新《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分别对警察出庭作证和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作出不同规定。《刑事诉讼法》赋予监狱对罪犯在监狱内重新犯罪的侦查权。狱内刑事案件结案被提起公诉,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该案件时,其符合《刑事诉讼法》第57条第2款或第187条第2款规定时,监狱警察和侦查人员分别会被人民法院要求出庭作证或者出庭说明情况。现就监狱侦查案件中监狱民警出庭作证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2.
鲍键 《中国检察官》2013,(16):58-61
《刑事诉讼法》第57条、第187条明确和规范了侦查人员出庭的相关内容及身份:一是侦查人员为说明证据收集合法性而出庭说明情况,其出庭身份有别于证人身份;二是侦查人员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侦查人员出庭有助于审判机关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也必然会导致庭审对抗性加强,会给公诉人庭审活动带来挑战和压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37条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新刑诉法首次以立法形式规定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条款,明确了反贪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法律义务,改变了长期以来职务犯罪侦查机关办案人员一般不出庭作证的局面。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也的确有其必要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反贪侦查人员一直在幕后从事调查工作,现在要出庭面对法官、辩护人必定存在诸多不适应,亟需从转变观念、培训力度、获取证据、外部协作以及保障措施等多个路径提高出庭作证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娜 《天津检察》2009,(6):27-27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搜查的规定及其缺陷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9条明确规定:“为了收集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这是侦查人员开展搜查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鉴定人——专家”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明确规定,鉴定结论是民诉讼的法定证据。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指定的定部门鉴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定第61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行说明。人民法院准许其申请的,有关费用由提出申请当事人负担。”学界内普遍将该司法解释所规定的“具有门知识的人员”称为“专家辅助人”。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民事鉴定制…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9条明确规定: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搜查对收集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转移、隐藏证据,揭露犯罪,反映案件的真实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司法实践中非法搜查的情况时有发生。一种情况是无搜查权主体,  相似文献   

8.
一、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行政诉讼法第34条规定:“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提供或者补充证据”.“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此条规定,既是人民法院有权获取证据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概括了人民法院依职权获取证据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侦查人员可以出庭作证,但在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情况少之又少,本文论证了侦查人员出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激以下简称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相似文献   

11.
耿欣 《天津检察》2009,(6):34-35
搜查,是指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检查,是从事侦查、检察、审判等活动的国家专门机关的人员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实施的《刑事诉讼法》~([1])把法定证据之一的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并且规定用作证据使用的鉴定意见须经过法庭质证,同时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刑事诉讼法》~([1])的上述规定,对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运用鉴定意见,特别是如何通过庭审的诉讼活动,保障鉴定意见正确地得以采信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为此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员出庭作证并对鉴定意见进行相应的表达,是鉴定人接受质证必须要面对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09条规定,侦查人员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查。搜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诉讼行为,搜查的任务是发现和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查获犯罪人。搜查既是查获犯罪人的措施也是查获赃物、赃款和有关证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若干规定》完善和规范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并增设了许多新的证据规则。其中,第61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1至2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第3款规定:“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由当事人各自申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就案件中的问题进行对质。”此条款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质证的内涵,对强化庭审效果、增强庭审透明度、防止法官“暗箱操作”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证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开庭审判;又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在法庭上,公诉人用证据指控被告人有罪,辩护人则出示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意见,反驳不正确的指控,控辩双方表现出明显对抗。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居中裁判,根据控辩双方展示的证据,质证后,对案件进行裁决。由此可见,提出出庭作证证人的主体是检察机关和被告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侦查员出庭说明情况为题,结合本职工作,剖析职务犯罪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内涵与外延,阐明新的司法概念对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挑战,探讨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中申请查证权的完善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当承认,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极大地推进了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更加注重人权保障和程序公正。但是,随着其实践中的具体运作,又不断暴露出一些新的亟待完善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刑事诉讼中辩护人"申请查证权"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申请查证权的现行规定关于申请查证权,主要体现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37条1款和159条之中。现行《刑事诉讼法》第37条1款规定: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查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新的证…  相似文献   

18.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中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提高侦查人员、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以下简称“四类人员”)的出庭比率。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百九十二条为“四类人员”出庭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实践中“四类人员”出庭的案件比例依然较低。笔者拟以上海市松江区检察院“四类人员”出庭实践为例,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9.
刘世友 《法制与社会》2011,(32):255-256
我国《刑诉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相似文献   

20.
<正> 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规定: “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被告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而逮捕拘留条例第十一条规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被逮捕、拘留人犯的邮件、电报,认为有扣押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邮电机关加以扣押。”前一规定只提到经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批准,未提到人民法院,扣押邮件的对象可以是所有的被告人(认为必要时);后一规定除授权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以外还授权人民法院扣押邮件,但扣押邮件的对象不是所有被告人,仅是“被逮捕、拘留人犯”。这两条规定为什么不一致?(上海季遵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