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克思关于人的三重本性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那里,人在实践中将自身展现为三重本性的存在,即"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存在物。他从人的本性需要以及求得满足的方式两方面,把个人看作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把社会看作是一个随着人的需要和生产方式不断发展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无限趋升的过程,这样,就由人的本性伸达到对人的实践本质的深层觉解。人之谜、历史之谜在更深层本质上得到了澄明。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青年的集体行为(即所谓“青年闹事”)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曲直,众说纷纭。有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青年自身力量的一种显示方式,还有不少人对此持全盘否定态度,并且任意把青年某些正当的聚会或活动指责为“闹事”……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对青年集体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心理意义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而实际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青年的集体行为是一种缺乏明确目的的、非组织性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自发的狂热  相似文献   

3.
今天,人们看到青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发现,社会中的阶级分野开始模糊起来,代的分野则日益清晰起来,人们的着眼点正在从阶级(阶级结构)的概念转向社会条件的概念,已把青年看作是一个单独的、有自己特性的历史的群体。当代中国青年作为一个明确的范畴和活生生的实体,有着强烈的个性及生存风格,它表现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我国青年特点的文化模式——中国青年文化。  相似文献   

4.
战胜失败中的自我.每一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即使是常胜将军也是如此,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如何看待失败的呢?如果你把失败看作是对自己的否定,从此一蹶不振,你便是彻底的失败者;如果你把失败看作是成功之母,学会从中吸收促进你成长的合理因素,勇于重新开始,那么失败则只能促使你成功.  相似文献   

5.
1.如果不事先对青年这一概念的定义本身进行一番探讨,就对青年问题进行研究,看来是困难的。教科文组织1968年的报告曾把社会看作是青年的人定为青年人。这个定义决非纯实用主义的,它指出青年是一种随时代、地理和文化背景而变化的社会分类方式。自从工业化前社会表示进入成年期的流行的入会仪式以来,从儿童到成人这一过渡时期的期限已大大延长,甚至包括15—25岁年龄组,这是许多国家和联合国系统采用的定义。 2.然而单纯地从年龄上下定义,把青年仅看作是生理和心理现象,是很不够的。某些  相似文献   

6.
研究青年运动的代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代思想的历史把代(generations)理解为一种引起冲突与变迁的力量的观点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青年”问题以及青年与成人社会的关系一直受到经久不衰的特别关注。例如,在《圣经》乌尔城遗址所发现的一块历时4000年的古碑上写道:“假如允许我们的青年一代把前所未有的行动继续下去的话,我们的文明将会衰败” (劳尔,1977年)。古希腊人把青年期视为一个急剧躁动的时期,对此,亚里士多德评论说:“青年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分寸”(麦克吉昂,1941年)。柏拉图和赫洛多图斯把代意识和代际冲突看作是政治变迁的一种偶然性机制,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政治革命的原因不仅在于贫与富之间的冲突,而且还在于父与子之间的斗争(福伊尔,1969年;纳什,1978年;埃斯勒,1979年)。  相似文献   

7.
郝建东 《求知》2010,(5):24-25
<正>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青年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加强与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培养和造就  相似文献   

8.
青年社会化问题是理解青年与社会的关系的核心。各学科学者对此都有相当精辟的见解。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因素(诸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大众传媒等)与内在因素(诸如青年自身的需求、期望、知能结构、社会地位等)在过去被强调的程度是不一致的。传统的学术观点所侧重的是前者,印强调社会化的过程、结果乃至性质,从本意上说,就是将社会因素通过各种社会途径注入青年的意识之中,铸成其符合社会规范,传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对青年的科学认识的深入,强调青年的自主性的倾向逐渐抬头,反映在对社会化的新理解方面就是,强调青年的内在因素对各种社会因素的效用的制约性。即强调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因素的选择、再理解的重要地位。没有这种选择、再理解,社会因素对于青年的效用极可能是极为低下的,社会化的成功就谈不上。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湘明 《学理论》2009,(28):185-186
当前,网络己经成为影响青年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不仅能使青年学生更便捷地掌握科学技术,也可以成为加强对他们思想品德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如何更好地将网络文化引进校园,把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建设一种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将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论述了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青年转型的概念应从青年成长说起。青年成长是青年身心发展的量的积累过程。中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人的发展分成五大阶段。“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青年成长即为其第一阶段;发展到三十岁时成为一个独立的、能担当起各项社会责任的社会人。在这里孔丘特别提出了不同阶段质的变化。即我们说的型态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年和2015年数据,分析青年自身及其父辈受教育程度对中国青年同居观念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中国青年的同居观念在2005-2015年期间保持了相对稳定性且较为保守;青年自身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有助于提高其对同居行为的接受度;父辈的受教育程度具有间接影响,表现为父辈小学教育程度对青年同居观念的正效应通过影响子代青年的受教育程度实现;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不因子女性别存在差异;青年自身及其父辈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均受到同居观念外在环境的调节,在同居观念较为开放的环境中,受教育程度对提升青年接受同居的正向影响更弱。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改革十年来青年的思想发生了一场深刻革命,那么显示这场革命的运行轨迹就是青年价值观的嬗变过程。因此,当人们把视野扩展到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层面,以及由此而伴生的广泛社会生活中去的时候,研究和认识青年的正常需求心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上进一步地来把握青年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的价值观变化,就更有必要了。通过这种变化来认识和理解青年的行为特点,改变以往人们对青年的偏颇评价,消除青年自身常常因不公正评价而萌发出的一种无名的焦虑和不满,进而引导青年朝着有利于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发展大步前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荣晓平 《求知》2001,(8):15-16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也会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一个民族,我们的党也是这样的党。加强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做好发展青年党员工作,是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千秋伟业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百年大计。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一个由多阶层、多因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发展是一个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社会的发展状况无一不制约或推动青年的发展。因此,在青年与社会之间只有建立一种协调关系,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青年的健康发展才能得到保证。理论思考:“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是马克想主义的主题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活的主体。“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  相似文献   

15.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约翰.杜威是西方道德教育领域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必须接受的“训练”。他关于公民在道德上应当接受理智训练的思想就是如何有效地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的问题。他认为在民主社会中开展理智训练,即开展培养公民个体理智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训练,是“公民训练”的核心内容,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杜威关于“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必将促进我们对于公民道德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新的世纪能否兴旺发达,全赖于人才。自然环境是人才生存的基础,社会环境也同样是人才成长、发展的基础。人才离不开自然,更离不开社会。如果说自然能陶冶人才的性情,那么,社会则是冶炼个才灵魂的大熔炉。因之,自然与社会构成人才发展环境学研究的两大侧面。这两个侧面是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直接要素。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人才发展的环境思考,是人才成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营造有利于人才掘起的三种环境:思维环境、周边环境和决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相关数据,对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志愿服务状况以及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提炼出一个爱国主义思想因子作为爱国主义思想的测量指标。研究发现,青年群体的爱国主义思想水平较高;年龄越小的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率越高;爱国主义思想、志愿服务参与率仍有提升空间;爱国主义思想与户口、婚姻、年龄、民族等指标不相关,但受志愿服务参与、教育程度、对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对社会保障评估等因素影响;与其他青年群体不同,1996—2001年出生年龄组青年的志愿服务参与和爱国主义思想不存在统计相关性。建议把志愿服务作为提高青年爱国主义思想水平的一个抓手,但相关措施需要考虑青年群体内部代际等差异;提升爱国主义思想还要着眼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并在校园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9.
§1。问题的提出青年群体是社会当中普遍存在的事实。它是青年社会化最主要的表现之一。由于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趋群的意识和结群的要求在人生的这一阶段因而表现得特别强烈和典型。探讨青年群体的发生发展过程,无疑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行为特征。因此,青年群体的研究,就成为青年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青年群体的含义,不少研究者进行过一些讨论。他们借鉴社会学关于社会群体的研究成果,对青年群体加以解释,成效是明显的。但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界说远不甚明晰、  相似文献   

20.
社会化是一个过程,它指的是一个人生下来后,通过社会中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学习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逐步成长为社会的一名成员的整个过程。广义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一个变化着的社会中,从生至死,不断学习、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全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化不是一次所能完成的,它本身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狭义的社会化则是指从婴儿时期到青年时期,约二十年左右的一个特定阶段。本文中,“社会化”一词采用后一种含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