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天花板"现象为何如此受关注?人民论坛2009年第23期特别策划《官员"天花板"困局》专题共计6篇主要文章,由1篇调查报告《仕途"天花板":突不破的"围城"》和5篇专家分析文章《干部晋升困局求  相似文献   

2.
<正>与"天花板"官员对应的另一群体观察引言2009年12月上期《人民论坛》杂志推出了特别策划《官员"天花板"困局》,引起各界热烈讨论,尤其是在党政官员群体中。不少官员向本刊反映,对许多基层干部而言,能够触碰到仕途"天花板"或许还是一种幸运,他们更多的人只能在"地板"上原地踏步,一辈子都是"科员",可谓是名符其实的"地板干部"。"地板干部"大多默默无闻,但他们却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主要群体,撑起了社会发展的基石,他们的生存状态和诉求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正>看不清方向、找不到动力,弄不清楚为谁而"干",这是当前一部分"天花板"干部最真实的写照。笔者认为,破解"天花板"困局,重在打破"主观天花板"。这具体要做到两  相似文献   

4.
<正>先后从《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7日和12月22日两期报上读到了贵刊登载的干部"天花板"现象的文章、报道和论述,深为你们组织的这些精辟、独到、紧扣时政和时弊的文章、观点、评论所吸引、所赞同、所感叹!读后深受  相似文献   

5.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从表面上看,干部"天花板"困局似乎都是些行政问题,例如干部提拔、晋升受制于不合理的年龄规定、资格规定、学历学位规定、职位职级规定等等,只要用行政技术手段——采取放宽或干脆取消的行政方法就可  相似文献   

8.
<正>先后从《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7日和12月22日两期报上读到了贵刊登载的干部"天花板"现象的文章、报道和论述,深为你们组织的这些精辟、独到、紧扣时政和时弊的文章、观点、评论所吸引、所赞同、所感叹!读后深受  相似文献   

9.
<正>从表面上看,干部"天花板"困局似乎都是些行政问题,例如干部提拔、晋升受制于不合理的年龄规定、资格规定、学历学位规定、职位职级规定等等,只要用行政技术手段——采取放宽或干脆取消的行政方法就可  相似文献   

10.
对于官员"天花板"困局以及由此引起的官员怨气,不能进行简单的道德批判。对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现象,只有从问题本身入手,进行科学分析,才能从全局上、从规律层面找到问题成因  相似文献   

11.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民主与科学文集》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定价70元。全国各大新华书店有售。欢迎购买。亦可从本刊编辑部邮购。有意者请电话垂询:  相似文献   

12.
<正>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与"组成部分",出自列宁的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一三年。在一九一〇到一九一四年间,列宁连着写了几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包括《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马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我注意到了两则新闻:一是新一期《人民论坛》杂志关注了中国官场晋升的"天花板"现象。调查显示,在党政机关中,大约有四五十万的县处级干部,作为一个庞大的中层干部群体,他们中只有大概10%——15%能够在仕途上继续升迁,剩下的就形成了所谓的"天花板官员"群体。《人民论坛》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正>第4期的《当代广西》分别以《五进梓丛村》《关键还是修好路》《过年,不忘家乡发展》等为题,刊登了一组18篇主题为"贴近大地,倾听春的故事"的文章。读着一篇篇生动展现基层群众多彩生活的作品,忍不住拍手叫好。这组文章,记者把镜头和笔触对准了帮扶联系户、基层干部、驾驶员、快递员等基层人物,以大量富有现场感的特写镜头、传神细节  相似文献   

15.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民主与科学文集》已由学苑出版社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16.
图书简介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明朝方孝孺有两篇文章收入《古文观止》,一篇是《深虑论》,一篇是《豫让论》。《四库全书总目》称,方孝孺的文章"纵横豪迈,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东坡即北宋苏轼,龙川即南宋陈亮)。"文以人重",世人尊崇方孝孺的气节,也推重其文章。方孝孺的《深虑论》,所以能作为古文范本供人们阅读、欣赏和研究,不但是因为文辞优美,而且还因  相似文献   

18.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为纪念《民主与科学》杂志创刊20周年,民主与科学杂志社编辑了《民主与科学文集》一书,全书近90万字。该书侧重于《民主与科学》近年来刊载的文章,同时也体现《民主与科学》20年的前行轨迹。文章重新分类为"五四篇"、"科学篇"、"民主篇"、"关注篇"、"专稿",并附"旧文新读"。内容翔实、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反映了《民主与科学》20年历程中知识界的一些理性思考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国家图书馆查阅旧报刊,意外地在1947年3月2日《时代日报》"文化版"上读到署名"记者"的一篇记录稿,题为《所谓"鲁门弟子"——许广平先生的谈话》,文章不长,全录如下:现在文艺工作者中间,在相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