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4,(1)
<正>自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极限》以来,自然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极端重视。当今世界以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低碳革命"已在全球悄然兴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带来了发展契机。江苏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将低碳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低碳发展作为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探索江苏可持续发展的低碳之路,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低碳江苏"。  相似文献   

2.
田伯平 《群众》2009,(12):26-28
持续了两年多的全球金融危机凸现了世界经济的深层次矛盾,终结了虚拟经济的泡沫,促进了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为未来发展孕育了新的生机。江苏应在保增长的同时,抢抓绿色机遇,推动结构调整,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为新一轮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低碳经济中国化进程中的政府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顺应世界经济潮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近些年也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应对能源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在低碳经济中国化进程中我国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制度制定者、社会引导者、社会协调者和监督者等角色。最后,文章提出了使政府角色有效发挥效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伦理视阈下的低碳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全宝 《前沿》2010,(11):106-109
低碳经济作为“后危机时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关于引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表明:低碳经济呼唤立法。发展低碳经济,立法是保障,是关键。同时,低碳经济立法有着深厚的伦理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石 《群众》2011,(2):71-73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特别是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全省经济年均增长10%的目标。那么,“十二五”时期江苏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确保这一目标的如期实现呢?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省社科院院长、党委书记刘志彪教授。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主要依靠燃烧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而言的。低碳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的创新,主要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为核心,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通过改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减少能源的需求和污染物排放,不以降低生活质量和经济增长为代价而实现低碳目的。作为一种新  相似文献   

7.
王亚川 《湖北宣传》2006,(11):21-2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必须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文化产业作为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以“创意”为核心、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的文化发展范式,正呈现着独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群众》2006,(9):23-24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有两次大的飞跃,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的大发展,使江苏经济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江苏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新的动力源是什么?不久前,江苏省社科联举办了以江苏经济增长新动力源为主题的“新视野”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分析。一  相似文献   

9.
高志文  魏钧 《青年论坛》2011,(6):104-108
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调从主要依靠单纯CDP的增长向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和和谐社会三者相协调的发展方向转变;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包容性增长”理念。这一系列经济增长思想是在符合我国现今发展阶段的国情下提出的。其不仅强调生产关系中分配方式的转变,更强调在“包容性增长”下,人与人的交往、国与国的协调,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所有国家,使所有社会成员和国际成员都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该文在介绍主要国家低碳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必须立足于实际,基于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推进低碳经济和低碳发展。必须把目标锁定在“近”保经济增长、“远”调产业结构上,要在保证增长的同时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要依托技术支撑提高能源效率,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低碳化,健全低碳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天津政协公报》2011,(6):14-15
<正>2010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各类投资基金、融资租赁以及航运、科技、消费、碳金融等新金融。并提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着我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如何把碳金融提到政府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议事日程,切实走出中国特色的碳金融发展的新路子。"转"和"调"都是要走循环经济的路子,发展低碳  相似文献   

12.
正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和重化工发展趋势下能源资源的约束,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低碳经济。那么作为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河南,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结合河南省的实际状况,指出了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发展低碳农业、优化结构、碳汇农林、科技先导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具体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应对之策:能力建设与管理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一次新的技术变革和产业革新,它将带来新一轮的全球竞争,只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才能避免在这场竞争中错失良机.增强经济竞争力。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契机,只有行动起来,实施“绿色新政”,进行政府管理的适应性变革,提高政府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必须以辩证的思维方法 ,正确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经济发展与人口、经济发展与社会公正以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四个方面的关系。一、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关系我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 ,面临着相当严峻的环境问题。要使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避免西方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 ,后治理”的老路 ,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第一 ,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的原则。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去寻求解决办法。没有经济…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是应用新技术和创新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以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各个行业、方方面面,作为环卫工作者,应从环境卫生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低碳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本特征,有利 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按照党的十六大要 求,推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 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尤其是西 部相对落后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了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当  相似文献   

18.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  相似文献   

19.
“低碳”成为今年大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从代表的生活细节、会务安排到热议的话题,“低碳清风”吹遍了大会的每一个角落。在历年“两会”热点民意调查中,2010年“低碳经济”关键词首次出现。“低碳”为什么这样火?现实需求和时代潮流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在政策退出的背景下,各发达国家均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低碳经济因此被寄予厚望,它不仅是传统的环保手段,而且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
张晓平 《群众》2013,(6):55-56
党的十八大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以新技术、新知识、新创意、新业态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新一轮经济有效增长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龙头”与“引擎”。钟楼区作为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中心城区和常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中心所在地,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与健康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