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少年的文化法律保护是青少年行政法律保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关于青少年文化法律保护的研究极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虽然在“社会保护”一章中作了一些规定,但也只是局限于如何创造和净化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文化环境。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固然重要,但是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青少年就能够健康成长,而有的青少年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青少年文化如同文化本身一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有源于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源于青少年自身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各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急剧上升,尤其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青少年犯罪此例甚至超过了成年人,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西方法学家们普遍认为,青少年的犯罪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及其家庭,而且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和发展,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因此,各国法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以及专门从事犯罪研究的工作者近年来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力图寻求其犯罪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当然,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20,(9)
抗战时期,晋西北的儿童先后被牺盟会、战动总会以及青年救国联合会动员起来,在各村、区、县建立起儿童组织,将处于灾难与痛苦中的儿童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实践的锻炼中对他们进行文化与政治教育,改善了农村中儿童的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儿童运动一方面推动了青年运动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武装斗争、后方服务、抗日民主政府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在组织的过程中,存在着没有团结全体儿童、缺乏计划、工作不民主等问题,但是对我们今天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学者论青少年、青少年文化和青少年研究吴小英编译一、变迁中的青少年与青少年研究青春期作为等待、发展、成熟并完成由儿童向成年过渡的一个时期,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肯定是一个延长了的生命阶段。在养育孩子实践中所遭受的各种社会压力和变迁似乎决定了生命中儿童时...  相似文献   

5.
日本关于青少年的法律,是根据目的和作用不同而分别制订的。更明确地讲,根据各种目的和作用制订的关于公众的法律,同样是适用于青年人的,其中有许多法律规定了对青少年的特别保护或者限制。有些法律,是考虑到青少年在某些领域里如教育、保护、福利、犯罪案件等方面的特殊性而专门制订的。下面是有关日本青少年的专门法律的部分内容。一、教育 (一)《教育基本法》《日本宪法》阐明了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即:“全体公民都有权利受到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应的同等的教育。法律规定:公民必须使在他们保护下的所有男女儿童、青少年受到普通  相似文献   

6.
快速发展的经济给地处华南沿海的香港和广州带来极为相似的社会问题,如:在过去的十年中,离婚率、单亲家庭的蔓延、虐待儿童、失学、吸毒、少年犯罪以及青少年自杀等都增长较快。本调查的目的是:探索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学生中的普遍程度;研究家庭压力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探索社会援助在减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探索家庭压力、社会援助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香港及广州的紧密关系。本文所指的  相似文献   

7.
轻音乐是指轻松愉快、生动活泼而又通俗易懂的音乐。轻音乐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而社会文化是“一个社会所有象征符号的总体”。本文所讲“轻音乐文化”,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民间歌曲恢复、流行歌曲兴起、小型器乐演奏和电子音乐盛行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对青少年素质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结合我们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广州、湛江、韶关、茂名等地的考察与调查,作出初步分析,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父母离异青少年自信心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自信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素质的重要方面。自信心是指一个人相信自己或信任自己,也就是对自己作出的判断或做出的事情坚信不移。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表明,充满自信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是成才的重要心理动力。青少年时期是自信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个体自信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他们学业的好坏,而且关系到他们成年以后的发展与成才。父母离异是儿童生活史中的重大事件,它对儿童自信心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本研究希望能为父母离异的青少年的发展与教育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0)
自伤行为是一种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或间接伤害的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影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要因素,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为对象,调查研究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对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自身行为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3.城市环境中的青少年与暴力行为 30.有些人强调,政府正越来越关注青年的暴力行为。他们指出抢劫是一种特别令人不安的现象,这种现象特别是在大城市地区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的那部分人当中可以找到。这种罪行的发生,特别是街头抢劫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司空见惯的。据报道,流浪街头的儿童往往结成小集团来进行暴力行动。 31.镇压措施不是长期解决的方法。建设性的解决耍求社会和经济结构进行改革和城市有计划发展。由于不可能制止城市的膨胀,因此必须提供适当的教育、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1.
自杀,东方与西方都存在。但是西方社会里。自杀与吸毒、离婚已成了并驾齐驱的三大社会病。尤其是青少年中自杀成风,自杀率不断上升! 本文以笔者1985年以来积累的众多资料为依据,对被某些人士视为所谓“天常”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中的社会病之一——青少年自杀问题,作一粗略的透视和剖析。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有青少年与宗教的问题。这个问题既是理论的,又是实践的。在我国,这也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民族问题。青少年之与宗教发生联系,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也必有其久远的历史效果。我们的目的是想看一看这一代西藏青少年与宗教(即西藏佛教)是怎样联系着的。这一代西藏青少年出生于社会主义民主改革以后,在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上都高出他们的前辈,尤其是物质环境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极深刻的改变。但是,现实状况告诉我们,西藏青少年仍然摆脱不了生于斯、长于斯而为前辈所热衷的那个宗教社会的环境,他们中间的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在与外部世界的对比中找到自已的位置,从未体会到任何觉醒前的迷惑。时代的强烈反差推出了这一代西藏青少年,他们思考自身命运、思考民族前景、思考宗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近十余年来,苏联为了适应本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针对青少年的现状、特点和他们中不断发生的各种思想倾向与社会问题,千方百计地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对青少年施加思想政治影响。苏联有关领导部门接二连三地召开各种各样有关宣传教育的科学实践会议和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广泛发展学校中的共产主义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态度”;决定大力  相似文献   

14.
一在六十年代以前的香港社会形态及传统道德中,“青年人”或“青少年”这些概念根本不存在,社会成员只有三种——“儿童”、“成年人/大人”及“老人”。一九六四年夏,“披头四(Beatl’es)乐队”到香港演唱后,带来了所谓“新感性。”香港青少年开始形成一种组织乐队、广结朋党、醉心于西方舶来文化的潮流。青少年中日益暴露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为香港社会各界人士重视,青少年群体的暴力行为和骚动尤为令人忧虑。一九六○年到一九八○年二十年间,香港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曾一度下降,但好景不长,总的趋势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15.
流动儿童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追溯国内学界关于流动儿童研究的源流,重点评析了社会学研究的若干特征,尤其是"反学校文化"研究的得失。在此基础上,倡导一种积极的流动儿童群体文化研究范式,强调文化生产的核心位置,探究文化自主性的根源,关联文化生产与社会结构,最终尝试从文化生产出发解释中国社会结构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秘密。这种新的研究范式有望拓展流动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孙铭慧 《学理论》2013,(17):82-84
我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是在社会网络之中,都需要社会网络的支持。艾滋致孤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父母的病患而被贴上标签,被社会边缘化,面临着非常严重的爱和归属的危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艾滋致孤儿童,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在这个时候社会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笔者通过对河南省上蔡县"阳光家园"艾滋致孤儿童青春期问题的实证研究,揭示了社会支持网络对艾滋致孤儿童成功度过青春期的意义、作用,指出加强和完善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性。并从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两个维度具体阐述更能满足艾滋致孤儿童青春期需要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7.
一、法制教育是青少年行为规范教育的必然选择 青少年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同时接受着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不同结构的影响。而这三个教育领域中奉行的价值原则却又不尽相同。在学校领域里施行的是正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与政治理想教育;在社会领域里,流行的则是外来文化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结合后产生的各种时鲜文化,这类时鲜文化在大城市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大;在家庭中,父母则仍然按照传统中国的伦理道德对孩子进行教导。社会主义正统文化、社会流行文化和传统中国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层级结构理论与中国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谐文化,是指社会大多数人、各个社会阶层都能认同、掌握和消费的文化,在实质上讲的是用和的方式处理文化多样性问题,但不排斥某些文化之间的斗争。建设和谐文化,既可以正面入手,也可以从问题切入。当今中国的文化基本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某些文化不和谐的因素。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社会层级结构的影响。社会层级结构理论是分析解释当今我国存在的文化不和谐现象的一种框架。  相似文献   

19.
台湾学者对问题青少年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青少年问题也有随世界趋势而不断加速增长的势头。据台湾政府方面的资料,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的比例已占缉获犯罪人数的20%至30%以上。其中以盗窃罪者最突出,且多采用帮派团伙式并辅以暴力。而一般大众青少年,则因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意识的发展而不得不正视自己生存的社会现实。当他们看到人类社会生活的逐渐世俗,社会流动的逐渐扩展,道德标准的迅速转化,价值观念的迅速改变,自我角色的难于认同,因此常常有一种空虚、徬徨、前途茫然的不适应心理感受产生。台湾的中国心理学会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一般大众青少年中,心理上确有如下哀怨:诸如青少年犯罪来自社会引诱大;青少年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未成年人社会化的首属环境,对其人格的塑造有着奠基的作用.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危机家庭"的数量愈益增多.在我国,"危机家庭"中青少年权益始终处于被漠视的地位,如何切实地保护他们的权益是社会每个人的责任.笔者拟通过百件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实证调查,探讨"危机家庭"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所造成的影响,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以期为我国"危机家庭"中青少年权利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