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允许其存在、限制其发展”到“改造、消灭”再到“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历史流变过程;后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经历了从“恢复个体、私营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发展过程。两个30年党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演变的差异反映了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同,也反映了在社会主义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定位准确与否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始终坚持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对如何统一,用什么方式统一的有关政策上,有一个从武力解放台湾到提出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与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由一国一制到“一国两制”的政策演变。其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5年5月,在坚持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实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1949年3月,中国共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基本政策,为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战略的重大调整奠定了基础从新中国成立到八十年代初,我国外交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我国与苏联结盟,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即“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第二阶段,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末,实行反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外交战略,即所谓“两个拳头”打入政策。第三阶段,从七十年代初开始,中国执行联合美国遏制苏联霸权主义政策的外交战略,即“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在上述不同时期实行的这些外交战略,固然与当时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以来文化政策的演变,以文化政策重心的转移为标准,将其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从建党到建国以革命政治为重心;建国至改革开放以整合民众为重心;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初,文化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则为文化软实力得到彰显的均衡发展重心.从第三个阶段开始,文化的产业属性获得政策的支持与鼓励,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国家诉求.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的认识经过了从“文化为生产力服务”到“文化也是生产力”的重大转型,文化政策摆脱了长期以来片面发展单一属性的状况,进入了以人为本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八十年沿革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确与否,与党的事业兴衰息息相关。纵观80年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的轨迹,呈现为既依次衔接,又前后交叉;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各有侧重,逐步递进的四个时段和四个层次,即“争取”、“改造”、“培养”、“依靠”。 (一)构成民主革命时期主旋律的“争取”政策 从1921年党的创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争取政策阶段。一方面,这是由党为完成异常艰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的需要和知识分子在革命中的独特作用所决定的。为了战胜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必须争取一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的理论演变与发展过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公共服务理论研究大体经过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分别是社会政策学派与公法研究阶段、公共经济学研究阶段和新公共管理研究阶段。市场经济史上,政府职能特别是其公共服务职能经过了三次重大演变;同样地,政府形态也经过了三次大的演变过程,逐步由“守夜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7.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大致经历几个阶段:将“生态良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系起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从“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原则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具体途径;直至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方针和政策的成熟。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延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时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萌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前十年思想观念的创新;十年“化大革命”:时期的思想误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观念的全面开拓。思想观念演变的价值作用主要有:思想观念的变革对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思想观念的变  相似文献   

9.
30年反腐倡廉的实践伴随着改革开放同步进行。先后经历了开放初期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进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摸着石头过河式”反腐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腐败现象由商品流通领域向权力资本领域演变的高压反腐阶段;2002年以来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型的过渡阶段。贯穿30年来反腐倡廉理论和实践的一条主线,就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10.
《党史研究资料》第5期发表了张文和、李艳译的《国民党政府的“安内攘外”政策及其破产》一文,把“安内攘外”政策分为形成期,确立、发展期,变化、破产期,阐明各阶段的特点。 1931年——1932年6月为“安内攘外”政策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的第一小阶段,是到1931年9月18日的柳条湖事件爆发。这个时期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