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治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需要在国家、政府与社会的现实关系中来理解,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中来解释。学界现有的融合论、包含论、交差论、独立论等观点为更为准确界定社会治理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社会治理包含"自治"和"他治"两个维度,社会治理要通过有效的"他治"来培育"自治",核心社会治理是政府对社会的治理。  相似文献   

2.
李辽宁 《今日海南》2014,(11):16-16
正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官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官"者,官吏、官员之谓也,是阶级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统称。从性质来看,"官"是一个中性词,意味着一定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治理模式,孕育着不同的"官文化":在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官文化"以"权治"(亦即"人治")为核心内容,通过权力和权谋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官  相似文献   

3.
叶南客  ;许益军 《群众》2014,(8):19-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为新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社会治理体系概念反映了社会治理过程中的系统性观念或整体性观念,"体系"一词的使用也表明我国关于社会治理的认识已经上升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社会治理是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重要改变。社会治理,是指国家机关、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主体,通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那里,"财产"不只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来看,马克思考察的是财产的"社会性质",即劳动中结成的人和人的关系,由此,共产主义之"共"的真实含义就不是指财产的"共同占有",而指在财产所承载的"人和人的关系"中,个人原则和社会原则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我们研讨的主题是"社会治理与中国道路",题目很大,问题不小。我认为:要探讨这一课题,正确的思考顺序首先要从系统论角度拓展、加深对"治理"这一概念的理解;其次,要审视和评析中国正在走什么样的道路;最后,要从全球化和民族国家的角度,找到、提出和引导中国未来道路的发展方向。只有宏观问题解决了,微观问题的讨论才有意义。首先看"治理"这个概念,"治理"要比"统治"在定义的外延上更为宽泛,"统治"通常指政府通过  相似文献   

7.
<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城乡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村改居"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村改居"的治理实践,对于实现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化的一种模式,"村改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将原有的基于地域空间和血缘伦理的"乡土文化",改造成为具有现代城市文明内涵的"社区文明"。改  相似文献   

8.
<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都干不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并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提法寓意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呀诺达"是海南话,海南当地人都知道,"呀诺达"是指"一二三"。但在海南北纬18度的一片热带雨林中,"呀诺达"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文化内涵。"呀"表示创新,"诺"表示承诺,"达"表示践行。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董事长张涛说,"呀诺达"是对雨林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定位,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态度。2014年初夏,缘聚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和海峡两岸(海南)文化交流联合会组织的读书会活动,记者走进这片神奇的热带雨林,探寻"呀诺达"精神所创造出来的生态魅力、人文传奇。  相似文献   

10.
公共管理的现代性发展相对忽视了情感要素的治理功能,本文基于顺德案例提出"乡情治理"概念并探析其运作逻辑,以呈现传统文化和情感要素对县域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经验考察表明,乡情治理的核心是基于经济、社会纽带和共同文化符号的情感场域,并通过以下特征治理要素发挥作用:乡情凝聚下的"新士绅"和议题网络作为主体;传统节日和文化场合作为公共平台和议事空间;爱乡、奉献、共荣等地方价值内嵌为利益协调和集体行动规则;发达的民间和社区慈善作为内生治理资源。乡情治理是对基层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补充和催化,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增加了"共荣"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内涵,为乡村振兴和城市化进程带来新的治理想象力。  相似文献   

11.
"国之大者"指的是国家或影响国家的最大事情或最重要问题。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说,"国之大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从战略全局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当今时代大格局;从国家利益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从讲政治高度自觉维护党和国家利益;从坚持人民立场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从担当民族大任视角来说,"国之大者"指的是通过强化责任担当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把握"国之大者",一要增强政治意识,二要增强大局意识,三要增强辩证意识,四要增强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2.
乡村社会管理是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治理——善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社会管理的实际,框定"乡村善治"概念,并廓清了"乡村善治"的基本内涵,同时阐述了实施"乡村善治"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进"乡村善治"提出了基本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党、国家、社会是基本主体,"政党—国家"、"国家—社会"与"政党—社会"是制约国家治理成效的三组核心关系。因此有必要以"政党—社会"关系为研究出发点,从历史变迁、现实挑战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通过"转变和改善党对社会的领导方式"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程越 《重庆行政》2014,(2):38-40
正"社会治理"是随着"治理"逐步在各个领域的拓展而出现的概念,并演化为一种不同于传统"社会管理"的全新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理论家将"治理"这个原本就存在的词赋予新含义,使之区别于"统治",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各国政府并不完全垄断一切合法的权力,政府而外,社会上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1]当"治理"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时,人们看到了在社会管理领域中出现了多元化的主体协同合作处理有关社会事务的新现象,于是"社会管理"也就  相似文献   

15.
由礼的字体构造推出,“礼”表示祭神以致福。而“仪”表示礼节、仪式之意。分析礼仪的定义,说明礼仪是原始社会祭神致富的种种仪式。可见人类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早期的礼仪文化就具有了社会的功能,它首先组织、协调了群体的行为乃至活动,培养了秩序性和集体性。可以说,礼仪文化在最初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礼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原始初民信奉巫术的仪式,也不再是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了。语言学家王同亿先生在他编著的《语言大点》中对礼仪下了这样的定义:礼仪:英语etiquette或…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方法的华南:中心和周边的时空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和"周边"是两个灵活的、相对的概念,从儒家文化的视角着眼,"周边"并不限于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还涵盖了包括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华南区域,"周边"的概念在汉族社会内部的不同民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等各族群的互动中,又有着新的内涵和外延.从这一研究视角出发,我们可以重新审视以宗族为中心的华南汉族社会结构的研究、华南族群与互动的研究、华人和东南亚社会的人类学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窥视华南视野下中国研究的特点.可以认为,华南研究已经具备了方法论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范旭斌 《群众》2014,(8):24-25
<正>在当前形势下,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无疑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坚持源头治理与应急处置并重,不仅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  相似文献   

18.
基层治理数字化日益成为社会管理的"强力推手",但由于基层治理思想观念亟需革新提升、大数据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如何"向大数据要效率"成为基层治理亟待破解的难题之一,影响了数字化基层治理的水平和效率。实现数字化基层治理目标,需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以大数据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并借助大数据建设和完善智慧社区,培养基层大数据专业人才,"智造"数字化的基层治理。  相似文献   

19.
社区的安全稳定与井然有序是实现城市基层社会善治的根本保障。"社区精神"作为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对当地社区公共生活的共性认知,对缓解社区治理场域中的矛盾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种种需要,带动城市基层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景下,充分考虑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环境与时代特征,有效培育社区精神的着力点在于:理论探析社区精神及其培育的概念内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现实考察社区精神培育的发展脉络、典型经验与现实困境;全面探寻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式培育社区精神的长效路径,最终提升城市基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与社会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经验与理论两个层面展开,本文主要对1979年社会学重建以来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进行简要考察,梳理发现:社会问题的概念建构主要沿"客观性存在——主观性认知——社会性解决"的思路展开;研究理论与范式呈多元化趋势发展;特征和成因与社会转型密切相关;分类以个体行为与社会结构为逻辑主线,并受社会变迁的影响;治理以社会控制与社会工作为核心。总体而言,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结合时代性、本土性素材进行理论突破,"社会问题社会学"分支学科建设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