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职教育阶段,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而且要做好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明确今后的就业方向。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既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让学生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择业就业,为学生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谈毕业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尚卿 《前沿》2005,(10):198-200
毕业生择业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研究的重要课题。要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一般有自信型、困惑型和依赖型几种。针对这些心理现象,采取相应的对策,即采用各种教育手段,培养正确的择业观;分析就业形势,树立择业信心;参与实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等。这样才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3.
《传承》2016,(5)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是由于情商不足造成的,如不能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情感困惑、人生规划困惑、择业就业压力等。应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把情商培养纳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情商。  相似文献   

4.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走向市场化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时高职院校学生还提出了优质就业、自主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涉及就业质量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质量.从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基础上,阐述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胡珊 《传承》2010,(18):92-93
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走向市场化的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已成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还提出了优质就业、自主创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涉及就业质量的更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质量。从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基础上,阐述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改善高职生厌学心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高职院校因厌学心理而预约心理咨询学生中的26名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前者接受团体辅导,后者不作任何干预。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在学业倦怠总分及低个人成就感、情绪衰竭、讥诮态度三个分量表的后测结果显著低于前测,对照组的前后测分数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及时后测和长效后测中学业倦怠及分量表的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高职生的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7.
邹娴 《就业与保障》2023,(8):139-141
深化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学生充分就业。英语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职业性不显、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尚未畅通、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等现实困境,严重阻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创新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深化英语专业校企合作、提升英语专业就业指导水平、健全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等建议,以期为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敬华 《理论月刊》2007,(7):103-105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和社会上高技能型人才紧缺这一现象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来深化内部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对大连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校日渐重视就业工作、不同专业就业不平衡等现象。为切实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文以大连市高职大学生就业基本情况为例,从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家庭和高职大学生等五个方面出发提出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以期为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全 《就业与保障》2023,(2):106-108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普遍弱于同年龄段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因此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处于弱势。在毕业生就业局面愈发严峻的今天,通过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以“能”带“风”、以“风”强“能”,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索了高职类院校“2+1”培养模式下实习就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建设。首先分析了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实习就业面临的问题,总结了该模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动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优势。从实习基地群、多元课堂、管理与保障方面提出了“2+1”培养模式下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建立思路,从模式架构和人才培养策略阐述了该模式的实施路径,有效解决了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应聘难等问题,提升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陈梦薇 《传承》2010,(36):132-133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水平的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可以从个体、家庭、学校、社会几方面入手分析。自我认识、性格情绪、适应能力、个人经历等作为个体因素影响最为根本;家庭经济条件、情感氛围等因素也不可忽视;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有限、心理教育缺失等原因构成学校方面的因素;社会文化观念、就业形势等则共同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信心水平。  相似文献   

13.
部分高职学生在就业择业过渡期内因角色转变不畅、环境不适应、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差距等,产生困惑、挫败、孤独失落等情绪,最终导致无法顺利就业。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本研究应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量表”“就业力自我诊断问卷”向湖南某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开展问卷调研。结果发现,除了“超越”维度外,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其他维度上普遍偏低;而高职学生的就业力除了“职业发展学习”外的自评分较高;年级、学生干部身份两大因素对积极心理品质和就业力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春民 《前沿》2012,(10):195-196
高职教育是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把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技能作为主要的培养内容,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愈显重要,高职学生素质及其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其自身特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应从情感、道德和心理三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地进行提升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等压力,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较为突出。文章通过对湖南省四所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获取了204个有效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实证分析影响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而提出新时代下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新思路、新举措,以期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引言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应届毕业生承担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择业的巨大压力。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警察院校,随着招警对象的日益社会化,学在警院只是入警的一个资历,并非入警的充分条件。在这种强大的就业压力引发下,择业焦虑在警察院校应届毕业生中广泛存在。大学生的择业焦虑是一种状态性焦虑,主要来自对就业前景的担忧、自信心不足、缺乏就业支持和就业竞争压力,种种压力,会增加其心理负担,使其就业受阻,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素质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高职大学生树立理性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激发创新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韦柳 《传承》2009,(10):114-115
高职生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会产生应激、恐慌、恐惧等心理反应。面临重大突发性事件,高职院校考虑的不应仅仅是事件所造成的高职生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还要正视事件可能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应激能力,消除学生群体恐慌心理,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凸显。这既是高职院校必须正视的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引导,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  相似文献   

20.
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几个方面,力图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为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