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甲型H1N1流感疫情看高职院校心理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生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时会产生应激、恐慌、恐惧等心理反应.面临重大突发性事件,高职院校考虑的不应仅仅是事件所造成的高职生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还要正视事件可能造成的学生心理危机,并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着力培养高职生的应激能力,消除学生群体恐慌心理,加强学校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周矩 《重庆行政》2016,(5):69-70
正危机事件不仅给受害区域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还会给整个受灾区域的人们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即引发相当数量个体出现一系列的应激心理创伤。灾后最常见的心理创伤被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即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发生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所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王禾,2003)。危机事件导致个体失去社会适应力和控制能力,破坏群体的心理防御能力,造成群体性的心理失衡、心灵创伤等问题。本文将重点探讨突发危机事件后,对一线领导干部群体进行心理援助与心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即使处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各种危机也会时常发生。应对危机,既是对全社会、对政府的考验,也是对每个公民心理素质的考验。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养,成了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公众可能面临的危机事态危机管理,主要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所谓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影响和威胁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现代社会管理学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乃至一个社区,都要加强危机管理,把危机管理列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突发公共…  相似文献   

4.
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随机选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诱发心理危机的应激源及应激反应强度,检验心理应激强度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应激事件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其中受惩罚、学习压力及人际关系引发的应激强度最大。(2)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和应对方式均对心理应激强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应激强度之间起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媒体会进行报道,社会公众也会传播相关信息,如果其中存在谣言,难免会造成公众恐慌,负面影响社会秩序,甚至引发公共危机。政府在此情况下急需进行快速有效的新闻发布,以使公众知晓事件真实情况,安抚公众的恐慌情绪,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和恢复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6.
钱荣 《传承》2014,(4):136-137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高职院校学生是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因此,研究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策略显得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情况增多,需要及早准确把握需要心理救助的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早识别、早预防、早干预。  相似文献   

7.
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心理防控和应急心理干预体制机制,最大程度避免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是政府有效处置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题中之义。对此,应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心理干预法律体系、普及应急心理调适和心理干预知识、完善政府心理危机干预支持体系,让公众吃下"定心丸"。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已经在地震、疫情、恶性事件等各种重大灾难和危机事件中渐露身手。公安民警身处基层执法一线,面对复杂的执法环境,在处置各类自然灾害事件和恶性刑事案件时,自身也会承受高度紧张和心理失衡的重压,由此产生心理危机问题时有发生。“心理危机干预”类课程应时而生。“心理危机干预”类课程的开设,  相似文献   

9.
田恬 《中国减灾》2013,(3X):20-21
<正>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和癌症,而在于人类本身。——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十年前的那个春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非典"对人类而言,既是躯体疾病,更是精神应激源。它对人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对一个社会在危机时期的整体应对能力也是严峻的考验。事实证明:人们面对流行病表现出的心理恐慌和应激,往往比疾病本身更可怕,影响更深远。非常时期透视非常心理与地震、水灾、空难等相比,"非典"流行涉及的人群面更广,会  相似文献   

10.
心理性群体事件是群体事件的特殊形式,以某些个案为缘起,以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为平台,快速扩散,并随受众增加而被逐步放大,刺激大众敏感的神经,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和愤怒,最终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心理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利益冲突型、公共关系型、公平正义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11.
子荷 《中国减灾》2006,(10):53-53
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经常会遇到应激(压力)或挫折,一旦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这种应激或挫折时,就会发生心理失衡,而这种失衡状态便称为危机。所谓危机就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使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使部分民众陷入恐慌之中。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次疫情不仅是一次生理健康的威胁,同时也是一场心理健康的挑战。如何准确研判重大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心理健康危机  相似文献   

13.
汤元军 《传承》2014,(10):93-95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巨大变化及各种矛盾对人们的政治信仰产生强烈的冲击,并对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政治信仰产生影响。西方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国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五年制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培育五年制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在教育上要做到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教育,重视时事政治和重大社会事件教育,着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深层次矛盾累积,群体性事件时常发生,其应对的艰巨性、复杂性日益严峻。在中国各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应急管理是一块需要加速整修的"短板",也是中国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公共危机过度泛化□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城市中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造成社会的恐慌与政府的应对困境。  相似文献   

15.
季英凯 《群众》2015,(3):79-80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例如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传染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危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水土污染引发的呼吸道、肠道、虫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心理危机,是指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聚,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发生紊乱的状态。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69146人遇难,374072人受伤,失踪17516人,4624万人受灾。这场突发的重大危机事件,给灾区公安民警造成了极大的危机反应,这种过度的危机反应不仅会损害公安民警的防御能力和免疫功能,困扰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会干扰灾区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实施心理干预,帮助灾区公安民警恢复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17.
具备有效应对和依法治理重大危机事件的能力,是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表征。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在依法治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方面仍普遍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治理机制不顺畅、治理本领恐慌、应急治理意识尚未深入人心等问题。提升城市依法治理重大突发事件能力的关键在于,坚持“五大原则”,统筹“五大环节”,完善“五大机制”,提升“五大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城市形象危机是指可能导致城市的美誉度降低或社会负面影响的危机。城市形象危机实质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风险和问题的汇总。最为直接的危机是由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恐慌,此外还有因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综合问题所导致的社会负面影响。城市形象危机的形势日益严峻,且重要性与日增加。城市形象危机会导致三类不良后果:第一,降低人民群众对城市的评价,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对城市服务管理的满意度,造成城市美誉度下滑;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危机管理机制是指公安院校危机管理组织的构成、功能和相互关系。构建公安院校危机管理机制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安院校的正常运作,是公安机关“平战结合”危机应对策略的重要体现,有助于维护公安院校以及公安机关的声誉和形象。公安院校危机事件的独特性:警务化管理可能引发学生的心理危机,学生构成的特殊性是诱发校园危机事件的潜在因素,独具特色的课程设置存在着发生危机事件的潜在因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其职业特殊性而具有危险性。为提高公安院校的管理水平,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起系统化、制度化的危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的核心是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高职大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发展自我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要通过对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有效对策.营造高职大学生心理成长的支持性环境.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咨询,培养高职学生健康人格.树立自尊、自主、自强的主体意识.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顸警系统.积极完善高职大学生心理自助体系,从而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建康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