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申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成员,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无法绕过的重要人物.在中共建党前后,他曾在欧洲奋斗将近三年.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筹建了中共旅欧支部,用行动支援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合理要求,筹办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理论的《少年》期刊,并为中共组织吸收了周恩来、朱德两位伟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在旅欧期间积极探索党的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对中共理论建设值得借鉴的思想.他在旅欧期间的积极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2.
由留法勤工俭学生至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发展过程颇为复杂。从雾里看花到亲身体会,留法勤工俭学生对于工学互助主义和勤工俭学有了从笃信到怀疑的转变。家庭因素、早期活动经历的影响,以及蔡和森等“先觉者”的积极引导,使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由模糊或不确定的政治倾向初步转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之路。1922年6月旅欧“少共”成立后,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通过开展内部训练、对外宣传,在现实淬炼中成长为信仰坚定的职业革命者。综观从留法勤工俭学生到中共留法勤工俭学群体的心灵轨迹可知,现实因素的触发、成员的相互影响、先进理论的引导在不同时空个体之中频繁互动,展现出经济处境、实践活动、理论素养、性格特质等因素对人物信仰选择的影响差异,进而折射出思想转变的反复性、过程性与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3.
<正>百余年前,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年负笈法兰西,寻求挽国之危难、救民于水火之真理。在这群青年中,周恩来和赵世炎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两人邂逅于欧洲大陆,同样地坚定、机智、待人诚挚、富有组织才能,组织领导留法勤工俭学生掀起维护国家利益及留法勤工俭学生群体利益的斗争,筹建旅欧青年党团组织。经过大革命的淬炼,两人都成长为我党军事工作和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再度携手并肩,担负起指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刘涛 《党史文苑》2012,(18):23-25,38
张申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成员,是一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无法绕过的重要人物。在中共建党前后,他曾在欧洲奋斗将近三年。在此期间,他积极组织筹建了中共旅欧支部,用行动支援了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合理要求,筹办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理论的《少年》期刊,并为中共组织吸收了周恩来、朱德两位伟人,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在旅欧期间积极探索党的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许多对中共理论建设值得借鉴的思想。他在旅欧期间的积极贡献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建立的旅欧党团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外建立最早、人数最多的坚强组织。他们与国内建党建团活动者遥相呼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为中国革命开辟出新天地。上海在这种相互影响过程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建作出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刘邦琨 《党史纵览》2005,(12):42-46
肖朴生是中共旅欧小组创始人之一,他在巴黎引导青年接受革命思想,指导华工、华人、勤工俭学生开展反帝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只因肖朴生英年早逝,所以,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但邓小平却对肖朴生终身难忘,并将他视为自己的革命引路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旅欧组织的建立、称谓与作用赵云云中国共产党旅欧组织经历了由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巴黎小组)、中共留法组、中共留德组、中共留德法组到中共旅欧支部的发展过程。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地方组织之一,在党的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一、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巴黎小组)...  相似文献   

8.
1920年秋,陈独秀委托即将应聘去法国里昂大学任教的张申府,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建立共产党小组。同年底,张到巴黎,首先发展了刘清扬;后来,张、刘二人又发展了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已在国内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此时,也转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他们通过留法勤工俭学中的"工学世界社"、"勤工俭学会"等进步团体,开展革命活动,扩大组织。1922年夏,在巴黎正式成立了包括旅法、旅德、旅比3个支部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不久,党中央和团中央通知,将"少共"更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同时,由已经参加了共产主义小…  相似文献   

9.
<正>萧朴生,中国共产党旅欧小组创始人之一,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他大力促进青年觉醒,引导他们接受革命思想,指导华工、华人、勤工俭学生开展反帝运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萧朴生英年早逝,如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迹,但邓小平却对萧朴生终生铭记,并将他如何成为自己革命引路人的过程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临川县志》,它的第一张历史照片,是中共早期党员傅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合影。这是我们已知的邓小平与抚州渊源最早的文献资料。傅烈,原名傅见贤,江西抚州临川上顿渡镇人,1928年3月,英勇牺牲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任上。他在就义前留下的诗句“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曾经使多少人读后为之荡气回肠。就是这位年长邓小平五岁的傅烈,1921年在法国巴黎与周恩来、赵世炎等筹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深受这些学长的影响,邓小平很快就成为这个支部的一员。1924年,邓小…  相似文献   

11.
按照列宁主义政党原则,早期中共与青年团在政治上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组织上却相互独立。这种特殊的制度设计使得早期青年团摇摆于后备军与"第二党"之间,以致无法准确定位。如在四川,各级党与团组织即因彼此之间的成员分化与干部调配而多有龃龉。尽管党团中央、四川党团省委竭力纠偏,但仍未能改变基层党团组织间的此类痼疾。而与之相伴随的,却是列宁主义政党原则下地方党团组织间的互动过程,作为彼此组织上具有高度独立性的地方党与青年团,则在该过程中藉此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说,早期地方党团间的此类纠纷,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双方体制内竞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王列平 《党史博采》2004,(11):31-34
上世纪20年代初,国共两党的合作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向前发展,并由此迅速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运动,推翻了北洋反动政权,使国民革命深入人心。当时国民党在欧洲大陆的组织从无到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发展壮大,与中共旅欧党团组织一起,成为了领导旅欧华人反帝反封建的中坚力量。国民党组织之所以能在欧洲大陆迅速地崛起,这与周恩来卓越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捐弃前嫌酝酿联合战线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认识到改良主义救不了中国,在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下,先后…  相似文献   

13.
正高君宇(1896—1925),原名王尚德,山西静乐县人。中共二大代表,中共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全国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1925年3月5日在北京逝世。高君宇论"初心"担负这个改造社会的责任我  相似文献   

14.
1928年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中共留守中央起初采取了较为激烈的反日反蒋方针,在执行不力情况下,留守中央及时转变斗争目的与策略,力图通过加入国民党所组织的反日团体、联合各类工会与小资产阶级等较为灵活的手段恢复与扩大党在城市的力量,使得中共在城市的党团组织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在共产国际影响下,中共"六大"以后,中央对"济案"引发的反帝运动的方针再次转为激烈,力图以城市为中心,"掀起革命高潮"。"六大"前后中共对"济案"的应对在推动全国反帝运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为党的白区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赵勇 《湘潮》2015,(1):6-7
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青年为求救国救民的知识和真理,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当时新民学会积极组织,不少女子积极响应,而蔡畅即是其中的先行者。蔡畅发起"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学会",在法四年参加三次重大斗争,并加入新民学会和旅欧支部共产党。本文从湖南女子勤工俭学兴起背景和蔡畅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及其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更进一步了解女革命家蔡畅,并力求从女子角度展示留法勤工俭学这场意义重大的海外留学运动。  相似文献   

16.
旅欧期间周恩来参与创建了旅欧党团组织,将学习马列主义、分析中国实际问题作为党团员的必要活动,开辟了《少年》和《赤光》两大宣传阵地,在旅欧学生和华工中宣扬了马克思主义,扩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经过总结、提炼逐渐升华为系统的思想教育工作理论,在随后的大革命中为党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少年共产党     
《党课》2012,(2):101-101
1922年6月18日,在巴黎西郊的布罗尼森林公园。来自法国、德国和比利时的旅欧中国勤工俭学生代表赵世炎、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郑超麟、尹宽、刘伯坚、王若飞、李维汉、李富春、袁庆云、王凌汉、任卓宣、余立亚、肖予唪、熊锐、萧朴生、薛世农等18人,召开了中国少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创建了统一的旅欧共产主义青年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会议由赵世炎主持,选举赵世炎任书记,周恩来为宣传部长,张伯简为组织部长。  相似文献   

18.
创刊于1922年8月的《少年》杂志是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海外编辑出版的第一份党刊.虽然《少年》杂志创办仅历时一年半,只编辑出版了13期,但在旅欧党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以旅欧中国工人和学生为主要受众,凭借身处欧洲的地缘优势和思想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湘潮》2020,(1)
正197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旅欧通信》,收录了1920年11月至1924年7月周恩来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采写的旅欧通讯。当时,周恩来被天津《益世报》邀请为特约记者,曾用周恩来、恩来、翔宇、周翔等名字,从遥远的欧洲发回56篇旅欧通讯,先后在《益世报》上刊载,有的也在天津《新民  相似文献   

20.
《赤光》是中共旅欧党、团组织创办的刊物,该刊物在建构中国革命话语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为武器,围绕反军阀的国民联合、反帝国主义的国际联合两大中心内容,向旅欧华人揭示了推翻帝国主义与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与共产主义革命的关系,批判和揭露了军阀祸国与内讧的真相、世界资本主义的反动风、中国青年党国家主义的本质。《赤光》的话语建构是将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移植"到中国,再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是对近代中国革命话语"再造"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