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建设,被学者描述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方法和手段。在区域上,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再到全世界,从城市社区到农村社区再到城乡社区,成为一项世界性运动;在内容上,拓展至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环境、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综合性与全面性成为社区建设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城乡开展了广泛的社区建设运动,实际上也是联合国所倡导的社区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2.
段炼 《党的文献》2011,(1):84-89
当"三反"运动在城市各机关和军队顺利进行时,在农村却先后三次推迟,1952年6月才全面展开,当年年底完全纳入到整党活动中。与城市、军队的运动相比,农村"三反"运动在经历阶段、领导人认识、战略部署、运动方法、实际收效等方面都不同。造成差异的原因除了农村现实条件外,更根本的在于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使得适用于城市的政治运动方法难以在农村通行。作为"三反"运动领导人,毛泽东尊重实际、重视调查研究,果断纠正失误,体现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实事求是精神。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管理创新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发起了政府管理创新运动,这场运动通常也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再造"或"政府重塑"等。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来审视和界定这场运动,其实质都涉及到政府管理创新的价  相似文献   

4.
正36年前,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中华大地,风起云涌,春华秋实。36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开启。36年,时空穿梭;36年,弹指一挥间。邓小平曾说:"四川是改革之乡。"从农村联产承包到统筹城乡改革配套,从国企放权搞活到混合所有制改造,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理念的变化……在每一次改  相似文献   

5.
韦廷柒  孙德江 《探索》2007,(5):152-154
韩国新农村运动(下称"新村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的一项社会性运动,其核心内容是建设"城乡和工农关系密切的和谐社会".韩国"新村运动"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加了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构建.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经验为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1963年至1966年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开展的一场"反修防修"为宗旨的政治运动.本文对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的时间、原因及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回顾,并就进一步深化研究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医保从制度构建之初就形成"碎片化"管理格局,几次被提上医保整合的政策议程,皆因缺乏成熟理论、模糊探讨而未能达成城乡医保管理体制整合的共识,致使城乡医保管理体制仍"整而未合"。作为解决政府"碎片化"管理问题的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治理理念、治理思维、治理目标与治理机制几方面为城乡医保管理体制整合提供了重要启示。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城乡医保管理体制整合应以公民医保需要为导向,建立网络型的医保管理结构,构建城乡医保决策、管理、监督三权制约与平衡机制,整合城乡医保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监控平台,建立医保患三者间的利益制衡与激励机制,构建政府首脑负责的城乡医保管理整体性协调机制,从而推动城乡医保有效整合以实现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70年代,韩国开展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村运动",在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创造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传奇模式。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务实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山西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关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议题。从新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需要破解的难题入手,以实现系统管理、动态管理、人本管理、市场管理、智能管理为创新目标,对"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信息化管人"四项举措进行全面升级,成为新疆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互联网+出租屋"模式创新设想的主要内容,以期对未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一、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而"三农"问题能否得到解决,最终要反映在农民利益问题上,说到底也就是农民增收问题。1、农民增收关系到城乡差距缩小和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呈不断上升趋势,1978年到1984年是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阶段,年均增长率高达15.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从1978年的2.6缩小到1984年的1.8,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但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之后农民收入增长加快,但随即又迅速趋缓。2002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率达到改革以来的最大值3.1。而有的专家估计,如果算入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11.
正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始于1963年上半年。当时,农村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城市称“五反”,后统称“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组织、清思想、清经济。从1963年12月开始,我先后在瑞昌县参加两期面上社会主义教育,每期一个月,时间短。还参加了一期点上社会主义教育,时间达3个月。到1964年9月,九江地区决定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浦领导农民运动期间化名"陈亨" 从1919年至1927年,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近8年间,陈云完成了从一个学徒、店员到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转变.1927年9月底,陈云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回青浦领导农民运动.10月初,陈云离开商务印书馆由上海回到家乡青浦县.在青浦领导农民运动期间,陈云化名"陈亨".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城乡生产要素集聚与分流,促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以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彰显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共建共享促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序过程。近年来,处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间位置的无锡,在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供给中,稳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的扩面提标,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的服务体系,对"民生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创新性探索。结合无锡经验叙事来看,地方政府在新型城镇化中,应围绕民生共享理念,开拓一条有产业支撑的"公共服务民生共享"路子,使得公共服务创新从不均到共享,从片面到全面,从区隔到科学,从补缺到普惠。  相似文献   

14.
"你把成都地图打开,闭着眼睛随便点哪个乡村,那里的学校是先进的,那里的敬老院是先进的。这一切,成都在2006年已做到。"这是财富全球论坛落户成都时,葛红林市长代表成都作出的自信回答。从2007年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今天,成都已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良好局面,城乡一体化改革示范效应凸显。  相似文献   

15.
涉民新政     
正我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提高到每月530元近日,省政府第75次常务会议通过《2016年提高黑龙江省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和制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指导标准的方案》,从2016年1月1日起实行低保提标。此次提标惠及全省城乡困难群众246万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十连增"。根据这一方案,全省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53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710元/年;城市特困人员集中供养  相似文献   

16.
合村并居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基本路径。在这一让亿万农民"上楼"的运动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一举措面临诸多挑战,遭受诸多"质疑",本文立足于我国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城乡发展框架,从中国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探讨通过合村并居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合理性及重大意义,帮助人们走出认识的迷雾。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这就实际上涉及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强调:必须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以实现"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高密市以"向上挂靠、往下延伸、区域整合"为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城乡医院"集团化运营"这项重点,坚持"做强做大城区、调整优化镇街、扩大提升基层",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措施,积极构建城乡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由城区到镇(街区)、由镇(街区)到农村的两级延伸,努力使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优质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成都统筹城乡发展以来,在城乡管理体制、生产要素体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户籍制度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锐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走在了全国其他地区前面。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常态下统筹城乡改革面临的新机遇,对于成都继续争当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排头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议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以及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六个重点领域改革,打造统筹城乡改革升级版,为我国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从"社队"到"社区":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的三次变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项继权 《理论学刊》2007,(11):85-89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社队制、村组制到社区制三次重大改革。目前,国家城乡协调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从城乡分离向城乡一体转变,构建城乡一体的基层组织和管理体制;农村服务从农民自我服务为主向社会发展服务为主转变;农村社会从静止、封闭向开放和流动转变;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从"村民自治"向"居民自治"转变;农村社区从生产和行政共同体向社会生活共同体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