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一方面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步强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多元化、消费者权益维护的课题遇到了许多新情况。加强消费者权益维护、发展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做好以下几点:修订法律法规;规范行业经营行为;提高消费者权益维护意识;加强社会对不诚信的监督和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3·15”消费者权益日虽然已经过去。但“3·15”的话题却被公众和媒体更加关注。它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因为生活中普遍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和种种消费欺诈行为。不仅扰乱我们日常的生活,也败坏了社会公德,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二是因为各级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规范市场.对各种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打击和规制。赢得了群众的欢迎。尽管如此,消费者权益被不法侵害的现象仍然时有出现。前些天。一位姓曹的农民朋友诉说了他的遭遇: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给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做到: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的维权素质;建立和完善与WTO要求相适应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企业应切实担负起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加强监督工作,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4.
我国消费者维权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权益维护并不是最近的事情,《消费者保护法》颁布至今,已经有十年的历程,但是,我国目前的消费者维权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于是,各种探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书刊纷纷出现。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我国消费者维权状况,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资源及其整合应用的角度来探讨消费者维权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关系的外在表现,他关系到市场秩序的好坏直至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和加入 WTO日斯的临近,消费者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十分迫切的历史性课题。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须从立法、司法、行政、社会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迅速加以补充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文勋  张伟 《求实》2006,(Z2):98-99
一、消费者权益国家保护的必要性及其地位 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既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又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弱势地位更加凸显,一方面,消费者的生活需要对市场交易的依赖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产品的结构、功能的日益复杂化,产品产销方式的多层次化,产品流通的国际化,使得消费者的经验与常识在正确判断商品、服务的价值及正确的使用商品、接受服务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小,消费者对商品更加一无所知.此外,消费者势单力薄,而现代经营者多以企业的形式出现,它们大多财力雄厚、人员齐备、机构严密.消费者利益受损后是很难通过其自身的努力维护权益的.  相似文献   

7.
刘俊海 《前线》2013,(7):61-64
为深化消费者权益的内涵,拓宽消费者权利的外延,强化商家的社会责任,规范商家经营行为,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进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程序,并于2013年4月23日开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消法修正草案》”)进行一读审议。与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比,《消法修正草案》存在许多制度创新,值得充分关注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及侵害消费者 权益的行为也泛滥成灾,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 有消费风险存在。所以,对消费者进行消费风险教育就十分必 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消费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消费者在消费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或不按规定使用,又由于经营者的原因,受到一些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在日常的消费生活中,消费者权益更是需要受到保护。由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起步较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保护上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权利范围、行政保护体制、维权途径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消费者权益的内容进一步扩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主体将来也会进一步扩大,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要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气》2000,(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以下权利:①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 ②知情权。③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④选择权。⑤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时,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⑥结社权。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⑦获取知识权。⑧受尊重权。⑨监督权。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  相似文献   

11.
无论您走进本市哪家商场、超市,都会看到一块写有“消费者,当您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请拨12315”的提示牌;无论您以何种方式向工商部门进行消费维权咨询、投诉,工作人员都会在5分钟之内予以受理。谈起消费维权工作,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处长邸卫和坚定地说:“我们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为了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试析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红玉 《求实》2002,(10):31-3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正日益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 ,对消费者权益进行法律保护的程度如何也已成为衡量现代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 ,本文着重论述了我国对消费者权益进行专门立法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行有关立法的不足等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有关立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井琪 《发展论坛》2000,(11):31-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及市场运行的各个环节,都应以法律的形式来全面规范。 1994年 1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以下简称《消法》 )正式实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调整国家、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作用。应该说,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但人们真正了解《消法》、使用《消法》、明确自身权益、运用法律武器的程度还不够。绝大多数消费者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还是选择了能忍则忍、息事宁人的办…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消费者运动时代。伴随消费者运动中保护消费者权益呼声的日益高涨,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消费者保护的立法,相继颁布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基本法,国际性合作也得到加强。我国1993年10月31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时,还从总体上规定了其适用范围。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此次修正又从许多方面如消费者的权利、经营者的义务、消协的作用、建立召回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完善,这对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与经营者如果发生权益争议,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解决,如协商、申请仲裁、申诉、提起诉讼等,在各种途径中,消费者协会、工商管理部门等对消费者的投诉或申诉还有专门规定。对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一般来说,违法者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补偿性法律责任,一类是惩罚性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财富优化配置的良好途径,是调节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有效杠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公共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屏障。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是:改革创新,增强企业自身发展实力;遵纪守法,维护公平环境与员工权益;协调稳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7.
阿克苏地区液化气公司占用消费者钢瓶数年,当消费者索要本属于自己的钢瓶时,该公司又向消费者收取1OO元。这激起了广大消费者强烈不满。消费者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向阿克苏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这起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案进行了公正的判决,保护了消费者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23183户液化气用户依靠法律讨回了公道,此举深得人心。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应该是:地方政府行政机构不再干预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微观决策,只在中央政府授权范围内负责国有资产的管理、监督与营运;在精简机构的同时,强化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避免出现公共服务空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规范政府的采购行为和分配国家资源的行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了多次改革,特别是1998年进行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和正在进行的省、市政府机构改革,以实现政企分开为第一原则,使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9.
资讯     
《廉政瞭望》2010,(20):8-10
胡锦涛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4点要求 9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并提出4点要求:一是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二是注重维护群众权益;三是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四是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20.
如何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此做了总结,谈了体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主要做法是:加强排查,把住矛盾处置主动权;注重民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建立大信访格局。全力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坚持重典治乱,加强社会治安整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处置能力。主要体会是:正确把握新时期矛盾规律和特点、严格落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制、转变工作作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重要前提、有效手段、客观要求、重要保障、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