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理论创新受内在的学术智慧和外在的政治环境的双重制约;通常情况下学术智慧是个常量,因而理论创新更多地取决于政治环境的宽松与否。我国建国后前三十年的政治环境阻碍和抑制了理论创新,造成政治意识形态控制学术研究、不允许批评和反对意见存在,社会也由此失去纠错机会的局面。要使理论创新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就要解决好学术和政治、学者与政治家、研究与宣传等三个关系。究其根底,就是政治的稳定要求不宜妨碍学术的研究自由,恰是学术研究的众多理论成果为政治行为的有效实施提供了随时对比和选择的思想资料。  相似文献   

2.
《理论导刊》2015,(2):113
<正>《理论导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研究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秉承"倡行求真务实,推进理论创新"的办刊理念,立足党校、面向社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双百"方针,突显作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的特色和优势,强调问题意识,追踪理论前沿,加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注重学术品位和理论创新,力推具有学术理论原创性和实践应用价值的精品力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搭建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3.
《理论导刊》2015,(4):113
<正>《理论导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研究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秉承"倡行求真务实,推进理论创新"的办刊理念,立足党校、面向社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双百"方针,突显作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的特色和优势,强调问题意识,追踪理论前沿,加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注重学术品位和理论创新,力推具有学术理论原创性和实践应用价值的精品力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搭建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4.
张品彬 《求知》2010,(7):13-14
<正>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仍存在理论视野不够广阔、研究思路比较单一、重视过程研究而相对轻视规律研究、学术含量不高以及跨学科研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等诸多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话语体系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中旬在贵州省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中国民主话语构建与传播策略研究项目组"与中国政治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遵义市委党校承办、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学会)协办。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话语体系"学术研讨活动在贵州师范大学举行;第二阶段,"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讨活动在遵义市委党校举行。两个阶段会议研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品彬 《求知》2010,(3):13-14
<正>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对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清醒  相似文献   

7.
政治共识是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的人们共有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准则。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信仰共识的固本与纳新,需要对传统政治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和现有政治资源的适应性创新;维系连续谱系的价值共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优势,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各项改革议程之中;建设规则型主导社会,重构政治权威,需要制度权威和法治来支撑。  相似文献   

8.
李达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泰斗,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但他的兴趣更多在于治学,用学术来革命、用笔杆子来战斗,堪称“用学术讲政治”的先驱典范。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坚持用学术讲政治,要坚定政治信仰、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用中国话语表达中国理论;用思想的魅力说服人、用逻辑的力量征服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的高压反腐和全面从严治党激发了中国"政治生态"的话语热潮,然而,当前的"政治生态"话语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实践话语,而非学术话语。在国际学术界,政治与生态基于不同方式的结合而形成了生态政治学和政治生态学,生态政治学已发展成为包含不同理论流派和理论分支的成熟学术领域,而政治生态学则研究较少。中国现有的泛化的政治生态话语、文学化描述的政治生态话语、本末倒置的政治生态话语存在生态观的严重迷失。要走出生态观迷失的困境,建构政治生态学理论,需要在生态内涵上实现个体性评价向结构性和规则化观念的回归;在生态伦理上实现从道德整体主义与等级制向个体生命伦理与互利共生关系的回归;在生态运行方式上实现从一体化结构的单向控制向多元分化与制约平衡的回归。当然,生态学的政治价值是有限的,除了"自然正义"以外,我们还需要求助于"社会正义"作为现代政治转型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重点论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论中的三个问题,一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定位;二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历程;三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学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1,(2)
《马克思主义研究》是全国唯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整体理论体系为宗旨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定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使用citespace对1983年至2020年《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文献呈总体增长局部波动趋势;形成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为代表的核心研究机构;以聂运麟教授为代表的核心研究作者群;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学术争鸣氛围活跃;研究质量较高;以逐步形成的学术共同体为引领快速发展。未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守正创新、提高研究能力、优化研究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生态学观察方法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现状,是一个重要的视角转换。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生态可以解读为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内,对学术的准备、开展、评估、发展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结构及关系的有机总和。从静态角度看,它是一个由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整合组成的复合与多元的生态整体。从动态角度看,它是一个有生命的能量供给系统,包含外圈层(学科外生态系统)、次圈层(学科内生态系统)与内圈层(思想政治教育学术人系统)三个圈层。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要求是:能量供给系统流畅;形成对"致危因素"的抵抗力;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的科学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境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社科学术期刊既是重要的学术传播媒介,也是重要的政治传播媒介。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需要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社科学术期刊具有的政治属性、价值属性、媒介属性、公共属性,构成了更好发挥政治传播功能的独特优势。强化政治认同,创新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传承中国文化,是新时代发挥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新要求。坚持政治与学术、一元与多样、守正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新时代社科学术期刊政治传播功能的实现路径。更好发挥社科学术期刊的政治传播功能,对于研究阐释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公民文化》一书中所提出的"公民文化"理论和实证研究方法,因受当时特殊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存在诸多理论和经验方面的问题和技术性"漏洞"。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已经对这些理论问题和技术性错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批判,使该领域的研究回归到对政治文化更客观和更广泛的探讨中来。本文通过对西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阐述,试图说明对"公民文化"这一带有明显政治伦理价值取向的特定范畴进行理论和经验性反思的学术意义,并认为,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规范价值和经验性解释之间的张力,只有在严谨的学术规范批评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认识,并推动学术研究的完善和发展。政治文化研究范式的回归,为我们研究政治行为和现象,以及更深层政治制度和结构问题,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和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的研究,是一项跨时空、跨学科的研究。本文以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研究为中心,对中国传统解释体系、现代学术中广义"思想研究",以及"域外中国学"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的研究作了概要性质的评述,分别指出其成就和局限,由此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知识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理论导刊》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研究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秉承"倡行求真务实,推进理论创新"的办刊理念,立足党校、面向社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双百"方针,突显作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的特色和优势、强调问题意识,追踪理论前沿,加强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注重学术品位和理论创新,力推具有学术理论原创性和实践应用价值的精品力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搭建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明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奎  李思学 《理论探讨》2020,(3):123-129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实践,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新课题,推动了党的政治建设不断创新。从理论创新上讲,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从实践创新上讲,深化政治巡视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严厉惩治腐败保持政治本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夯实政治根基;从机制创新上讲,推动党的政治建设法规制度创新、党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创新。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建党理论,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领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崔山磊 《学理论》2011,(10):336-337
在新时期,如何以新的形式和载体,积极、创新、有效地开展活动,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自2008年6月以来重庆市推动的"唱读讲传"即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主流文化活动,无疑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思路和指导。本项目基于对"唱读讲传"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希冀寻找新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能够创新并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宗春丽 《学理论》2013,(20):22-23
政治发展是西方政治学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其与政治现代化和社会化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的政治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发展进行解释和研究。其中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以结构功能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结构分化解释各种政治体系的政治发展,揭示结构分化是走向人类自由民主的共同规律。阿尔蒙德结构分化的政治发展理论对当代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启示意义。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政治结构分化发展;提高执政党和政府能力,促进政治功能的实现;扩大政治结构和角色的自主程度,建立畅通的公民参政渠道。  相似文献   

20.
《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政治发展"中国道路"的现实逻辑,认为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适应性发展——这种适应性发展源自于其所拥有的创新力和修复力——不断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以中国共产党创新力和修复力为视角分析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转型和发展逻辑,不仅展现了理论逻辑的合理性、理论逻辑要素与现实世界的匹配性,同时也为中国政治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转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替代和更为可取的解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