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命题。系统性研究和阐述这一重要命题,必须首先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从整体性视角阐明其逻辑进路。在理论特征层面,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主体的研究对象、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研究方法共同构成了其理论特征的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进程,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来看主要经历了奠基、开创、发展、创新四个阶段。在实践逻辑层面,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核心要义是变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到生产发展、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再到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分析到问题导向,再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分配关系话语体系到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话语体系,再到发展生产力、扩大再生产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逻辑理路建构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逻辑起点,以政治保证、理念指导、制度保障、战略支撑、方法支持为基本实践路径,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根本价值立场,形成了"逻辑起点-实践路径-价值立场"的"怎么看、怎么干、为谁干"的清晰逻辑理路,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3.
王丰 《思想战线》2021,47(6):1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合理确定理论阐释的起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方向,从借鉴马克思确立《资本论》的理论起点,到分析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探索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一方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作为理论阐释起点的,它蕴含着社会生产的各种规定,由此引发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细胞”的探讨;另一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则确立了“人—物—人”的“人民逻辑”理论主线。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细胞学说,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人民立场”,可以发现,“为人民的劳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4.
郑研 《政策瞭望》2017,(1):37-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中国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它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又赋予其丰富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丰富了人类经济思想宝库。为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最近,浙江省委政研室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研讨会。现将部分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等各个方面。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实践逻辑,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丰富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时代回答。  相似文献   

6.
话语新闻     
<正>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  相似文献   

7.
逻辑起点抑或元范畴是建构一门学科最基础的理论问题。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必须正视并着力解决好这个基础理论问题, 否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终将沦落为没有经济范畴 (经济范畴是构成经济理论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没有理论 (原理) 和理论体系的拼盘, 随时可以推倒重来。 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需要从以下三个问题出发: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过程中的社会主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 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发展进步的物质内容到底是什么。 由此, “剩余产品” 可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因为, 只有剩余产品才是真正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6,(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结合,逐步中国化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三大组成部分之一,鲜明、深刻地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形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筑梦理论"之中。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结晶,对于新时期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直接体现着"筑梦理论"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实际,为解决新时代发展难题而提出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来源、时代要求、思想精髓、价值旨归、关键突破口、制度保障等内容构成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之治顺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体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之治的稳定性与可靠保障源于多方面因素,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扎根中国实际、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勇于自我革新、从严治党管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为此,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强制度创新,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等等。  相似文献   

11.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极大地推进和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体系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把生产力发展当作经济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动力,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衡量一切是非的标准,同时也是制订一切方针政策的前提.在当代中国,发展经济是人民最大的愿望,作为人民公仆,更应该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可以说,坚持和发扬邓小平理论的人民思想,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和逻辑框架,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蕴涵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体系。文章分析了党的领导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关系,认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文章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来源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优秀文化相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得到中国优秀文化的支撑和滋养,这种文化内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成功的重要归因。  相似文献   

14.
邢国忠  周敏 《理论月刊》2008,1(3):17-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三大时代命题,并从这三个方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当代人民群众利益的紧密结合.在当代中国,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三个维度。作为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开放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作为理论体系创作主体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明我国各项事业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理论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作为一个科学体系,邓小平经济理论有其固有的特征,探讨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我们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体系,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时代性: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同以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为标志的现代社会相联系的,特别是同改革开放成为世界潮流、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7.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同时,要高度关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必须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法的基础上引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揭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动的规律;必须升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接受检验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始终的根本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制度成熟化定型化的新阶段、道路价值建构的新阶段和理论体系"书写"新篇章的新阶段。从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理论形态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活内容,是在新阶段新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认识,从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在中国有效地解决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前人想解决却没有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科学谋划了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宏伟蓝图,从而系统解决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前沿问题,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征程;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观点论断,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高鹏飞  江滨 《前沿》2012,(6):48-49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主要体现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模式,二者都是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产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模式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模式的理论指导,中国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形式,二者互为支撑,共同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更好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更快地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