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良虎  张翼 《理论月刊》2007,1(11):42-44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政治生活的主流形态,指导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当前,在我们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淡化和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鲜活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他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性发展。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必须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建国前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适应革命的客观需要,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而在建国后则把马克思主义某些理论教条化,力图使实践适应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遭受挫折。分析毛泽东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论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纪念恩格斯逝世11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最早作了较深刻和全面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是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并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批判性、首创性、原则和策略的统一性的特点;学习和研究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1.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1)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没有过时,仍有重大意义。(《共运资料选译》1982年第3期第2页)(2)认为不能把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教条化。艾伦·亨特提出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化为“经济决定论”,即不能“认为经济包藏着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不能认为  相似文献   

5.
内容简介:儒家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并不断中国化的社会文化土壤或背景。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有着不解之缘。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两个思想根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绝没有脱离中国社会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今天我们要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离不开调动传统文化资源,特别是儒学传统。我们不应该抽象地、教条化地对待儒家传统。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最为紧迫的课题,一是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二是政治与社会改革,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三是中国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念,包括荣辱观的建构与整饬吏治。在这三方面的理念、制度、心理习俗系统的建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理论逻辑看,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起点;从历史进程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实现了从主要批判资本主义、批判右的机会主义向主要批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批判左的教条主义的嬗变;从现实需要看,继续批判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批判资本主义的消极思想,批判大众化中的教条化、庸俗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批判的逻辑、历史和现实的统一,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根本于扎实的学术研究、深厚的理论创造,提高我们的学术水平,而这需要尊重理论自主性。然而,在中国思想界不尊重理论自主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把一些理论教条化、学术泛政治化、把权力等同于真理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学术事业。在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中,我们必须打破思维定势,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打破思想的藩篱,保持学术自由的环境;打破学科壁垒,鼓励综合性研究创造;祛除西方话语神话。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在世界上拥有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孙淑秋 《传承》2009,(14):20-21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工程。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探索中既要系统研究、通俗易懂、联系实际、讲究实效、逐步推进,又能谨防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形式化、功利化等错误倾向,以切实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初级阶段意识形态的“一”与“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级阶段意识形态的“一”与“多”□盛天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识形态的建设中,我们曾经有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长期的“左”的错误。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型的今天,我们又面临意识形态的转变、冲突,传统文化的兴起,西方观念的渗入,即意识...  相似文献   

10.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一项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工程.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探索中既要系统研究、通俗易懂、联系实际、讲究实效、逐步推进,又能谨防简单化、庸俗化、教条化、形式化、功利化等错误倾向,以切实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邓小平一贯强调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当然 ,这种“遵循”绝对不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而是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 ,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 ,邓小平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 ,我们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在阶级斗争领域里所作的重大贡献。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读毛泽东的《学习》陈光华《学习》一文,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的一小部分。文章针对王明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严梅 《人民论坛》2012,(23):200-201
信仰危机,在当前中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且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信仰的缺失使很多人无所适从,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文章认为,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信仰危机,其根源在于社会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认识。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4.
论学风建设     
河浚 《前沿》2001,(9):21-23
学风问题 ,实质上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 ,学风问题关系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在学风问题上 ,我们党有过深刻的教训 ,民主革命时期由于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绝对化、教条化 ,几乎使中国革命走上绝境 ,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个人迷信盛行 ,思想僵化 ,学风上出现问题 ,致使事业遭受到挫折 ,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灾难 ,粉碎“四人帮”后 ,又出现了“两个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的学风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但是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仍是学风问题 ,我们仍然需要加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信仰,是主观和客观都确信的信仰,本质上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信仰离不开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关的集体生活。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组织,中国共产党内部的组织生活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的重要基础。当前党内组织生活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教条化、制度执行不力、民主氛围不强等问题,导致一些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增强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推进党组织生活的活动形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方式、监督激励机制的创新,并营造发扬民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学风,表现虽不相同,却有共同的特征:都阉割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系统性;都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一堆僵化的观念。林彪、“四人帮”在理论的运用上是实用主义的,但对理论本身的态度也是教条主义的。“一句顶一万句”就是极端的教条化。所以,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邓小平同志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就是从为理论正名入手。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思潮。这一思潮的许多代表人物都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主张消除生态危机必须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超越当代资本主义和现存的传统的社会主义的新型的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思潮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同时它也使当代生态运动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导向,并使马克思主义面对当代最大的现实问题而摆脱了教条化倾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全党克服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倾向,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找到了马列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道路,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失误与苏联剧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马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的角度,总结苏联犯有模式化、教条化、空想化、绝对化和形式化等失误,未能在新一代人中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从而产生了"60年代人",构成了苏联剧变的群众基础,其中的代表人物成为剧变的直接推动者.进而总结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中,必须处理好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革命导师的个别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传统社会主义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是教条主义的思想误区教条主义在党内有着较长的历史,其特点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某些结论绝对化、教条化,脱离具体实际和具体社会环境,生搬硬套。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通过科学地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清除教条主义的思想障碍而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二是实用主义的思想误区。实用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为己所用。教条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奉为迷信,实用主义则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恣意使用的“工具”。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