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文化资产在我国文化领域拥有重要地位.随着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文件的出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资运营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资运营的责任体系建设,保障国有文化资产安全;构建面向文化企业的多层次投融资服务平台;开发与提升专业人才队伍,以科技提升文化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是今后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改革需要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企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领,而企业文化中社会责任意识的确立直接关系着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作为自治区唯一一家特大型国有独资公司,内蒙古电力公司始终坚守"内蒙古电力是自治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和环境、是自治区工业发展的基础、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服务人民的窗口"的形象定位,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当中,构筑责任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佶欣 《长白学刊》2013,(4):159-159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加大文化改革力度,构建科学的文化制度体系,促进和完善文化管理与生产经营机制,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文化发展环境,增强文化软实力。这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县级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是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绩效管理与考核的核心问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县级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指标经过了"农业"指标主导、"招商引资"指标主导、"土地财政"指标主导三个时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还存在指标高度雷同、缺乏针对性、指标内容重经济化、重"显性"轻"隐性"等问题。应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四个全面",注重考核评价指标的差异性、阶段性,推动绩效考核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建设,完善公众在县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的参与制度,落实问责机制,利用好绩效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5.
苏若葵 《前沿》2014,(13):175-177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核心价值观的概念从企业扩展到了整个社会,就是在整个社会倡导这24个字所蕴涵的理念和行为准则。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中小企业就业的职业技术院校的毕业生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在经济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先进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在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先进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使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起着决定性、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是新企业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有关人性的假设是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理论的认识基础。"以人为本"是优秀企业文化和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本质要求。在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中,国际社会责任运动对企业文化的内容建设、功能发挥和创新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坚持责任-盈利一致性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和重建企业评价体系是建设以社会责任为基点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袁峰 《人民论坛》2012,(36):12-13
国家荣誉制度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软件,具有良好的社会导向作用。结合"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我国应当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领域设立国家级荣誉,通过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荣誉制度,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8.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人类活动的约束机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强调制度的重要、研究政府的制度责任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西部地方政府制度责任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制度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西部地方政府制度责任建设,需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营造民主氛围和依托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9.
法律制度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应当契合"自下而上"的反馈模式,依照维度和指标层级的要求,遵循以问题为导向、以效果评估为主体、以一般指标体系为框架的构建逻辑指导,以法律制度实施产生的实际效果为主要评估对象,兼评法律制度本身的构造问题,建立起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四效果并列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落实于制度建设才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度建设集中发力,尤其是在绿色、开放、共享三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生态文明、开放型经济、民生保障三方面的制度建设一直在持续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理念引领、问题导向、制度建设的有机整体。其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资源节约利用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市场化制度,建立地方党委政府生态文明责任制度;开放型经济制度建设方面,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亚投行"的建设和运行以及实施自由贸易区国家战略进行制度创新,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制度性话语权;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社会救助制度,成为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1.
雷振华 《求索》2013,(7):48-50
根据企业属性的分析,明确企业应对股东、债权人、员工、资源与环境、国家、消费者、供应商及社区履行社会责任,从基本指标、辅助指标、修正指标及否决指标方面建立了一套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及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数。  相似文献   

12.
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进一步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省委政研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推进我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研究与建议》报告,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四个结合”拓展非公经济人士履行社会责任内涵。一是把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程来抓,使企业社会责任升华为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部分,激发了非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主动性和使命感。二是把履行社会责任与参政议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企业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健康发展刘京洲,余耀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点和难点。为适应这一要求,人事部门必须为加大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建立起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围绕这一重点,无锡市作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企业制度形式,具有丰富的内涵。一个企业是否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名称的更换、  相似文献   

16.
以公有制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而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出了纲领性的规定。当前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落实。 我认为落实《决定》,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实现以下五项要求:“企业的经济自主”,“权责明确”,“经营高效或有效”,“结构合理和资金够用”。这五者要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整体,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形象地说,这是一项巨大的箍水桶工程,哪块木板缺了不成,短了也不成。  相似文献   

17.
怎样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提出了两个目标,即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国有大中型企业必须以这两个目标为方向深化其改革。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大中...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许多问题与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处理好各方面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各项制度。首先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顺各种经济关系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其次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政治制度保障;再次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结构和机制,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最后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的人文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9.
<正>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开启了浙江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文化研究的学者,面对"精神富有"的发展目标和"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工作任务,既感到特别亲切,十分认同,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这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次关键抉择。改革的核心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其中,人大制度的改革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而又稳妥地地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我认为,关键在于坚持"四个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